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华

作品数:18 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市虹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公共卫生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死亡率
  • 2篇婴儿
  • 2篇婴儿死亡
  • 2篇婴儿死亡率
  • 2篇源性疾病
  • 2篇食源
  • 2篇食源性
  • 2篇食源性疾病
  • 2篇死因
  • 2篇通事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健康
  • 2篇交通事故
  • 2篇根本死因
  • 1篇多发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行政
  • 1篇影响因素

机构

  • 14篇上海市虹口区...
  • 3篇复旦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市疾病预...

作者

  • 14篇邓华
  • 10篇姚文
  • 3篇叶景虹
  • 2篇冯学山
  • 2篇杨吉星
  • 1篇余金明
  • 1篇谢之辉
  • 1篇刘小芹
  • 1篇潘隽
  • 1篇邹弘
  • 1篇伍平
  • 1篇宋桂香

传媒

  • 7篇上海预防医学
  • 2篇健康教育与健...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海市虹口区1951~2003年婴儿死亡率动态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监测上海市虹口区婴儿死亡的变化趋势,观察婴儿死亡率对平均期望寿命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婴儿死亡率. [方法] 对虹口区1951~2003年出生的623 855名活产婴儿以及同期死亡的16 559名婴儿的死亡资料以动态数列的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婴儿死亡率从1951~1953年的54.41‰降至2000~2003年的4.82‰,下降速度为91.1%;新生儿死亡率从12.07‰降至2.53‰,下降速度为79.0%,受之影响平均期望寿命逐年上升.婴儿的主要死因已由1951年的传染病与寄生虫病改变为近年的新生儿病及先天畸形. [结论] 随着我区医疗事业的发展,婴儿死亡率显著降低.为降低婴儿死亡率,提高平均期望寿命,现阶段应以加强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和提倡围产期保健作为重点.
伍平姚文邓华
关键词: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
上海市虹口区居民伤害死亡的家庭损失年数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邓华姚文黄穗媚钱梦华
关键词:居民伤害死亡
上海市虹口区2002—2006年居民伤害死亡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邓华黄穗媚
关键词:疾病防治工作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伤害死亡率流行病学特征人民健康
2002—2018年上海市虹口区居民意外跌落死亡特征及趋势被引量:6
2020年
[背景]跌落伤导致的健康寿命年损失是老年人伤害疾病负担上升的主要原因。掌握居民意外跌落的死亡情况及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助于精准地推进当地伤害防治工作。[目的]了解上海市虹口区居民意外跌落致死情况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方法]根据2002—2018年虹口区户籍人口死因监测数据库,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对居民意外跌落致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2—2018年虹口区居民因意外跌落死亡2137人,粗死亡率为16.06/10万,中国标化死亡率为2.81/10万,世界标化死亡率为4.80/10万。男性粗死亡率低于女性(13.48/10万vs 18.58/10万),但男性标化死亡率略高于女性(中国标化死亡率:3.29/10万vs 18.58/10万;世界标化死亡率:5.20/10万vs 4.30/10万)。男性、女性及合计粗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AAPC=5.28%、2.12%、3.39%,均P<0.05)。男、女及合计的中国标化死亡率和世界标化死亡率均呈波动态势(均P>0.05)。在同一平面跌倒(AAPC中国标化=-5.21%,AAPC世界标化=-5.33%)、从家具上跌落(AAPC中国标化=-6.74%)和从楼梯与梯子上跌落(AAPC中国标化=-7.20%,AAPC世界标化=-7.66%)导致的标化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均P<0.05);未特指类型跌落导致的粗死亡率(AAPC粗=19.05%)、中国标化死亡率(AAPC中国标化=13.38%)和世界标化死亡率(AAPC世界标化=13.00%)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均P<0.05)。65岁以下年龄组和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组意外跌落死亡率均无变化趋势(P>0.05),65~79岁低龄老人组呈逐年下降趋势(AAPC=-2.10%,P<0.05)。各性别不同年龄段居民的跌落死因分布存在差异。[结论]虹口区应采取积极措施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意外跌落死亡率上升的影响。
邓华姚文叶景虹龙家茹
关键词:根本死因死亡率
2007年上海市虹口区居民死亡原因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邓华姚文余金明宋桂香钱梦华黄穗媚刘小芹
关键词:疾病死亡率社区卫生服务区域卫生规划卫生行政部门
上海市虹口区2014—2023年食源性疾病病原学特征
2024年
目的 了解上海市虹口区食源性疾病病原学特征,为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从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收集虹口区2014—2023年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信息,并对致泻大肠埃希菌、诺如病毒、弯曲菌、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引起的5种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虹口区2014—2023年5种病原体总检出率28.8%(410/1 422),检出率排序依次为致泻大肠埃希菌8.9%(127例)、诺如病毒7.9%(113例)、弯曲菌5.8%(82例)、副溶血性弧菌4.6%(66例)和沙门菌3.6%(51例,χ^(2)=48.98,P<0.01);阳性病例的男女性别比为1.4∶1.0,其中14~44岁组占58.5%(240/410),干部职员占37.6%(154/410);夏季(6—8月)是细菌性病原体高发季节,而诺如病毒在冬春季检出率较高;弯曲菌以粮食类及其制品、肉与肉制品检出率最高(Fisher P=0.036),副溶血性弧菌以水产动物及其制品检出率最高(χ^(2)=39.82,P<0.01);不同暴露场所中,诺如病毒检出率、弯曲菌检出率与总检出率均以集体食堂最高(χ^(2)=11.84、8.91,P<0.05;Fisher确切P=0.009),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以餐饮服务单位最高(Fisher P<0.01);食源性致病菌有多重耐药(MDR)情况,其中沙门菌MDR率为80.8%、弯曲菌为64.9%。结论 虹口区夏季细菌性食源性疾病高发,食源性致病菌存在MDR问题,需加强抗生素使用监督管理;需针对食源性疾病流行特点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餐饮服务行业应规范操作并加强卫生管理。
丁波卢晓星邓华杨吉星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致泻大肠埃希菌诺如病毒抗生素耐药食品安全
上海市虹口区驾驶员人格倾向及其多发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驾驶员的人格倾向,揭示驾驶员多发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1年6-8月,对1200名参加正常验审的机动车驾驶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驾驶员多发交通事故的因素及其人格倾向。结果不同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收入、血型的驾驶员交通事故多发情况不同。多事故驾驶员睡眠时间少于少事故驾驶员(t=2.595,P=0.010);少事故驾驶员生活习惯好于多事故驾驶员(t=3.227,P=0.001)。少事故驾驶员驾驶行为好于多事故驾驶员(t=5.972,P<0.001)。多事故驾驶员E得分低于少事故驾驶员(t=3.945,P<0.001),但P得分高于少事故驾驶员(t=-3.125,P=0.00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8个危险因素为血型、婚姻、是否违章、收入、年龄、平均每天开车时间、驾驶行为得分、E维度得分。结论交通事故的多发与驾驶员的个性、认知、行为等因素有关,A型血型、有过违章行为、收入高、年龄大、平均每天开车时间长、驾驶行为得分低、E得分低的驾驶员更易多发交通事故。驾驶员多发交通事故虽然与其人格倾向有一定关系,但不明显,他们即使具有相应人格,也是属于正常者范围。
姚文邓华冯学山
关键词:交通事故人格倾向驾驶行为艾森克人格量表
上海市虹口区1990~2003年婴儿死亡率动态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邓华姚文黄穗媚
关键词:婴儿死亡率干预措施
上海市虹口区1994~2001年居民交通事故死亡分析被引量:9
2003年
姚文邓华黄穗媚
关键词:交通事故
2002-2018年上海市虹口区居民心脏病死亡情况及人口构成影响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虹口区居民心脏病死亡情况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方法根据2002-2018年虹口区户籍人口死因监测数据库,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对居民心脏病死亡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率的差别分解法分析人口构成因素(老龄化)和非人口构成因素对死亡率差异的贡献。结果 2002-2018年虹口区居民因心脏病死亡19 458人,粗死亡率为146.20/10万,中国标化死亡率为22.86/10万,世界标化死亡率为40.14/10万。男女性和合计粗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APC=4.54%、4.95%、4.77%,均P <0.01),各性别世界标化死亡率均呈波动态势,女性和合计中国标化率呈下降趋势(均P <0.05);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导致的粗死亡率和标化呈逐年下降趋势(均P <0.05);缺血性心脏病和其他心脏病导致的粗死亡率、肺源性心脏病导致的中国标化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均P <0.05)。男性居民粗死亡率低于女性(U=6.721,P <0.05);男性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Z=-14.963,P <0.05)。以2002-2006年为基准,2007-2011年、2012-2016年及2017-2018年心脏病死亡率增加值中人口构成因素(老龄化)分别贡献32.61/10万、64.18/10万和88.95/10万,贡献率分别为117.58%、99.04%和96.96%。结论居民心脏病的预防需因地制宜,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心脏病死亡率上升的影响。
邓华姚文叶景虹龙家茹
关键词:根本死因心脏病死亡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