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珠
- 作品数:9 被引量:2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维、哈族学生使用汉语“一点儿”和“有点儿”出现的偏误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学生在使用汉语"一点儿"和"有点儿"时,常常把维吾尔语、哈萨克语中的用法套用在汉语中而使汉语语意出现偏误。为了避免这种偏误现象的发生,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从汉语词义、词性、语法功能等角度入手,为学生讲清楚"一点儿"和"有点儿"在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及汉语中各自不同的语法特点,以此来排除学生的母语干扰,使他们能够准确地掌握这两个词在汉语中的正确使用方法。
- 赵凤珠
- 关键词:维吾尔族学生哈萨克族学生母语干扰
- 对傣族语言产生影响的诸因素——以嘎洒镇部分村寨为例被引量:3
- 2010年
- 家庭语言教育、社区语言教育、社会因素等几个方面都对傣族语言的发展变化有很大的影响,研究傣族语言的现状及其发展演变,除了关注傣族语言本身的发展变化外,还必须关注影响傣族语言发展变化的诸因素。只有分析这些因素,才能看清傣族语言发展演变的轨迹。从过去、现在可以预测到将来傣族人的语言使用情况:傣族社会将进入全方位的傣汉双语化社会。此时,积极发挥家庭语言教育和社区语言教育的作用,对于保护傣族语言的传承和发展至关重要。
- 赵凤珠
- 关键词:社会环境
- 傣族小学生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嘎栋曼迈小学为个案被引量:4
- 2010年
- 在以傣族学生为主的学校中,傣族学生母语保持高水平的同时,汉语水平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语言兼用现象明显,但是就傣文的学习与传承而言,却经受着巨大的考验。从语言的使用情况看,傣族儿童往往会针对家庭、学校以及其它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交流对象来选择所要使用的语言。
- 赵凤珠赵海艳
- 关键词:傣语傣文语言使用
- 五十年磨一剑--剧宗林先生因明研究与教学之我见
- 本文通过对剧宗林先生学术思想以及个人经历的概述,从科研和教学两个方面对沈剑英先生的因明研究成就进行了探讨。
- 赵凤珠
- 关键词:逻辑思维因明学学术思想
- 文献传递
- 傣族聚居区城镇、村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以云南省西双版纳景洪市嘎洒镇傣族儿童、青少年为个案被引量:4
- 2010年
- 通过对嘎洒镇傣族语言文字使用现状的调查,了解到嘎洒镇城镇中的傣族儿童、青少年母语使用能力呈明显下降趋势,有很大一部分傣族儿童、青少年转用了汉语;生活在村寨中的傣族儿童、青少年,汉语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产生了由母语单语人向傣汉双语人过渡的变化。傣文的习得和使用情况令人担忧,傣文水平偏低。本文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上述现状的成因。
- 赵凤珠赵海艳
- 关键词:语言文字
- 论翻译中本土文化的缺失——以韩国电视剧中文翻译为例被引量:2
- 2014年
- 翻译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活动。要通过翻译把某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用另一种语言加以再现,翻译就应该注重在新的文化语境里的传播与接受,即注重本土文化。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首先必须尽量完整而准确地接受原作的信息,其次要完整而准确地将此信息传递给接受者,以此达到翻译的目的。而近年韩国电视剧中文翻译,不仅存在误译现象,还因本土文化缺失出现的直译现象,以导致意思的错误和不能完整、准确表达原意,不能传达出特有的文化意味。
- 赵凤珠孙英善
- 关键词:本土文化韩剧翻译误译
- 留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之异同
- 1999年
- 文章分析了少数民族学生和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共同愿望及地域、心理、目的、动机等差异特性。
- 赵凤珠
- 关键词:留学生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
- 维吾尔、哈萨克族学生汉语错别字问题分析与对策被引量:3
- 2004年
- 维吾尔、哈萨克族学生习得汉语时,常常因为发音错误、字词意义不清、增减偏旁部首导致错别字。纠正错别字的教学方法有:重视发音训练;让学生牢记和理解汉字的字形、字义;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等。
- 赵凤珠
- 关键词:维吾尔哈萨克族学生汉语教学错别字
- 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听力教学的研究——以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学生为个案被引量:5
- 2010年
- 对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学生的现状与特点进行分析,把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听力教学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结合起来,并提出达到教学目标的途径,且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听力教学的效果。
- 赵凤珠
- 关键词:汉语听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