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秉源
- 作品数:59 被引量:278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制造技术与装备自动化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机械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DZ4材料的磨削烧伤机理被引量:4
- 2001年
- 通过磨削温度、磨削力测量等基本试验研究了DZ4镍基高温合金的磨削烧伤现象 ,并通过金相检验揭示了它的磨削烧伤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这种材料在磨削温度超过 80 0℃时即发生烧伤 ,而磨削力比可作为特征参量对磨削烧伤进行监测和预报。
- 李晓天陈明孙方宏项玉成薛秉源
- 关键词:高温合金
- 微机控制精密石材平板表面温度检测研究
- 1996年
- 本文研制了石材大平板表面温度实时检测系统。它以热电偶作为测温元件,通过计算机控制的模拟开关对所有测点进行扫描采样。文章还介绍利用所研制的测温系统,对平板表面温度进行了在线测试。
- 李国松沈德和薛秉源陶振华
- 关键词:表面温度热电偶建筑材料
- CNC车削中心热误差模态分析及鲁棒建模被引量:42
- 1998年
- 通过对 CNC车削中心的热模态分析和研究 ,在机床上布置的热传感器从 1 6个减少到 4个。提出一种热误差鲁棒建模新方法 ,可减小由温度测量噪声引起的误差 ,并增强热误差数学模型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性。在此基础上开发的热误差补偿系统应用于 CNC车削中心。热误差从大于 35μm减小到 1 2μm。
- 杨建国薛秉源
- 关键词:机床精度CNC车削
- 定向凝固高温合金DZ4的磨削烧伤机理被引量:4
- 2000年
- 为解决定向凝固高温合金 DZ4在磨削加工中极易发生的磨削烧伤问题 ,采用先进的测试方法 ,对磨削过程中磨削力、磨削温度、工件表面形貌、表面层残余应力分布、表面层显微硬度、表面层金相组织等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 ,揭示出该种新型高温合金材料磨削烧伤机理 .旨在为寻求优化的高效、高精度磨削加工工艺提供理论及试验依据 .
- 陈明李晓天孙方宏项玉成薛秉源
- 关键词:磨削烧伤高温合金
- 凸球球度测量初探被引量:1
- 1991年
- 作者在研究了有关行业应用球体情况及目前球度测量方法后,分析了球度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正交轴系球度测量原理,并进行了实测,再用最小二乘球评定公式进行了评定。实验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及其实用前景。
- 刘国良朱训生薛秉源
- 回归正交设计在机床热误差建模中的应用被引量:2
- 1999年
- 在对现有机床热误差建模方法分析基础上,提出回归正交设计建模法,并给出比较详细的计算和分析过程.该方法以统计理论为基础,结合机床机构、环境条件、工程判断、众多经验等因素综合起来进行热误差建模,避免了现有建模方法完全依赖建模数据,从而使建立出来的热误差数学模型的鲁棒性更强、实际应用效果更好.
- 杨建国潘志宏孙振勇刘行薛秉源蒋鉴毅
- 关键词:数控机床热误差建模
- 最小二乘圆的解及圆度值公式探讨被引量:4
- 1989年
- 一引言在圆度评定与回转精度评定中,最小二乘圆由于其数学式严谨,几何意义与统计意义清晰而一直得到广泛的应用。根据定义,最小二乘圆圆心C点坐标x_0y_0与半径R为优化问题(见(1)式)的解。式中x_i=p_icosθ_i;y_i=p_isinθ_i;而p_i=ro+r(θ_i);ro为工件(测回转精度时为基准球)的公称半径;r(θ_i)为测量值r(θ)的第i点采样值,即θ_i=2π/(n)i;n为每2π的采样点数。当x_c^2+y_c^(2)^(1/2)《ro时,对(1)式早已有近似解。
- 朱训生薛秉源贝季瑶
- 关键词:圆度回转精度机械加工
- 求解“最小条件”平面度和直线度值的一个基本问题——目标函数单谷性证明被引量:6
- 1990年
- 本文根据单谷函数的定义,证明了平面度和直线度目标函数为单谷函数。本文的结论为正确进行平面度、直线度目标函数的优化计算提供了理论基础。
- 严慎薛秉源贝季瑶
- 关键词:平面度直线度目标函数
- 实用球度测量的经圆法及其实验被引量:7
- 1999年
- 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测量覆盖整个被测球面上的一系列经圆,从而测出完整球面球度误差的实用经圆测球法,并给出了由计算机控制的测量系统测得的实验结果。
- 朱训生任新生薛秉源
- 数控机床实时误差补偿技术及其应用被引量:24
- 1998年
- 以某厂一台数控双主轴车床为研究对象,根据齐次坐标转换原理,给出了该机床的几何误差和热误差的综合数学模型.对于不同的热误差因子,给出了不同的热误差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分析合成误差曲线的斜率,分离了热误差和几何误差.补偿系统主要由微机结合机床控制器构成.由机床的温度信号和工作台运动位置信号结合综合误差数学模型,通过微机算出补偿值并送入机床控制器对刀架进行附加进给运动完成实时补偿.补偿试验表明,工件之间的尺寸变化可从原来的60μm以上降到14μm;工件的锥度变化从50μm/cm以上降到15μm/cm,大幅度提高了机床的加工精度,满足了工厂的实际生产需要.
- 杨建国薛秉源
- 关键词:数控机床数学模型热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