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俊杰

作品数:39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卫生厅面上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会议论文
  • 18篇期刊文章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4篇细胞
  • 23篇儿童
  • 22篇白血
  • 22篇白血病
  • 17篇淋巴
  • 17篇急性
  • 16篇淋巴细胞
  • 15篇急性淋巴细胞
  • 12篇淋巴细胞白血...
  • 12篇急性淋巴细胞...
  • 12篇急性淋巴细胞...
  • 9篇基因
  • 9篇儿童急性
  • 7篇儿童急性淋巴...
  • 6篇骨髓
  • 5篇蛋白
  • 5篇贫血
  • 5篇复发
  • 4篇细胞性
  • 4篇病患

机构

  • 37篇苏州大学

作者

  • 37篇范俊杰
  • 24篇何海龙
  • 23篇胡绍燕
  • 17篇肖佩芳
  • 15篇卢俊
  • 14篇柴忆欢
  • 13篇李捷
  • 13篇王易
  • 10篇赵文理
  • 9篇孙伊娜
  • 7篇吕慧
  • 7篇陆叶
  • 6篇李祯萍
  • 5篇姚艳华
  • 4篇吴冬
  • 4篇周琦
  • 4篇陈静
  • 4篇洪丹
  • 4篇孔令军
  • 4篇李建琴

传媒

  • 5篇临床儿科杂志
  • 4篇第十七届全国...
  • 3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抗癌协会...
  • 1篇江苏省第十三...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4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10例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MDS/MPN)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疾病,其特点是克隆性造血干细胞和(或)祖细胞发育异常,易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儿童MDS/MPN少见,仅占儿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4%~5%,相对于成人MDS/MPN具有不同的形态学特点、细胞遗传学特征、预后及治疗目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目前可以治愈MDS的唯一手段。
孙伊娜胡绍燕何海龙王易李捷芦^爱肖佩芳姚艳华范俊杰吕慧凌婧胡映歆吴德沛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增殖性疗效分析
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DMAG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作用
2011年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90(HSP90)抑制剂17-二甲胺乙胺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DMAG)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通过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HL-60细胞在DMAG作用下增殖及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HL-60细胞周期的改变;流式细胞术及Westen blot法检测HL-60细胞Raf蛋白含量;RT-PCR法检测raf-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DMAG能抑制HL-60细胞的生长,并诱发凋亡。细胞周期分析显示,DMAG作用后,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DMAG能降低HL-60细胞Raf蛋白的含量,但raf-mRNA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DMAG能引起HL-60细胞的凋亡,抑制其生长。DMAG引起HL-60细胞凋亡的机制与降低Raf蛋白含量有关。
范俊杰柴忆欢
关键词:HL-60细胞株细胞凋亡
15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特点——2008年—2012年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目的目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通过采用基于危险程度的分级治疗,其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地提高,低危和中危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长期存活率已经达到80%以上;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效果较差,达到50%左右;但急性混合细...
卢静卢俊柴忆欢何海龙王易赵文理季正华何亚香黄益萍邵雪君肖佩芳范俊杰孙伊娜胡绍燕
关键词: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白血病回顾性分析
文献传递
热休克蛋白90与白血病
2008年
热休克蛋白90(HSP90)是细胞中的一类分子伴侣蛋白,与作用蛋白结合后能维持蛋白质稳定,保证作用蛋白功能的正常发挥。HSP90通过与多种作用蛋白结合,影响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及基因转录等,在白血病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特有的作用。该文介绍HSP90的结构、功能及与白血病的关系,并综述HSP90抑制剂治疗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范俊杰柴忆欢
关键词:白血病
TEL/AML1基因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CCLG-ALL-2008方案疗效分析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探讨CCLG-ALL-2008方案治疗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效果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14年12月初诊并治疗的99例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患儿及329例无特异性融合基因的B系ALL患儿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随访至2015年10月,观察两组患儿的生存状态和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儿初诊时的年龄和外周血白细胞数相近;在诱导缓解治疗第8天的泼尼松敏感实验、第15天骨髓呈M3状态、第33天和第12周微小残留病灶(MRD)>1.0×10-3的比例两组患儿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患儿的复发率为14.14%(14/99),无特异性融合基因组为20.97%(69/3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7,P=0.132);无特异性融合基因组病死率(16.72%)高于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组(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P=0.033)。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组与无特异性融合基因组的5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86.1±4.9)%和(79.0±2.8)%,5年无复发生存率(RFS)分别为(80.7±5.1)%和(72.0±3.1)%,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分别为(78.9±5.1)%和(69.6±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模型分析显示第12周MRD水平是影响OS、RFS、EFS的独立预后因素(P均<0.001)。结论接受CCLG-ALL-2008方案治疗的ALL患儿,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是预后良好的指标,第12周MRD≥1.0×10-3应推荐更强烈的治疗方案。
高静胡绍燕卢俊何海龙王易赵文理李建琴李捷肖佩芳范俊杰柴忆欢
关键词: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
苏州地区白血病儿童人微小病毒B_(19)感染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苏州地区白血病患儿人微小病毒B_(19)(VB_(19))感染特点和预后。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收治的白血病患儿进行VB_(19)定性测定;阳性者予人血丙种球蛋白、更昔洛韦联合中药治疗,根据VB_(19)转阴时间,结合临床症状、血常规进行疗效评估比较。结果 824例白血病患儿的3 009份标本中,VB_(19)阳性检出36份,阳性率1.2%,涉及患儿12例,患儿阳性率1.5%。58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中11例阳性,阳性率1.9%;212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儿中1例VB_(19)阳性,阳性率0.45%。12例检出VB_(19)阳性患儿的病程阶段分别为,初诊3例,早期巩固期2例,延迟强化期4例,维持化疗期3例。对9例患儿进行疗效评估,治疗敏感4例,持续2例,耐药3例。耐药患儿中2例发生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经治疗VB_(19)转阴,红系造血恢复;1例VB_(19)持续阳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进展。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VB_(19)阳性多见于延迟强化阶段,VB_(19)持续存在可能是导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重要因素。
陆叶胡绍燕何海龙刘素香孔令军范俊杰肖佩芳
关键词:人微小病毒B19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儿童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髂静脉栓塞一例被引量:1
2007年
患儿,男,3岁,2006年2月以“进行性面色苍白1个月,发热3d”为主诉人院。骨髓涂片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泼尼松预试验敏感,DOLDex(柔红霉素+长春新碱+左旋门冬酰胺酶+地塞米松)诱导化疗后完全缓解,巩固化疗、大剂量米托蒽醌冲击3次后,再予DOLDex早期强化,其中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剂量为6000U×8次。
范俊杰柴忆欢何海龙李祯萍赵文理李捷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左旋门冬酰胺酶骨髓涂片
儿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78例临床分析
范俊杰胡绍燕何海龙赵文理
N-乙酰半胱氨酸对新生大鼠急性高氧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评价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新生鼠高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出生3~5 d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高氧+NAC组(NAC治疗组);②高氧+生理盐水组(高氧组);③空气+NAC组(NAC对照组);④空气+生理盐水组(空气组)。分别于实验3、7 d检测肺组织匀浆液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的含量;比较肺湿/干重(W/D)以及肺组织病理改变;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用免疫组化法对肺组织细胞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进行定量研究。结果实验3 d时,高氧组的MDA、TNF-α以及ICAM-1的表达与空气组相比有显著升高(P<0.05),而GSH-Px活性降低;NAC治疗组与高氧组相比GSH-Px活性升高,其余各项指标均有明显的下降(P<0.01)。7 d时,与空气组相比,高氧组的W/D、MDA、TNF-α、ICAM-1均显著增高,而GSH-Px活性继续下降,NAC治疗组中以上各项指标的改变明显减轻。病理切片显示,3 d时高氧组肺即有炎性改变,7 d时损伤进一步加重,NAC治疗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NAC用于新生鼠高氧肺损伤的治疗,可以减轻肺水肿,减轻炎症反应,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陈静肖志辉范俊杰
关键词:N-乙酰半胱氨酸新生鼠高氧肺损伤
联合地西他滨的预处理方案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估
目的:观察难治性恶性血液病患儿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使用地西他滨桥接预处理方案的临床疗效,评估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期间,使用地西他滨桥接预处理方案的异基因造血...
范丽艳李乐凌婧万琳孔令军刘虎杜智卓翟宗翟钦刘素香陆叶范俊杰孙伊娜姚艳华肖佩芳卢俊李捷胡绍燕
关键词:地西他滨造血干细胞移植儿童桥接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