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建亚

作品数:39 被引量:160H指数:8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6篇肝炎
  • 20篇慢性
  • 18篇乙型
  • 18篇乙型肝炎
  • 14篇慢性乙型
  • 14篇慢性乙型肝炎
  • 12篇病毒
  • 9篇米夫
  • 9篇拉米夫定
  • 9篇干扰素
  • 7篇重型
  • 7篇肝炎患者
  • 6篇拉米夫定治疗
  • 6篇基因
  • 6篇病毒性
  • 5篇毒性肝炎
  • 5篇乙型肝炎患者
  • 5篇细胞
  • 5篇病毒性肝炎
  • 5篇病理

机构

  • 38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2篇解放军第30...
  • 1篇南通市第三人...
  • 1篇亳州市华佗中...

作者

  • 39篇薛建亚
  • 24篇万谟彬
  • 20篇张迁
  • 19篇李成忠
  • 13篇张斌
  • 9篇宋玉
  • 7篇陈姬秀
  • 6篇陈志辉
  • 6篇郑瑞英
  • 4篇梁雪松
  • 3篇韩絮琳
  • 2篇万辉
  • 2篇秦一中
  • 2篇朱咏梅
  • 2篇翁心华
  • 2篇刘亚允
  • 2篇沈茜
  • 1篇余姣
  • 1篇郭俊生
  • 1篇方超平

传媒

  • 8篇第二军医大学...
  • 6篇中华传染病杂...
  • 3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肝脏
  • 2篇中华国际医学...
  • 2篇第九届全军传...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国外医学(流...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人民军医
  • 1篇中国抗感染化...
  • 1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第十二次全国...
  • 1篇第五届全国肝...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全...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7篇2005
  • 5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特点及处理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特点及其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1999年1月至2002年10月住院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发生率、病死率及与其他并发症的关系。结果:241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发生上消化道出血73例(30.29%),与上消化道出血直接相关的死亡43例(58.90%);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常常同时或先后出现其他并发症,尤以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68.49%)、肝性脑病(42.47%)和肝肾综合征(38.36%)的发生率为高。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比例较高,常与其他并发症共存,病死率亦较高。预防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薛建亚李成忠陈怡张迁朱咏梅张红娣宋玉
关键词:重型病毒性肝炎上消化道出血
长效干扰素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观察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比较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asys)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前后的肝组织病理变化。方法:对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egasys组(n=12)和拉米夫定组(n=8)。第1次肝穿刺活检后,12例患者使用pegasys 180μg,1次/周皮下注射;8例患者使用拉米夫定100 mg,1次/d;分别连续用药48周。停药观察24周后,第2次肝穿,对治疗前后的肝活检组织进行炎症和纤维化分级及积分。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肝组织炎症和坏死积分均较治疗前有降低,其中pegasys组点状融合坏死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t=2.56,P<0.05),拉米夫定组门脉周围坏死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别(t=2.56,P<0.05);两组的纤维化积分无变化。持续血清学应答患者治疗前后肝组织在HAI积分、汇管区周围坏死、点状融合坏死和汇管区炎症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纤维化积分无差异。结论:两种抗病毒药物均能有效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组织学状况,但对已经发生的肝纤维化无明显改善。
张迁万谟彬李成忠薛建亚张斌宋玉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聚乙二醇干扰素拉米夫定肝脏病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互联网+"诊疗管理平台的构建和运行被引量:9
2020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发展迅速,防控压力大,因一线医疗资源有限,故卫生资源保障压力剧增。医院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医务工作者面临交叉感染的高风险。探寻降低新突发传染病诊治流程中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降低交叉感染率、提高诊治准确率和成功率的方法在疫情防控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互联网+"在COVID-19防控中的应用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更多的单位提供借鉴。上海长海医院为COVID-19军队定点收治医院,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将"互联网+"应用到预检分诊、发热门急诊、专家会诊、病房管理、健康宣教与诊治等各个环节,建立了独特有效的COVID-19疫情防控体系,达到高效分诊、接诊、专家会诊、无接触式的病房管理与宣教的目的,合理调控了医疗压力,节省了疫情防控耗材,降低了交叉感染风险,提升了工作效率。
余姣叶强薛建亚黄飞虎李成忠梁雪松
关键词:冠状病毒感染互联网诊疗流程疫情防控
切割式肝活检的临床应用(附750例报告)被引量:2
2003年
回顾性分析750例切割式肝活检的成功率、并发症。结果显示所有。750例患者中1次成功获得肝组织735例,成功率为98.0%,未获肝组织12例(1.6%),误穿其他器官3例(0.4%)。活检后24 h内发生较严重右中上腹疼痛4例(0.5%)。无肝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由此表明,切割式肝活检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易于操作,适于临床应用。
李成忠万谟彬张迁陈姬秀陈志辉张斌薛建亚郑瑞英宋玉
关键词:并发症肝疾病
病毒性肝炎重型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重型患者自发性腹膜炎(SBP)的特点及其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1999年1月-2001年9月住院病毒性肝炎重型患者SBP的发生率、病死率及与其他部位感染、并发症的关系。结果:139例病毒性肝炎重型患者中发生SBP共80例(57.55%),死亡48例(60%),发生2次以上SBP有24例,死亡19例(79.17%);出现SBP的患者常先后或同时伴有其他部位感染,特别是口腔感染及肺部感染较为常见;出现SBP的患者发生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及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亦较高。结论:病毒性肝炎重型发生SBP的比例较高,常与其他部位感染及并发症共存,病死率亦较高。预防和治疗SBP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薛建亚万谟彬
关键词:自发性腹膜炎SBP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动态变化
2004年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拉米夫定治疗 1年后血小板数量的变化。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例 ,其中 1 5例用拉米夫定 1 0 0mg、1次 /日口服 ,另 1 5例用一般保肝药物治疗作对照 ,定期检查肝功能和血常规。结果 把血小板计数 >90× 1 0 9/L作为治疗有效的标准 ,拉米夫定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血小板 <90×1 0 9/L分别有 1 2例和 1 1例 ,经拉米夫定治疗后 ,1 2例中有 8例有效 ,对照组的 1 1例中有 2例有效 ,两组相比在治疗后差异有显著性 (χ2 =5 .4 9,P <0 .0 5 )。结论 拉米夫定可通过抑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DNA的复制 ,改善慢性肝功能 。
张迁万谟彬李成忠薛建亚张斌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血小板计数肝功能HBV
长效干扰素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观察
本文分别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长效干扰素和拉米夫定治疗1年后,其治疗前后肝组织的病理变化情况,了解2种药物对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的改善。
张迁万谟彬李成忠薛建亚张斌
关键词:干扰素拉米夫定慢性乙型肝炎病理变化
文献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0和干扰素γ在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等方面的意义。方法 :采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 8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分泌 IL- 10和 IFN- γ,采用 EL ISA法检测其水平。结果 :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 ,IL- 10和 IFN- γ水平均降低 ,且与肝脏损伤程度有密切关系。结论 :IL- 10和 IFN- γ参与了肝炎的病理过程。当两者产生水平低于正常水平近一半时 ,预示肝脏受损较重 ,病情较重 ,预后较差。
薛建亚秦一中韩絮琳万谟彬沈茜傅益平徐玉莲周凯
关键词:干扰素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0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耐药患者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突变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了解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过程中出现拉米夫定耐药患者的HBV YMDD突变模式及其特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44例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耐药突变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例,用基因芯片法检测YMDD突变类型.并分析不同突变类型的特点。结果444例拉米夫定耐药患者的YMDD突变类型分别为:YVDD突变185例,其中合并L180M突变94例;YIDD突变216例,其中合并L180M突变34例;YVDD突变+YIDD突变43例,其中合并L180M突变18例。相对于YVDD突变株,YIDD突变株检出率高,较易出现于相对年长患者,发生突变时间晚,病毒复制水平高,肝炎复发程度相对较重。合并L180M突变较单纯YMDD突变发生早,病毒复制水平高。结论拉米夫定耐药的YMDD突变模式主要为点突变和联合突变两种,点突变以YIDD突变为主,联合突变以YVDD突变合并L180M突变为主,YMDD突变模式不同者的临床表现不同,YMDD突变模式可能与预后及治疗的应答相关。
郑瑞英万谟彬李成忠陈志辉张迁陈姬秀张斌薛建亚梁雪松
关键词:YMDD突变拉米夫定药物耐受性
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被引量:3
2003年
薛建亚万谟彬李成忠陈姬秀张迁陈志辉张斌郑瑞英
关键词: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真菌感染合并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