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甲均
- 作品数:13 被引量:9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 W-OH固化剂对土壤水渗漏及硝态氮淋失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采用盆栽试验结合天然降雨观测,研究了不同W-OH喷施浓度(1%、3%和5%)对作物(大豆、玉米和大蒜)地土壤水渗漏及硝态氮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W-OH的保水作用受降雨量和作物类型影响;小雨和中雨条件下,玉米地土壤水渗漏量随W-OH施用浓度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浓度为3%的处理渗漏量最低,保水效益明显;当降雨量达大雨及以上级别时,W-OH的保水作用与其喷施浓度成正比;W-OH对大豆和大蒜地的保水作用不受降雨量的影响,且其对二者土壤水渗漏量的影响规律相似,与对照(不喷施WOH)相比,各处理水分渗漏量随W-OH浓度增加而增加。在作物生长初期,W-OH的保肥作用与其施用浓度成正比,经历后续降雨渗流多次淋溶,保肥作用趋于稳定;玉米和大蒜地喷施中、高浓度(3%和5%)的WOH即可减少硝态氮淋失量,大豆地1%浓度的W-OH即可减少硝态氮淋失。
- 张冠华胡甲均
- 关键词:水分渗漏硝态氮养分淋失紫色土坡耕地
- 用自然修复理念指导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被引量:2
- 2004年
- 充分依靠大自然的修复能力防治水土流失是水土保持工作的新理念,与全面人工治理相比较,自然修复理念下的水流域治理,技术路线不同,措施体系拓展了,治理内涵更加丰富,防治效果也必将会更好。依靠自然修复能力防治水土流失所必备的条件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自然修复思路下的水土保持过程就是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原则下,通过水土资源的改造、利用和辅助措施的实施,满足人的粮食、燃料、增收、水保障、环境等基本需求的过程,就是从人与自然的矛盾走向人与自然和谐的过程。
- 胡甲均
- 关键词:水土保持工作人与自然和谐流域治理长江流域增收
- 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策被引量:16
- 2003年
- 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已于2002年底正式开工建设,中线工程也即将付诸实施。为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关于“汉丹江流域水污染与水土保持工作应及早规划,纳入南水北调中线总体方案”的批示精神,全面、深入了解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的水土流失状况,制定科学的防治规划,切实做好中线工程水源区水土保持工作,2003年2月底至3月中旬,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会同有关方面,对陕西、河南、湖北3省20个县(市、区)的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综合以前调查研究成果,进一步研究了防治对策,形成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调研报告。现将调研报告摘编如下。
- 胡甲均张玉华
- 关键词:丹江口库区水土流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 贯彻新发展理念 融入新发展格局 科学谋划长江流域“十四五”水安全保障工作
- 2021年
- 文章深入分析了“十四五”时期长江流域水安全保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从防洪减灾、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流域综合管理四个方面对标查找工作短板差距,提出了长江流域“十四五”水安全保障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扎实推进长江流域高质量发展。
- 胡甲均
- 关键词:长江流域
-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被引量:19
- 2005年
-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人类活动频繁,生态系统脆弱,三峡工程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采用DEM、影像正射校正、多源影像数据融合、多层次信息提取等技术方法,对整个库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末期生态环境、草地资源进行了全面的动态监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ArcGIS软件开发完成了"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GIS系统"。
- 周乐群孙长安高改萍胡甲均胡宗云杨岚
- 关键词:生态环境动态监测GIS开发
- 新时期健康长江事业的若干思考
- 2008年
- 当前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已步入以"健康和谐"为中心的新的历史阶段。"健康长江事业"是在"健康长江"理念指导下对新时期治江工作新的表述和概括。通过全面分析新的历史起点下健康长江事业所面临的时代要求、全球趋势、外部环境、自身条件和公众需求,提出了健康长江事业的基本要求,指出近期健康长江事业的关键任务是加强流域综合规划、推进水行政管理、抓好水库生态调度、夯实治江基础工作、加快改革创新步伐。
- 胡甲均孙录勤
- 关键词:长江河流健康水利事业
- 生物结皮土壤-水文-侵蚀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20
- 2019年
- 生物土壤结皮(简称生物结皮)是由隐花植物、微小生物和土壤表层颗粒胶结形成的一种特殊复合体,广泛分布于各类气候和生境条件。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生物结皮在不同生物气候区土壤的生态过程、水文过程、生物过程、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以及生态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生物结皮影响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以及土壤水文与侵蚀过程等方面对其生态功能进行总结和概述,在此基础上,从研究区域和时空尺度、多过程耦合机制、生物结皮影响氮循环的过程及其对氮沉降的响应机制、生物结皮与维管植物空间分布及互动关系等方面,展望了该领域有待深化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促进我国生物结皮相关研究工作,加深对生物结皮生态功能及地表过程的认识。
- 张冠华胡甲均
- 关键词:生物土壤结皮生态功能土壤侵蚀过程
- 以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引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被引量:3
- 2024年
-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以下简称“水源区”),其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是保障“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重要支撑。文章针对水源区水土流失现状和特点,总结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以下简称“丹治”工程)实施以来的水土保持成效,分析了水土保持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梳理了水土保持存在的短板和不足,研究提出了引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举措,为各级政府加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土保持治理管理提供参考。
- 胡甲均
- 关键词:水土保持
- 水利支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举措被引量:2
- 2018年
- 面对高质量发展新的形势与要求,认真梳理了长江流域水利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从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完善防洪减灾体系、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统筹加强流域综合管理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水利支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胡甲均马水山
- 关键词:水利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
-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水土保持遥感动态监测及 GIS系统开发被引量:6
- 2004年
-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人类活动频繁,生态系统脆弱,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在三峡工程开工建设7a之后的2000年,运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采用DEM、影像正射校正、多源影像数据融合、多层次信息提取等技术方法,对整个库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世纪之末两期的土地利用状况、水土流失状况及水土保持治理等进行了全面的动态监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ArcGIS软件平台开发完成。
- 周乐群孙长安胡甲均高改萍胡宗云杨岚
- 关键词: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水土保持动态监测GIS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