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礼炳
- 作品数:41 被引量:217H指数:8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学院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膀胱肿瘤实验研究发展方向被引量:7
- 2006年
- 膀胱肿瘤是我国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术后复发和进展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也是泌尿外科研究的重要方向。虽然新的医疗设备和抗肿瘤药物层出不穷,但是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膀胱癌患者的预后。近年来,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等基础学科迅速发展,积累了大量分子信息,使得我们对肿瘤的认识也逐步深入。肿瘤治疗的未来方向将是在对其分子机制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进行靶向性治疗,改变肿瘤发生的遗传学本质,从根本上消除肿瘤发生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 王国民胡礼炳
- 关键词:膀胱肿瘤泌尿系统分子机制抗肿瘤药物靶向性治疗临床医生
- 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加肠道原位新膀胱术患者围手术期致命性并发症分析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探讨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加肠道原位新膀胱术患者围手术期出现致命性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加肠道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年龄、手术出血量、病理分期、有效补充白蛋白情况、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是否合并糖尿病、手术持续时间、肠道准备情况等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06例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加肠道原位新膀胱术患者中,有22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出现肠瘘、失血性休克、重症感染等致命性并发症,发生率为10.7%,其中9例死亡,死亡率为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有效补充白蛋白情况、手术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为膀胱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出现致命性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即高龄、未及时有效补充白蛋白、手术持续时间长和合并糖尿病是膀胱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出现致命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未及时有效补充白蛋白、手术持续时间长和合并糖尿病是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加肠道原位新膀胱术患者围手术期出现致命性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应引起重视。
- 杨宏刘志敏雷永虹秦扬孟玲珍李俊胡礼炳杨勇
- 关键词:围手术期并发症
- EZH2的小干扰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膀胱癌T24细胞系稳定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构建EZH2的小干扰RNA(siRNA2)真核表达载体质粒,获得稳定表达干扰质粒的膀胱癌细胞系,并探讨EZH2在膀胱癌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合成特异性沉默EZH2的siRNA2片段,获得pEGFP-C1-siEZH2表达载体;脂质体介导重组质粒转染T24细胞,经G418加压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细胞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后细胞系T24 EZH2的表达。结果经测序证明重组载体构建成功,稳定转染siRNA2的T24细胞EZH2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下降(P<0.01)。结论成功构建EZH2的siRNA2真核表达载体,获得EZH2稳定沉默的T24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以EZH2为靶点的膀胱癌基因治疗奠定实验基础。
- 王海峰杨宏胡礼炳雷永虹秦扬李俊毕城伟霍倩
- 关键词:EZH2膀胱肿瘤RNA干扰
- 三氧化二砷抑制荷瘤鼠肿瘤血管形成的研究被引量:4
- 2004年
- 胡礼炳曾甫清鲁功成
- 关键词:肿瘤血管形成三氧化二砷荷瘤鼠膀胱癌组织AS2O3荷瘤小鼠
-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前列腺癌疗效观察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前列腺癌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多西紫杉醇75mg/m2,静滴每天,每3周重复,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连续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自然杀灭细胞数量,并统计两组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自然杀灭细胞数量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自然杀灭细胞数量低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自然杀灭细胞数量高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发生肝、肾功能损伤,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和恶心呕吐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腺癌实施化疗患者,联合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能显著提高自然杀灭细胞数量,减少治疗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 杨宏秦扬胡礼炳
- 关键词:化疗
- 小白菊内酯在人膀胱癌T24细胞中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小白菊内酯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存在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小白菊内酯作用于T24细胞,使用MTT法观察T24细胞在增殖方面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小白菊内酯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蛋白印迹法检测NF-κB信号通路和Bcl-2家族蛋白的变化.结果小白菊内酯对T24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显著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小白菊内酯可以诱导T24细胞发生凋亡,并可以改变T24细胞在不同细胞周期的分布,包括G1期细胞所占百分比升高,S期细胞所占百分比降低,而G2/M期细胞所占百分比无明显改变.随着小白菊内酯作用浓度的增加,T24细胞中磷酸化IκBa的表达逐渐降低,但不影响lκBa的表达.同时,小白菊内酯能抑制Bcl-2蛋白的表达而促进Bax蛋白的表达.结论小白菊内酯能显著抑制T24细胞增殖,诱导T24细胞发生凋亡,其作用机制与可能与抑制T24细胞中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调节Bcl-2家族蛋白表达变化有关.
- 白宇雷永虹李瑞乾胡礼炳王启林
- 关键词:膀胱肿瘤小白菊内酯凋亡
- 膀胱癌细胞中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分析被引量:15
- 2007年
- 目的分析DAPK抑癌基因在T24、5637、ScaBER三种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该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三种膀胱癌细胞中DAPK基因的表达,用甲基化特异PCR(MSP)方法检测三种细胞中的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观察甲基转移酶(DMNT)抑制剂5-aza-2'-deoxy-eytidine(5-aza-CdR)对以细胞中的基因表达和甲基化状态的影响。结果T24细胞中未检测到DAPK基因的表达,也未检测到启动子甲基化;5637细胞中该基因表达水平极低,在SeaBER细胞中该基因的表达较前两者要高。5637细胞和ScaBER细胞中均有甲基化改变。2.5μmol/l浓度的5-aza-CdR可以有效上调5637和SeaBER细胞的DAPK基因的表达。结论抑癌基因DAPK的表达异常与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联系,且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异常甲基化在调节DAPK基因的表达中发挥重要作用。
- 胡礼炳王国民张利能查锡良
- 关键词:膀胱癌DNA甲基化启动子
- 序贯治疗Ⅱ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26例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临床Ⅱ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系统、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术前化疗+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化疗的序贯疗法治疗26例临床Ⅱ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6例患者术前化疗后腹膜后转移淋巴结均有缩小,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顺利,能完整清除腹膜后淋巴组织,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2~11 a,平均5 a,其中2例腹膜后转移淋巴结复发,经挽救性治疗后病情好转稳定,余24例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本序贯疗法治疗临床Ⅱ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效果良好.早期诊断、准确的临床分期以及合理的治疗对睾丸非精原细胞瘤的预后有重要影响.
- 杨宏秦扬胡礼炳雷永虹
- 关键词:睾丸肿瘤非精原细胞瘤序贯治疗
- 阴茎癌预防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观察
- 对于阴茎癌在原发病灶切除后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时机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有研究发现临床上淋巴结阴性的患者约10%~20%的病例显微镜下已经有淋巴结微转移(隐匿转移),因此预防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可以至少使...
- 胡礼炳他同生雷永虹杨勇张国颖杨宏赵斌
- 关键词:阴茎癌淋巴结清扫术淋巴结阳性
- 文献传递
- 从学生的角度看中美医学教育的差别与相关问题的思考被引量:8
- 2010年
- 文章通过对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医学教育体系的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与不同学科的住院医师广泛交流,结合个人在国内的本科及研究生学习工作经历,从学生的角度比较中美两国在医学教育模式与教学成果的差异,探讨我国医学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 胡礼炳
- 关键词:美国医学教育住院医师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