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晓波
-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3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81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肉瘤患者外周血经体外诱导的rIL-2-CL和杀伤细胞的抗瘤活性
- 1999年
- 目的 研究骨肉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刺激后经rIL2诱导形成的细胞毒淋巴细胞和杀伤细胞的体外抗瘤活性。 方法 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在体外用患者肿瘤组织学相关传代骨肉瘤细胞刺激5d再经rIL2诱导12d;单独rIL2激活培养PBL3~5d;分别获取rIL2诱导体外刺激细胞毒淋巴细胞和LAK细胞。 结果 rIL2对两种效应细胞诱导作用基本平行;rIL2CL第12d达到峰值,二周后仍保持相当强度;rIL2CL对人骨肉瘤细胞(OS细胞系)杀伤活性明显强于LAK细胞。 结论 rIL2CL主要是一种特异性较高、杀伤活性强烈CTL细胞群。
- 高苏宁陈长玉沈晓秋黄攸生方振东赵红军邹晓波韩晓光
- 关键词:骨肉瘤RIL-2
- 再次腰椎间盘手术病人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 对 84例腰椎间盘再次手术病人临床特征进行了资料分析 ,评价临床症状体征指标与术后诊断的相关性。方法 所有病人再次手术后至少随访 2年以上。其中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 34例 ,继发性侧椎管狭窄 2 0例 ,神经根周围纤维化症 2 0例。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 ,神经根周围纤维化症最常见临床诊断指标是神经根压迫症 ,休息痛 ,行走能力 >0 5公里和前次手术后无痛期 <1年 ,其中 3项以上阳性者诊断符合率达 75 %。再次手术随访效果 ,神经根再压迫病变效果优于神经根周围纤维化症 (P <0 0 1)。结论 休息痛 ,行走能力 >0 5公里 ,神经根压迫症 ,无痛期 <1年 4项指标对鉴别诊断神经根周围纤维化症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当排除实质性神经根受压后 。
- 高苏宁陈长玉沈晓秋邹晓波
- 关键词:再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
- 后路减压加Luque棒固定治疗脊柱转移癌(附32例报告)
- 1997年
-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加Luque氏棒固定治疗脊柱转移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87年至1994年因脊柱不稳所致严重腰背痛32例转移性肿瘤手术病人进行临床追访观察,比较术后效果和存活时间。结果:本组平均存活8.7月,30例病人的病变脊椎得到稳定,术后91病人疼痛缓解,24例麻痹瘫痪者中58%得到至少Frankel1级以上功能恢复。结论:本手术方法安全并可有效维持中晚期病人近期脊柱稳定,提高病人存活期内的生活质量。
- 高苏宁陈长玉韩晓光邹晓波钱其荣
- 关键词:后路减压脊柱转移癌病人脊椎转移性肿瘤
- 腰椎板减压术后对脊柱稳定影响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1998年
- 1988年2月至1994年5月,作者采用椎板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48例,对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随访时间3年2月。4例原有滑脱范围增加,5例发生滑脱,但术后症状均有改善,手术效果同无滑脱组相比无明显差别。因此认为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做充分后路减压的同时应尽量保留外侧半小关节,常规植骨融合意义不大。
- 高苏宁陈长玉邹晓波韩晓光许竟斌
- 关键词: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椎板减压术
- 腰椎手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与血沉定量分析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1998年
- 目的:为4种腰椎术式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提供临床反应参数,并与红细胞沉降率(ESR)做对比,探讨二者在腰椎术后体现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开窗髓核摘除组(43例)、侧椎管减压组(28例)、全椎板切除组(13例)和后路减压植骨组(9例)四种常用腰椎术式病人术后血清CRP进行1~35d动态监测,并与血沉做对照分析。结果:所有病人术后CRP值均升高,2~3d达到峰值,10d后回落至正常水平。各组术式CRP值存在差异(P<0.01)。与ESR相比,CRP高峰出现早,回落周期短,稳定性好。结论:腰椎术后CRP持续性或二次升高者要考虑感染存在。与ESR相比较,CRP具有灵敏性高,准确性强之优点,可望作为早期判断腰椎术后感染的重要指标。
- 高苏宁陈长玉赵红军邹晓波韩晓光
- 关键词: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腰椎手术
- 后路减压加内固定棒治疗脊柱转移癌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采用后路椎板减压双Luque氏棒节段固定术治疗转移性胸腰椎肿瘤。方法从1987~1994年对32例脊柱不稳所致的严重腰背痛及24例神经麻痹瘫痪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结果术后30例脊柱获得稳定,91%病人疼痛能缓解,24例麻痹瘫痪病人中58%得到至少Frankel1级以上功能恢复。本组平均存活8.7月。结论手术仅限于神经功能部分改善、缓解疼痛,提高存活期内生活质量和方便护理。术后存活时间仍取决于肿瘤性质。
- 高苏宁陈长玉钱其荣赵红军韩晓光韩晓光
- 关键词:脊柱转移癌脊柱稳定腰背痛
- 骨肉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相关瘤细胞致敏和rIL-2诱导的杀伤细胞
- 1996年
- 本实验对骨肉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采用2种培养方法:(1)PBL在体外用患者肿瘤组织学相关传代骨肉瘤细胞(灭活处理)刺激5天再经rIL-2诱导12天;(2)单独rIL-2,激活培养PBL3~5天;分别获取rIL-2诱导体外刺激细胞毒淋巴细胞(rIL-2-CL)和LAK细胞。借助^(51)Cr释放试验对2种效应细胞形成及体外抗瘤能力进行比较性研究。结论:rIL-2-CL主要是一种特异性较高,杀伤活性强烈CTL细胞群,对抗LAK细胞的骨肉瘤细胞具有明显杀伤效应。
- 高苏宁陈长玉沈晓秋黄攸生方振东赵红军邹晓波韩晓光
- 关键词:骨肉瘤外周血淋巴细胞PBLRIL-2杀伤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