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敏
- 作品数:11 被引量:150H指数:7
- 发文基金:河北省气象局科研开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廊坊市科技局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廊坊市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评估及易损度区划被引量:22
- 2009年
- 利用1968~2007年河北省廊坊市9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雷暴资料及1998~2007年廊坊市雷电灾情统计数据,结合其区域经济状况和人口密度,确定用雷暴日数(M)、雷电灾害频度(R)、经济(GDP)易损模数(E)、经济损失模数(E’)、生命易损模数(L)、生命损伤模数(L’)作为廊坊市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计算出廊坊市各县(市、区)6个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后分等级进行综合评估与分析,得出各县市区的易损度,并按5级分区法对廊坊市雷电灾害易损度进行区划。结果表明:廊坊市开发区为极高易损区,全市无低易损区和极低易损区。
- 王清川寿绍文田晓飞许敏
- 关键词:雷电灾害易损性易损度区划
- 对冀中地区一次降水过程的雷达特征及成因分析
- 2014年
- 利用micaps、雷达和卫星等资料分析了2013年8月4日夜间到5日清晨河北和中部的一次降水天气过程,通过对天气形势和物理环境场的诊断,并结合雷达、卫星等多种资料的综合分析,探讨了此次降水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在大尺度的环流形势上,此次分布不均的降水天气主要是受西风槽东移影响而产生,低空急流和切变线的生成为降水的持续提供有利的水汽供给和上升运动;雷达的反射率因子由最初的单体逐渐发展为飑线,随着飑线向东南方向的发展,造成了廊坊中北部的降水天气。
- 许敏杨雁
-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物理量雷达特征
- 廊坊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被引量:24
- 2010年
- 2008年廊坊市气象灾情普查资料显示,暴雨洪涝灾害是气象灾害中造成损失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1949~2007年廊坊市由暴雨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总计达1986.73亿元,占所有气象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82.2%,严重影响着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和灾害风险评估原理,计算出廊坊市地理地貌状况指数(H)、暴雨洪涝发生强度指数(C)、暴雨洪涝灾害频率指数(R)、承灾体经济承灾能力指数(E)、经济损失指数(E')、生命易损指数(L)、生命损伤指数(L'),抗灾能力指数(K)等8个风险指数,并对其进行评估与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评价了廊坊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程度的地域差异,得出各县市区的综合风险指数,并按极高、高、中、低等4级分区法对廊坊市暴雨洪涝灾害的综合风险指数进行区划。研究所形成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度区划对本地防御暴雨洪涝和降低灾害损失,以及对暴雨洪涝灾害采取有效管理提供了比较客观的科学依据。
- 王清川寿绍文许敏张绍恢
- 关键词: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区划
- 廊坊市回流型强降雪天气及预报指标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统计了1990—2009年华北地区降雪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天气图、MICAPS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回流型强降雪个例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了华北回流型强降雪天气的普遍特征。通过对回流形势和廊坊及上游沿线测站高低空物理量特征的诊断分析,归纳适合廊坊地区的预报指标,并通过初级模型的建立进一步提高当地强降雪预报的准确率。结果表明:廊坊回流降雪过程500 hPa高空形势可分为两类,即两槽一脊型和多波动型;地面图上亚欧东部基本呈"北高南低"或"东北高西南低"的形势,高压中心的平均强度可达1045.5 hPa。廊坊地面风的上游即渤海西岸为显著的北到东风,当风速达到5.0 m·s-1以上时要注意强降雪的发生。
- 许敏刘艳杰王洁孙艺桃
- 关键词:强降雪
- 河北省廊坊市初冬雨雪相变特征及预报指标初探被引量:27
- 2012年
- 利用河北省廊坊市45 a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河北省廊坊市区初冬雨雪相变的天气气候特点。利用Micaps常规资料、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自动站资料,对近年来廊坊市出现的典型雨雪相变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和雷达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表明:500 hPa西来低槽(涡)、700hPa和850 hPa切变、地面倒槽等影响系统共同作用是河北省廊坊市雨雪相变天气过程的典型形势。0℃层在950 hPa可作为雨雪转换的临界面,北京多普勒天气雷达上0℃层亮带高度迅速下降后1~2 h内,即可以推断廊坊降水相态将由雨转为雪。
- 王清川寿绍文许敏张绍恢
- 关键词:初冬
- 廊坊地区5种数值模式降水预报性能检验与评估被引量:16
- 2016年
- 为了提高廊坊地区降水预报数值产品的释用能力,利用廊坊市9个气象观测站24 h的实况降水资料和日本(JPN)、德国(GER)、GRAPES、T639及MM 5模式的降水预报产品资料,对目前降水预报业务中广泛使用的5种数值模式的预报效果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日本(JPN)和德国(GER)模式对≥10.0 mm及≥25.0 mm量级降水预报的TS评分比其他模式高10.0%—40.0%,夏季MM 5模式对≥50.0 mm量级降水的预报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性;T639、GRAPES模式分别对大雨及以上量级的降雨和小雪预报效果较好,日本、德国模式对中雪和大雪的预报表现出一定的优势,T639模式对暴雪预报的TS评分达33.3%,高于其他模式。
- 许敏丛波刘艳杰王洁张绍恢田晓飞
- 关键词:降水
- 风廓线雷达资料在冀中一次强降水天气预报中的应用被引量:18
- 2016年
- 通过运用常规气象站、自动站、风廓线雷达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7月30日出现在京津之间的一次短时强降水天气进行综合诊断,特别是深入分析了降水开始前大气的风场特征。结果表明:(1)低空急流在强降水开始前2 h左右出现,其不仅为短时强降水的爆发提供充足水汽,同时也是700 h Pa以下对流不稳定层结的建立者和不稳定能量释放的触发者;(2)强降水发生前约90 min在1 000 m高度以上出现上升气流,此后其所在最低高度下降,厚度增加,30 min后上升气流达到最强盛;随着降水的临近,上升气流开始减弱,降水开始后,下沉气流迅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3)强降水发生前70 min边界层有冷平流形成,西南暖湿气流在其上爬升,使得水汽和能量积聚,中层冷空气开始楔入并发展强盛,表明冷暖空气强烈交绥,同时能量释放;(4)低空急流指数的脉动虽与强降水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但并不是高指数就一定会出现强降水,雨强的变化除了与低空急流有关,还与水汽、动力以及热力等多种因素相关,是一种综合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5)强降水形成所需的水汽、动力、热力等条件均在降水出现前积累加强,这种强烈的信号一般提前60~120 min达到极致,为强降水的临近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 许敏张瑜张绍恢
-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风廓线雷达风场特征
- 廊坊市短时强降水特征及其临近预报指标研究被引量:16
- 2017年
- 利用MICAPS资料、自动站资料、雷达资料和NCEP 1°×1°间隔6 h再分析资料,对2005—2013年河北省廊坊市短时强降水的天气特征和物理环境场进行了综合分析,在研究强降水天气过程雷达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廊坊短时强降水天气的临近预报指标。结果表明:平均降水强度最大的区域集中在廊坊中西部固安、永清和霸州等地,强度达32~36 mm·h-1,整体呈现从中部向南北减小趋势,年际分布呈波动形式;短时强降水的雷达回波有移入型、合并加强型和本地发展型三种,而区域性短时强降水多为移入型或合并加强型;强降水开始前1 h,垂直方向上1.5—3.0 km之间有南风向西南风的转换,同时伴随风速增大。
- 许敏丛波张瑜周贺玲
-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气候特征物理量分析预报预警
- 河北省廊坊市大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影响分析被引量:13
- 2014年
- 对廊坊市1960—2012年气象资料和2012—2013年廊坊市空气质量监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由于风速偏小,低层逆温日数多,中性及稳定天气偏多等气象条件,加之城镇化的发展使得廊坊市区大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更加不利。雨雪对空气有净化作用,尤其是降雨的净化作用更加明显。风速、风向对空气中不同的污染物影响不同,平均风速大于5 m/s或瞬时风速大于8 m/s是造成廊坊PM10迅速增大的临界指标。针对廊坊城区大气污染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 王清川周贺玲许敏刘艳杰丛波
- 关键词:大气污染气象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