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建 作品数:18 被引量:166 H指数:8 供职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纳米碳示踪法在早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观察纳米碳示踪法在早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结直肠癌并行腹腔镜根治术患者8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纳米碳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肠镜定位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组使用纳米碳示踪定位。观察比较两组淋巴结清扫量、术中指标、术后指标、IL-2、IL-6、IFN-γ水平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纳米碳组平均清扫量、IL-2、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纳米碳组肛门排气事件、体温恢复事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IL-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米碳示踪法能有效提高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清扫量,减少对患者病灶周边组织损伤,减弱其手术应激,促进患者恢复,在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具有可行性且效果较好。 徐巍 谢建关键词:结直肠癌 可行性 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家庭膳食调查及生活质量评估 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调查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营养状况、膳食摄入量、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以及生活质量情况,为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营养指导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运用NRS2002量表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根据患者营养状况分为营养风险组与营养正常组,利用24h膳食回顾法进行膳食调查,根据ESPEN推荐的体重法计算患者的日均能量、蛋白质需求量,利用营养KAP问卷与QLQ-C30生活质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0例患者,58%的患者存在营养风险。营养风险组与营养正常组患者实际每天摄入能量分别为(1 293.7±254.2)Kcal与(1 392.4±226.4)Kcal,低于目标需要量(1 411.7±180.1)Kcal与(1 473.5±132.4)Kcal(P<0.05),两组患者实际蛋白摄入量低于目标蛋白摄入量(P<0.05)。营养KAP条目均分中,两组患者营养态度得分最高,营养知识得分最低。营养风险组与营养正常组患者整体健康/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1.5±17.2)分与(66.2±15.3)分(P<0.001),两组患者均存在经济等方面的困扰。结论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膳食摄入量低,膳食结构不合理,膳食认知差,生活质量水平较差。因此,医务人员应制定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措施并进行生活指导,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刘祖平 白錬 何干 徐杰 谢建 贺春香 陈小玉关键词:结直肠癌 营养状况 膳食调查 生活质量 促胃肠动力药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肠内营养期间导致腹泻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比较研究促胃动力药红霉素和甲氧氯普胺不同配伍治疗策略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腹泻的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4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接受肠内营养的患者按年龄、病情程度、是否应用抗酸剂和钾剂、使用抗生素种类配对,随机纳入到红霉素组(A组)、甲氧氯普胺组(B组)和联用组(C组),每组40例,对比分析腹泻的发生情况,包括腹泻持续时间和是否为难辨梭菌感染相关性腹泻。结果在接受肠内营养后的7 d内共有49例(40.83%)发生腹泻,腹泻持续时间为(3.8±1.2)d,均与肠内感染无关,其中A组15例,B组14例,C组20例,后者的腹泻发生率分别明显高于前两组(P均<0.05)。腹泻持续时间C组为(4.52±1.08)d,明显长于A组和B组的(3.17±1.03)d和(3.24±0.86)d(P均<0.05)。结论红霉素和甲氧氯普胺联用对肠道传输的促动力作用可产生叠加,且较长的腹泻持续时间可能与二者配伍能减缓快速耐受有关。 李启刚 何干 谢建 吴帅 简斌 李中福 白錬关键词:结直肠癌根治术 肠内营养 促胃动力药 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近端胃癌的Meta分析 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评价全胃切除(total gastrectomy,TG)术与近端胃切除(proximal gastrectomy,PG)术治疗近端胃癌的价值。方法:收集TG与PG治疗近端胃癌的文献,评估2组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病死率、5年生存率、复发率及营养状况,使用RevMan 5.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入选文献25篇,其中随机对照研究3篇。PG组和TG组总并发症发生率(OR=1.93,95%CI=0.97~3.85,P=0.060)、吻合口漏(OR=0.74,95%CI=0.31~1.76,P=0.490)、肠梗阻(OR=0.45,95%CI=0.13~1.50,P=0.190)、反流性食管炎(OR=4.82,95%CI=0.94~24.62,P=0.060)、复发率(OR=2.45,95%CI=0.96~6.25,P=0.060)、5年生存率(OR=1.03,95%CI=0.55~1.93,P=0.930)、病死率(OR=1.35,95%CI=0.73~2.50,P=0.34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清扫淋巴结的数量(WMD=-11.14,95%CI=-17.81^-4.48,P=0.001)、术中出血量(WMD=-425.60,95%CI=-559.75^-291.46,P=0.000)、手术时间(WMD=-37.24,95%CI=-62.76^-11.72,P=0.004)、吻合口狭窄(OR=2.65,95%CI=1.11~6.33,P=0.03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G组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量、吻合口狭窄优于PG组,PG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优于TG组。结论:TG术治疗近端胃癌有更好的远期效果。 李启刚 王子卫 王家胜 谢建 李中福 吴帅 白錬 黄镇 陈轩 廖刚关键词:全胃切除术 近端胃切除术 近端胃癌 META分析 二甲双胍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系统评价二甲双胍对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等英文数据库以及CNKI、维普、万方等中文数据库,纳入2010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结直肠癌合并T2DM患者使用二甲双胍治疗与预后关系的队列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共13694例患者,其中9069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4625例采用其他降糖药物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合并T2DM患者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后的总生存率(OS)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S)较采用其他降糖药物治疗者均有所改善[HR=0.74,95%CI(0.66,0.82),P<0.00001;HR=0.77,95%CI(0.69,0.86),P<0.00001],对存在异质性者进行敏感性分析表明,排除某项可能造成异质性的研究后没有改变研究结果。结论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能改善结直肠癌合并T2DM患者的预后,可提高其OS和CS。 廖健 白鍊 谢建 孟文君关键词:二甲双胍 结直肠癌 预后 META分析 “医—药互助”在临床药师培养中的应用与实践 2020年 目的:探索“医—药互助”在临床药师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胃肠外科轮转的临床药师60人,随机分为A、B 2组,A组(30人)采取“医—药互助”进行临床教学,跟随主管医师管理病人,并对所管理的病人治疗用药进行点评和分析,B组(30人)采取不管理病人,以“见”和“听”为主的传统教学。出科时对2组学生进行考试及相关问卷调查。结果:A组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厚、学习效率更高及对临床工作有更好的认知(P<0.05)。A组学生能有效地提出关于临床用药的建设性意见及改进方式(P<0.05)。结论:采用“医—药互助”的培养理念能更好地培养临床需要的临床药师。 谢建 温泽霖关键词:药师 急诊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内分泌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2 2015年 目的 探讨急诊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内分泌功能以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收治的76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急诊阑尾切除术,其中41例患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设为腹腔镜组;35例患者行开腹阑尾切除术,设为开腹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情况;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术前15 min(t1)、手术开始后15 min(t2)、手术开始后30 min(t3)、手术结束后30 min(t4)两组患者血清C肽、胰岛素及血糖的水平;分析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术后采用电话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12月.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0 ±7) min和(8.4 ±3.4)mL;开腹组分别为(52±7) min和(7.7±2.9)m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91,1.042,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发现阑尾周围组织粘连包裹严重8例,开腹组1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学指标监测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患者血清C肽t1∽t4分别为:(62.5±3.3) μ,g/L、(70.7±2.9) μg/L、(86.5±3.4) μg/L、(68.1±2.6) μg/L,开腹组分别为(63.8±2.8) μg/L、(95.6 ±5.1) μg/L、(106.6±2.3) μg/L、(67.5±4.9)μg/L;腹腔镜组患者血清胰岛素t1∽t4分别为:(13.1±1.0) mU/L、(14.0±1.1) mU/L、(15.1±1.2) mU/L、(13.5±1.1)mU/L,开腹组分别为(13.3±0.4)mU/L、(15.4±0.6)mU/L、(18.2±0.7) mU/L、(13.5±0.4) mU/L;腹腔镜组患者血糖t1∽t4分别为:(7.8±1.0) mmol/L、(8.3±1.0) mmol/L、(8.9±1.0) mmol/L、(8.1±1.0) mmol/L,开腹组分别为(7.8±0.4) mmol/L 温泽霖 白鍊 李启刚 吴帅 简斌 李中福 谢建 廖娟关键词:阑尾炎 腹腔镜检查 两种方法冲洗胃癌腹腔网膜囊囊壁组织的病理诊断检出率对比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提高胃癌腹腔网膜囊亚临床转移诊断率的新方式。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胃癌手术患者58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5例应用0.25%胰蛋白酶细胞消化液消化、冲洗胃网膜囊囊壁组织,B组23例采取生理盐水冲洗网膜囊囊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与HE染色法检测、对比58例胃癌患者网膜囊冲洗液中癌细胞及CEA、CK7、CK20和HPA的表达。结果 A组患者HE染色阳性16例,阳性率45.71%,免疫组化染色阳性29例,阳性率82.86%。B组患者HE染色阳性4例,阳性率17.39%。免疫组化染色阳性11例,阳性率47.83%。两组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蛋白酶消化冲洗液肿瘤标志物相关分析中,CEA阳性表达与HPA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488,P<0.01),CEA阳性表达与CK7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389,P<0.05),CEA阳性表达与CK20阳性表达无相关(r=0.299,P>0.05),CK7、CK20及HPA三者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胰蛋白酶细胞消化液网膜囊冲洗可提高胃癌腹腔亚临床转移的诊断率,免疫组化联合检测CEA、CK7、CK20及HPA,较单个肿瘤标志物检测胃癌腹腔网膜囊亚临床转移敏感性高。 庞再林 白鍊 温泽霖 赵鹏 李启刚 简斌 李中福 杨强 吴帅 谢建 廖娟 钟正福关键词:胃癌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免气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免气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老年阑尾炎患者治疗中的安全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20例老年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施行阑尾切除术,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免气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免气腹组) 55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5例(气腹组)、开腹阑尾切除术患者30例(开腹组)。观察并记录患者的CO2结合率、手术时间、出血量、皮下血肿形成、皮下气肿形成、酸中毒、腹腔脏器损伤情况及意外的血管损伤。记录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痛持续时间、伤口愈合、发热、住院时间等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3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免气组、气腹组手术时间均短于开腹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0. 01),但免气腹组与气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中出血量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 492,P>0. 05); 3组患者术前CO2结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 34,P> 0. 05),术后气腹组CO2结合率明显高于免气腹组与开腹组(F=100. 189,P <0. 05);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免气腹组、气腹组均早于开腹手术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 683,P <0. 01);但免气腹组与气腹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腹痛时间,术后免气腹组与气腹组均短于开腹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0. 01),免气腹组与气腹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平均住院时间,免气腹组、气腹组均短于开腹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0. 01),免气腹组与气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412,P> 0. 05)。3组患者发生酸中毒、皮下血肿、皮下气肿、肺部感染等感染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组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8~24个月)。开腹组有1例盆腔脓肿形成,2例术后肠粘连肠梗阻再次入院。3组患者均无切口疝形成,无� 温泽霖 简斌 吴帅 谢建 白鍊关键词:免气腹 腹腔镜 开腹 老年 微创 阑尾切除术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与改良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方案辅助治疗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对预后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比较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RALOX)方案与改良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mFOLFOX6)方案辅助治疗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95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mFOLFOX6组41例与RALOX组54例。mFOLFOX6组予以mFOLFOX6方案治疗,RALOX组予以RALOX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毒副作用发生率、住院时间、中位生存期、3年无进展生存率、3年生存率。结果RALOX组白细胞计数减少、贫血、恶心/呕吐、腹泻、脱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mFOLFOX组(P<0.05)。两组中位生存期及3年无进展生存率、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LOX方案治疗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远期预后与mFOLFOX6方案相当,但RALOX方案毒副作用较轻,住院时间短。 周雄 李启刚 白鍊 简斌 吴帅 温泽霖 谢建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雷替曲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