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病理
  • 3篇蛋白
  • 3篇乳腺
  • 3篇细胞
  • 3篇腺癌
  • 3篇临床病理
  • 3篇宫颈
  • 3篇癌组织
  • 2篇乳头
  • 2篇乳腺癌
  • 2篇肿瘤
  • 2篇胃癌
  • 2篇临床病理特征
  • 2篇宫颈癌
  • 2篇病变
  • 2篇病理特征
  • 1篇凋亡
  • 1篇多能干细胞
  • 1篇型别
  • 1篇血清

机构

  • 13篇陕西省安康市...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市中心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汉阴县人民医...

作者

  • 13篇赵子龙
  • 6篇杨勇
  • 4篇周国江
  • 3篇韩玉翠
  • 3篇熊裕民
  • 3篇任玉峰
  • 3篇王治伟
  • 2篇柳俊
  • 2篇张冠军
  • 2篇李福广
  • 1篇叶荫棠
  • 1篇王鸿雁
  • 1篇曹强
  • 1篇梅礼军
  • 1篇田培军
  • 1篇闫小英
  • 1篇曾广霞
  • 1篇许侠光
  • 1篇金鑫
  • 1篇高小鹏

传媒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河北医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检验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16、Ki-67在宫颈上皮内病变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正常宫颈、癌前病变及恶性变患者子宫颈组织P16、Ki-67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P16在癌前病变及恶性变中高于正常宫颈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Ki-67在癌前病变及恶性变中表达高于正常宫颈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Ki-67在恶性变组别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16可以用作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及恶性变的诊断指标,Ki-67可能成为恶性变与癌前病变鉴别诊断的生物学指标。
赵子龙杨勇任玉峰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病变免疫组化
安康地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特征及其与宫颈癌的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调查安康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型别及年龄分布特征,分析其与宫颈癌的关系,为宫颈癌防治及HPV疫苗研发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2年8月间在本院及安康市部分县级医院妇产科就诊的2736名女性的液基细胞学和组织学标本,分为8个年龄组:16-24岁119例、25-29岁230例、30-34岁343例、35-39岁472例、40-44岁574例、45-49岁512例、50-54岁206例、55-86岁280例,进行病理学分类及HPV分型检测,分析不同年龄组及不同类型宫颈组织中的HPV感染率。结果:2736例女性中发生HPV感染720例(26.32%),共检出21种型别,感染率最高的基因型别是HPV16(25.05%),其他常见型别依次为HPV58、HPV52、HPV6、HPV11。单一感染占76.25%,多重感染占23.75%。HPV感染率在16-24岁、35-39岁和55-86岁三个年龄段出现高峰;而高危型HPV的感染率在35-39岁和55-86岁两个年龄段分别出现高峰。HPV的检出率随着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而增加,其中正常或炎症人群的HPV感染率显著低于宫颈病变及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均P<0.05),且意义未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CIN1-3及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HPV感染率对比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CIN1组、CIN2-CIN3组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单一感染率逐渐增加(P<0.05),且其二重、三重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康地区HPV16型别感染较广,临床需加强对HPV16型单一感染宫颈病变患者的癌症预防工作。
鲍晨韩玉翠杨勇陶嘉俊赵子龙周国江董学敏卢静琳罗天杰柳俊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基因型别
COX-2及NF-κBp6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COX-2及NF-κB p6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正常子宫内膜组织者60例(对照组),子宫内膜癌60例(观察组),两组都进行COX-2及NF-κB p65的表达检测,同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COX-2阳性表达率为3.3%,观察组为55.0%。对照组NF-κB p65阳性表达率为23.3%,观察组为63.3%,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随着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期增加、分化程度的减少、淋巴结转移的发生,COX-2、NF-κB p65的阳性表达率都呈现增高的趋势,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OX-2与NF-κB p65的表达呈正相关(γ=0.307,P<0.05)。结论 COX-2、NF-κB p65在子宫内膜癌中呈现高表达状况,且分化程度低、分期晚、发生转移者高于分化程度高、分期早、未发生转移者,两者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起共同促进作用。
赵子龙张冠军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COX-2NF-ΚBP65
肠癌组织中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的高表达与肠癌肝转移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究肠癌组织中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的高表达与肠癌肝转移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2009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大肠癌患者215例,其中肝转移88例为肝转移组,另127例为无肝转移组,同时选择60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血浆MCM2水平,以及肝转移组与无肝转移组肠癌组织MCM2表达情况,分析MCM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肠癌肝转移组和无肝转移组MCM2水平均升高(P<0.05),且肝转移组MCM2水平高于无肝转移组(P<0.05);肠癌肝转移组MCM2高表达率为76.1%(67/88),高于肠癌无肝转移组的46.5%(59/127)(P<0.05);MCM2高表达与肠癌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转移密切相关(X^2=5.005、4.263、4.388,P<0.05)。结论 MCM2高表达与大肠癌肝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密切相关。
王治伟李福广熊裕民赵子龙
关键词:肠癌肝转移临床病理
乳腺癌组织转移相关蛋白-3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转移相关蛋白(MTA)-3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122例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癌组织和2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的乳腺组织(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样本中MTA-3的表达情况,并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分析MTA-3与临床病理特征、Ki-67和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的关系。按是否合并腋窝淋巴结转移将乳腺癌患者分为转移组(55例)和非转移组(67例)。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TA-3的阳性表达率为32.8%,明显低于对照乳腺组织(85.0%)(P=0.000)。MTA-3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原发肿瘤大小、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及分子分型有关(P<0.05),与年龄、月经状态及体质量指数无关(P>0.05)。转移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分子分型与非转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月经状态、体质量指数、原发肿瘤大小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乳腺癌组织MTA-3阳性表达是乳腺癌患者合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保护性因素[比值比(OR)=0.662,95%可信区间(CI) 0.246~0.891]。MTA-3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Ki-67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197,P=0.030;r=-0.358,P=0.000),与E-cadherin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237,P=0.009)。结论乳腺癌组织中MTA-3表达显著降低,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
熊裕民王治伟金鑫洪伟李福广姚书鹏赵子龙柳俊高小鹏
关键词: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肿瘤转移
细胞凋亡与Bcl-2蛋白的关系及两者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究细胞凋亡与Bcl-2蛋白的关系及两者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集的131例胃镜活检标本及胃癌手术标本进行检测,比较各标本的细胞凋亡指数与Bcl-2蛋白表达情况,并观察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癌前病变标本和胃癌标本的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标本,差异显著(P<0.05),胃癌标本的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癌前病变标本,差异显著(P<0.05)。胃癌标本中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前病变标本与正常胃黏膜标本,差异显著(P<0.05)。肠化生标本及胃癌标本的Bcl-2蛋白阴性表达组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Bcl-2蛋白阳性表达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胃黏膜由正常时期进展至肠化生时期,其细胞凋亡指数逐渐提高,但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细胞凋亡逐渐被抑制;由癌前病变时期至胃癌时期,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升高,Bcl-2蛋白阳性表达水平的升高与凋亡指数的降低存在密切关联。
卫华赵子龙
关键词:细胞凋亡BCL-2蛋白胃癌癌前病变
IL-1β、IL-6、IL-17的表达和HPV感染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研究IL-1β、IL-6、IL-17的表达和HPV感染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手术后切除的宫颈癌手术标本60例(83块),采用免疫组化法对IL-1β、IL-6、IL-17和HPV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其表达与其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IL-1β、IL-6和IL-17均在宫颈癌组织细胞胞质中表达,HPV主要在胞质或胞核中表达,表达率分别为81.67%,61.67%,53.33%和61.67%;术前经过化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IL-1β、IL-6、IL-17和HPV表达率明显低于术前无化疗者(P<0.05),其表达与其临床病理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中IL-1β、IL-6、IL-17和HPV高表达与术前有无化疗具有相关性,在宫颈癌术前进行化疗,不仅可以缩小肿瘤体积,还可以抑制IL-1β、IL-6、IL-17等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有效预防肿瘤复发。
赵子龙周国江任玉峰杨勇张冠军
关键词:人类乳头状病毒宫颈癌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0
贫困山区医院疑难病例临床病理研究
韩玉翠朱卫民田培军王永堂龚仕琛鲁海曹强梅礼军赵子龙叶荫棠王菁菁闫小英
该课题针对贫困山区医院设施简陋,检查手段滞后和病理条件差等不利因素,在充分利用现有病理技术条件和设备的基础上,发挥病理诊断所长,大胆实践,坚持与临床紧密联系,多学科协作攻关,突出技术创新和病理诊断创新,探索解决疑难病例诊...
关键词:
关键词:疑难病例临床病理诊断
足月妊娠合并双侧巨大副乳1例报道
2010年
副乳是一种乳房先天性发育畸形的常见现象,副乳的发生率为1%~5%,在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更为多见,有关妊娠期巨大副乳的报道较少。巨大副乳存在副乳破渍、出血、感染,甚至副乳乳腺癌等不安全隐患,需要手术治疗。现将1例妊娠妇女出现巨大副乳的病史及诊疗过程报告如下:
许侠光赵子龙王安曾广霞
关键词:副乳妊娠破裂出血溢乳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组织中HER2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胃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也是中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早癌的检出率仍然不高,故发现时多已达进展期,具有非常高的致死率.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厌氧型、螺旋状的革兰阴性杆菌,是导致胃癌病变发生的重要致病因子,在消化道溃疡以及胃癌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杨勇赵子龙周国江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癌组织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