郭晓波
- 作品数:27 被引量:80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血红素氧化酶-1等细胞因子在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表达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和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血清血红素氧化酶-1(HO-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差异。方法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腹腔镜组和开放组各有40例入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术前1d、术后1d、术后3d血清中HO-1、TNF-α、IL-6、CRP的浓度。结果术后1d腹腔镜组血清HO-1[(14.70±8.59)μg/L]、IL-6[(83.36±28.52)ng/L]、CRP[(80.39±10.95)ng/L]低于开腹组[分别为(20.81±9.28)μg/L、(103.43±41.29)ng/L、(94.06±20.27)ng/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腹腔镜组血清HO-1[(22.72±9.70)μg/L]低于开腹组[(31.59±10.57)μg/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NF-α、IL-6、CRP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展期胃癌患者中,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较开腹胃癌根治术引起机体应激反应较轻,炎性反应较小。
- 任乐豪单可树王金申郭晓波张黎
- 关键词:胃癌腹腔镜血红素氧化酶-1
- VEGF-C基因高表达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及克隆和小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 2012年
- 目的:构建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并研究其在胃癌细胞中的功能。方法:采用SYBR Green相对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6种不同类型的胃癌细胞系MKN-45、MKN-28、NCI-N87、BGC-823、AGS和SGC-7901中VEGF-C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通过构建VEGF-C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进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内皮细胞管形成实验,按实验组(MKN-45-GV/C)、对照组(MKN-45-GV)和空白细胞组(MKN-45)加以比较。结果: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表明,在6种胃癌细胞中均可检测到VEGF-C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其中在胃癌细胞MKN-45中表达最低(0.45±1.44),SGC-7901中表达最高(31.13±0.75);增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增殖数量明显增加(P<0.001);克隆形成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在每平均视野形成克隆数分别为6.23±0.32和1.40±1.67,克隆形成率分别为85%和31%(P<0.05);内皮细胞管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细胞组小管数目分别为8.14±1.25、12.76±0.79和18.46±0.72(P<0.01),小管长度分别为98.56±3.71、105.17±1.34和151.62±2.51(P<0.05)。结论:VEGF-C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VEGF-C基因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小管形成。
- 杨博郭晓波靖昌庆彭利盼王金申石玉龙李乐平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小管形成
- 腹壁切口疝的诊疗程序被引量:4
- 2013年
- 腹壁切口疝是由于腹壁切口的筋膜和/或肌层未能完全愈合,在腹内压力的作用下而形成的疝,其疝囊可有完整的或不完整的腹膜上皮。在查体中可触及或影像学检查中可发现切口下的腹壁肌肉筋膜缺损,缺损处可伴有腹腔内脏器的突出。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11%,且一旦发生便不能自愈,而且会随时间延长而增大,绝大多数患者需手术治疗,我们通过复习近年文献和总结自己的经验,将切口疝的诊治程序作一简要总结。
- 石玉龙郭晓波
- 关键词:腹壁手术
- 缺氧条件下血红素氧合酶-1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观察缺氧条件下血红素氧合酶-1(HO-1)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HO-1真核过表达载体转染Caeo-2细胞,分为常氧组、缺氧组、转染组、质粒对照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HO-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免疫荧光法观察Occludin在细胞内的分布.结果 与常氧组比较,缺氧组Occludin的mRNA(0.43±0.03比1.0,P<0.01)、蛋白(0.62±0.07比1.0,P<0.01)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与缺氧组比较,转染组Occludin的mRNA(0.65 ±0.04比0.43 ±0.03,P<0.05)、蛋白(0.89±0.06比0.62 ±0.07,P<0.0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缺氧组与质粒对照组Occludin的mRNA(0.43±0.03比0.40±0.05,P>0.05)、蛋白(0.62 ±0.07比0.61 ±0.04,P>0.05)表达无明显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见Occludin沿细胞膜分布,呈线性荧光,缺氧引起其形态破坏,转染HO-1后破坏减轻.结论 缺氧条件下,HO-1可增加肠道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水平,减轻缺氧对肠黏膜屏障的损伤.
- 陈广响任乐豪单可树郭晓波武继红张黎
- 关键词:血红素氧合酶-1肠黏膜屏障
- 胃癌转移相关长链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总结目前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在胃癌转移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方法通过Web of Knowledge、Pubmed等数据库检索并下载有关lnc RNAs和胃癌转移相关文献,对lnc RNAs参与胃癌转移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近年来lnc RNAs作为研究热点,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它们能够在染色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参与基因调节。lnc RNAs在胃癌中异常表达,并通过调节胃癌血管生成、细胞间连接和细胞外基质调节胃癌转移。结论 lnc RNAs作为胃癌转移的重要调节因素,可以作为胃癌治疗的分子靶点,为深入研究如何防治胃癌的转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科学思路。
- 杨自国郭晓波石玉龙李乐平
-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胃癌
- 合成网片在污染腹壁疝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人工合成网片在污染腹壁疝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术中有污染的切口疝、造口旁疝患者17例,分析其手术中的污染情况,所用Proceed合成网片的特点、术中处理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7例患者术中出现肠破裂、肠切除等而造成污染,经处理后我们应用人工合成网片全部完成Ⅰ期修补。术后1、3、6、12个月门诊随诊,随访时间最长达60个月以上。17例患者未发现复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6%(3/17),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1例患者2年半后发生网片感染,经清创换药后痊愈;1例患者发生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后恢复。结论在污染腹壁疝手术中只要术中恰当处理污染、选择合适的合成网片,是可以应用人工合成网片完成Ⅰ期修补。
- 郭晓波石玉龙
- 关键词:消毒
- 胃癌中靶向E2F1基因的miR-33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功能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构建靶向E2F1基因的miR-331真核表达载体,评估其转染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后对E2F1基因的干扰效果及其功能,探讨miR-331在胃癌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外源性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Super/miR-331转染到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内,经G418筛选并建立高表达miR-331的稳定转染细胞株.稳定表达该miR-331的细胞为SGC-7901-pSuper/miR-331组,转染空质粒细胞及未处理细胞SGC-7901-pSuper组和SGC-7901组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miR-331在稳定转染细胞的表达,蛋白印迹检测其对E2F1基因表达的干扰效果和SGC-7901细胞的功能.结果:与SGC-7901-pSuper组相比,转染了pSu-per/miR-331高表达质粒的SGC-7901细胞中E2F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降低了4.27倍(0.206±0.037vs0.879±0.082,P<0.05);与SGC-7901-pSuper组相比,转染了pSuper/miR-331高表达质粒的SGC-7901细胞的克隆形成明显减少,降低了3.80倍(1.863±0.098vs7.074±0.182,P<0.05),而SGC-7901-pSuper组与SGC-7901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iR-33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和稳定表达胃癌细胞筛选成功,为继续深入的研究miR-331在胃癌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程力李乐平张黎靖昌庆徐韬李辰生郭晓波
- 关键词:胃癌SGC-7901细胞
- miR-875-5p通过靶向USF2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miR-875-5p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qPCR法检测胃癌细胞BGC-823、HGC-27、MGC-803、SGC-7901、AGS、MKN-45和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中miR-875-5p的表达水平。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分别将miR-875-5p模拟物/抑制剂(mimic/inhibitor)及其阴性对照质粒(miR-NC/Anti-miR-NC)转染至AGS细胞/MKN-45细胞,构建过表达/抑制miR-875-5p的细胞模型,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不转染。通过CCK-8、克隆形成、Transwell等实验分别检测miR-875-5p表达变化对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875-5p与上游刺激因子2(USF2)的靶向关系,WB实验验证miR-875-5p对USF2的调控作用并检测USF2蛋白的表达。构建MKN-45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验证miR-875-5p过表达对MKN-45细胞成瘤能力的影响。结果:miR-875-5p在6种胃癌细胞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均P<0.01)。与Control组和miR-NC组相比,miR-875-5p mimic组AGS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率、迁移和侵袭细胞数,以及USF2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miR-875-5p inhibitor组MKN-45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率、迁移和侵袭细胞数,以及USF2蛋白的表达均显著提高(P<0.05或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miR-875-5p能够直接靶向USF2基因。体内成瘤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miR-875-5p显著抑制MKN-45细胞移植瘤的生长(均P<0.01)。结论:miR-875-5p通过靶向USF2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 高慎硕张智凯尹国庆张红霞王绪斌马岩刘洪俊李乐平郭晓波
- 关键词:胃癌AGS细胞MKN-45细胞
- Tiam1基因在胃癌细胞的表达及其生物学行为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构建Tiam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评估其转染人胃癌细胞株MKN45细胞后对胃癌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Tiam1基因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将外源性重组真核表达载体Tiam1基因(N1/Tiam1)转染到人胃癌细胞株MKN45内,经G418筛选并建立稳定表达Tiam1基因的胃癌MKN45细胞株,为:N1/Tiam1组,转染空质粒细胞(N1)组和未处理细胞(MKN45)组的两个对照组分别为:N1组和MKN45组;通过细胞增殖、划痕和侵袭实验分别观察上调Tiam1基因表达后的胃癌细胞功能。结果与N1组相比,N1/Tiam1组中Tiam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0.36±0.05)vs.(2.67±0.14),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N1/Tiam1实验组较N1对照组细胞增殖数量明显增加(P=0.000);与转染N1空载体的MKN45细胞对照组相比,转染了N1/Tiam1高表达质粒的MKN45细胞促进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结论 Tiam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筛选成功,为继续深入的研究Tiam1基因在胃癌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杨博郭晓波苗瑞政靖昌庆石玉龙李乐平
- 关键词:胃肿瘤癌基因
- 持续负压吸引联合臭氧治疗对高位肛瘘术后伤口愈合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分析持续负压吸引联合臭氧治疗技术应用于高位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探讨其对术后伤口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2016年该院收治的60位高位肛瘘患者分为3组,实验组(n=20)经过肛瘘切除后采用持续负压吸引联合臭氧治疗,对照组(n=20)经过肛瘘切除后采用单纯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另外20例患者经肛瘘切除联合伤口换药作为空白组,综合评估3组患者的愈后情况,具体包括愈合时间、愈合率、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肛功能评分等,并通过Kaplan-Meier分析3组患者伤口愈合生存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肛瘘术后伤口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伤口生存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实验组患者术后痛感、肛功能评分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负压吸引联合臭氧治疗技术可显著提高高位肛瘘患者伤口愈合率,缩短伤口愈合时间,保护肛门功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李杰郭晓波
- 关键词:臭氧高位肛瘘伤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