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会

作品数:38 被引量:260H指数:9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关节炎
  • 23篇类风湿
  • 23篇风湿
  • 20篇类风湿关节炎
  • 20篇风湿关节炎
  • 12篇关节
  • 9篇类风湿关节炎...
  • 9篇骨质
  • 9篇骨质疏松
  • 8篇脊柱
  • 6篇疏松性
  • 6篇骨折
  • 6篇骨质疏松性
  • 6篇骨质疏松性骨...
  • 5篇多态
  • 5篇多态性
  • 5篇基因
  • 4篇抗体
  • 4篇基因多态性
  • 4篇疾病活动

机构

  • 34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34篇肖会
  • 31篇徐建华
  • 19篇徐胜前
  • 12篇吴颖
  • 8篇刘文
  • 8篇齐姗
  • 8篇龚勋
  • 7篇蔡静
  • 4篇彭丽萍
  • 4篇连莉
  • 4篇黄玲玲
  • 4篇马芹
  • 4篇常玲
  • 3篇李迎伟
  • 3篇周小妹
  • 3篇申世华
  • 3篇刘娜
  • 3篇童辉
  • 2篇王芬
  • 2篇唐茜

传媒

  • 8篇中华风湿病学...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骨质疏松...
  • 3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8
  • 7篇2017
  • 1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抗C1q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抗C1q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狼疮肾炎(LN)以及疾病活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02例SLE患者以及35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抗C1q抗体水平,比较分析其与SLE病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疾病活动性指标抗双链DNA(ds-DNA)抗体、补体C3、C4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肾脏损害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Q)、肌酐(Cr)、尿素氮(BUN)的相关性,以及通过联合检测抗ds-DNA抗体以及抗核小体抗体(Anu A)判断其在SLE中的临床价值。结果总体SLE患者抗C1q抗体敏感性为55.9%,特异性为94.3%,在SLE中其抗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疾病活动LN组、疾病稳定LN组和疾病活动非LN组抗C1q抗体水平明显高于疾病稳定非LN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疾病稳定LN组、疾病活动LN组与疾病活动非LN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疾病活动期中,抗C1q抗体水平与SLEDAI评分、ds-DNA、hs-CRP呈正相关性(P<0.05),与C4呈负相关性(P<0.05),C3和24 h UPQ仅在疾病活动LN组中呈相关性;在疾病稳定期中,抗C1q抗体水平只有在疾病活动和疾病稳定LN组中与24 h UPQ呈正相关性,与C3、C4呈负相关性。联合检测抗ds-DNA抗体、Anu A、抗C1q抗体显著提高稳定期LN的诊断价值。结论抗C1q抗体对SLE的诊断和LN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抗C1q抗体参与了SLE肾脏损害的发病机制,联合检测抗dsDNA抗体、Anu A、抗C1q抗体有助于SLE稳定期肾脏损害的诊断。
张铭明张锐肖会徐建华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抗C1Q抗体狼疮性肾炎
绝经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密度阈值探讨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绝经女性中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发生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OPF)的骨密度(BMD)阈值。方法选择334例RA患者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50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测定研究对象腰椎2~4(L2、L3、L4、L2-4)的BMD,以X线摄片(脊柱正侧位片)作为确定研究对象骨质疏松性骨折(OPF)的诊断方法。结果 RA腰椎2~4的BMD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RA患者腰椎2~4总的骨质疏松(OP)发生率为27.2%(91/33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OP发生率14.0%(7/50)(!2=4.905,P<0.05)。RA患者的腰椎OPF发生率为16.8%(56/334),明显高于对照组6.0%(3/50)(!2=3.877,P<0.05)。RA患者OP组中脊柱OPF发生率为39.2%,骨量减少RA患者中脊柱OPF的发生率为15.7%,骨量正常组RA患者中为13.9%,3组间脊柱OPF发生率有明显差别(!2=23.821,P<0.001)。RA患者L2-4部位BMD及其对应的T值与发生OPF的ROC曲线分析显示:L2-4BMD-OPF的AUC为0.646,BMD截点值为0.847g/cm2(P<0.0001);L2-4T值-OPF的AUC为0.665,T值截点值为-2.25(P<0.0001)。RA患者中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58,P<0.001,95%CI:1.027~1.089)和使用糖皮质激素(OR=2.021,P<0.05,95%CI:1.125~3.633)为RA患者发生脊柱OPF的危险因素,腰椎L2-4部位BMD(OR=0.205,P<0.05,95%CI:0.048~0.876)为RA患者发生脊柱OPF的保护因素。结论 RA患者发生脊柱OPF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人,且在非OP状态下就可以发生,其发生脊柱OPF的腰椎BMD阈值是降低的。
童辉徐胜前麻璨琛吴颖龚勋肖会徐建华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性骨折骨密度阈值
抗核抗体阳性及干预治疗与反复种植失败辅助生殖结局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阳性及干预治疗对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辅助生殖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344例RIF患者,根据ANA检测结果分为ANA阳性组(294例)和阴性对照组(50例),抗核抗体阳性组分为ANA阳性低滴度组(214例)和ANA阳性高滴度组(80例)。比较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胚胎相关数据以及妊娠结局。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和卡方检验的统计学方法来分析ANA对RIF患者辅助生殖结局的影响,并分析了ANA阳性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后的临床妊娠情况。结果ANA阳性低滴度组和高滴度组患者临床妊娠率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01);ANA阳性患者卵细胞受精率和卵裂率也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因ANA阳性胚胎移植后未妊娠患者,经免疫调节剂治疗后的单周期临床妊娠率和累积临床妊娠率均明显提升(P<0.05)。结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ANA低滴度阳性和高滴度阳性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均下降。经过临床干预治疗后,ANA阳性患者的单周期临床妊娠率和累积妊娠率得到了改善。这表明ANA阳性是RIF的重要原因,而免疫调节剂治疗是改善ANA阳性患者辅助生殖结局的有效措施。
肖会朱雯杨帆陈宇鸽王冠雄吴欢
关键词:抗核抗体不孕症反复种植失败
少肌症、维生素D缺乏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4
2017年
目的探讨少肌症和维生素D缺乏在RA患者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OPF)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936例RA患者和158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健康者,所有入选对象均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T5-L5),并以半定量(SQ)法作为判断脊柱OPF的标准,其中648例RA患者和对照组采用DXA法测定了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267例RA患者和156例对照组以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了四肢骨骼肌质量,化学发光法测定了234例RA患者和68例对照组血清25(OH)D水平,同时详细记录RA患者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等情况。结果 1RA患者中(141/936,15.1%)OPF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158,3.8%)(χ2=18.658,P<0.0001);少肌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5.8%,149/267 vs 9.0%,14/156,χ2=91.176,P<0.0001);RA组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3.41±9.71)ng/m L,(22.40±6.26)ng/m L,t=9.063,P<0.0001],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8%(189/234)vs 36.8%(25/68),χ2=49.412,P<0.0001]。2RA患者OPF组25(OH)D水平明显低于无OPF组[(12.28±5.67)ng/m L vs(17.16±10.90)ng/m L,t=2.600,P=0.01];各部位肌肉量均明显低于无OPF组(P<0.01~0.05)。3线性相关分析发现:RA患者的25(OH)D与骨骼肌、右上肢、左上肢和躯干肌肉量呈正直线相关关系(P<0.05);RA患者的骨骼肌质量与髋部、腰椎各部位BMD呈正直线相关关系(P<0.05)。4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女性、HAQ积分和总髖部OP的发生为RA患者发生少肌症的危险因素;年龄为RA患者发生脊柱OPF的危险因素,骨骼肌质量指数(SMI)为RA患者发生脊柱OPF的保护因素。结论 RA患者具有高于正常健康者脊柱OPF的发生率,其25(OH)D水平缺乏普遍存在,少肌症发生率增高;RA患者维生素D缺乏、少肌症与RA患者脊柱OPF的发生密切相关。
龚勋徐胜前刘文吴颖齐姗麻璨琛肖会徐建华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性骨折25羟维生素D
血清RANKL、OPG联合MRI在早期RA诊断与骨关节损伤中的价值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护骨素(OPG)水平联合MRI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和骨关节损伤中的价值。方法收集RA患者232例,其中早期RA(病程≤1年)111例,非早期RA(病程>1年)121例,选择121例正常人为对照组。详细记录RA患者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其股骨区和腰椎部位的骨密度(BMD)。所有RA患者摄双手X线并进行Sharp评分,早期RA患者行双手MRI检查并进行RAMRIS积分。采用ELISA法检测RA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RANKL、OPG水平。结果 1对照组、早期RA组、非早期RA组血清OPG、RANK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早期RA组、非早期RA组在股骨区和腰椎的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3组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分别为13.92%、23.39%、35.69%(χ2=42.137,P<0.000 1)。3早期RA患者MRI上骨侵蚀、骨髓水肿、滑膜炎、肌腱炎的阳性率分别为89.19%、56.76%、83.78%、29.73%;MRI各指标之间相关分析显示:肌腱炎与骨髓水肿(r=0.391,P<0.05)、滑膜炎(r=0.330,P<0.05)呈正相关。4早期RA组MRI各指标与OPG、RANKL、RANKL/OPG比值间无相关性;早期RA组MRI骨侵蚀评分与大转子和总股骨区的BMD呈负相关(P<0.05),与Sharp评分呈正相关(P<0.05);MRI肌腱炎评分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C反应蛋白(CRP)呈正相关(P<0.05)。5血清OPG水平与多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呈正相关(P<0.05);血清RANKL水平与各部位BMD、临床指标、Sharp评分无相关性。结论 RA中MRI的阳性率高于X线,RAMRIS评分异常在早期RA诊断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单项以骨侵蚀阳性率最高,且与BMD及Sharp评分有相关性;双手MRI表现联合血清OPG、RANKL异常改变能提高早期RA的诊断率。
彭丽萍徐胜前齐姗吴颖刘文肖会徐建华
关键词: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护骨素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MTHFR基因A1298C、C677T多态性与甲氨蝶呤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A1298C(rs1801131)、C677T(rs1801133)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甲氨蝶呤(MTX)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初治活动期RA患者78例,均口服MTX 10~15 mg/周。观察治疗0周、4周、8周、12周、24周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变化,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基因型,分析各等位基因频率与MTX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结果MTHFR A1298C位点的C等位基因频率在治疗有效组明显高于治疗无效组(30.8%vs 9.6%,P<0.05)。C677T位点的T等位基因频率在有不良反应组与无不良反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8%vs 31.8%,P<0.05)。结论MTHFR基因A1298C多态性与MTX的疗效相关,C677T多态性与MTX不良反应具有相关性。
肖会徐建华周小妹徐胜前连莉
关键词: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多态性基因甲氨蝶呤
系统性血管炎概述与分类被引量:2
2014年
系统性血管炎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以血管炎症及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炎性疾病.由于累及的血管、范围及程度不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是风湿免疫科及内科中的疑难病.1994年Chapel Hill按照受累血管的大小进行分类[1]:大血管炎、中血管炎和小血管炎.虽然该分类方法便于分类及应用,但是临床上很多血管炎未能包含在其中.201 1年Nat Rev聚焦血管炎[2-4],尤其关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诊断、分类及治疗的新理念.2012年新版ChapelHill分类方法诞生[5].该分类方法的提出提高了临床医师对于血管炎的认识和诊疗水平,使得系统性血管炎的诊治向前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肖会徐建华
关键词:系统性血管炎
类风湿关节炎伴感染性主动脉炎及主动脉夹层一例被引量:1
2017年
患者,女,58岁,因“多关节肿痛10年余,加重伴间断发热3月,腹胀5天,腹痛2天”入院。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关节肿痛,反复发作,自服中药及地塞米松片,未正规诊治,近3个月来关节肿痛加重,以左膝关节为重,伴明显红肿,不能行走,伴发热,就诊于当地医院,最高体温39℃,予以地塞米松+头孢类药物+青霉素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
陈扬帆徐建华肖会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主动脉夹层
抗核包膜抗体、抗多核点抗体和抗线粒体抗体.M2型的联合检测在干燥综合征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抗核包膜抗体(gp210)、抗多核点抗体(sp100)和抗线粒体抗体M2型(AMA)的联合检测在干燥综合征(SS)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41例确诊为弥漫性结缔组织病(Car)的住院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其外周血gp210抗体、spl00和AMA—M2抗体。结果(1)241例CTD患者中AMA—M2抗体、抗sp100、抗gp210阳性率分别为10.4%(25/241)、3.3%(8/241)、2.9%(7/241)。(2)所有241例CTD患者中,SS16例(SS组),SS重叠PBC5例(SS重叠PBC组),PBC17例(PBC组),AMA-M2抗体(x2=6.584,P=0.03)和抗gp210(x2=8.735,P〈0.01)阳性率在3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抗sp100阳性率在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43,P=0.18)。(3)抗gp210和抗sp100任一阳性在ss、SS重叠PBC和PBC组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3例、4例、4例;3种自身抗体中任意一个阳性在三组患者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8例、5例、13例。(4)241例CTD患者AMA.M2阳性和阴性两组肝损害实验室指标比较显示,血清ALB(t=3.858,P〈0.0001)、TSB(t=5.473,P〈0.0001)、ALT(t=2.235,P=0.026)、AKP(t=3.141,P=0.002)和γ-GT(t=2.317,P=0.021)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抗sp100阳性和阴性两组间仅血清TS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92,P〈0.0001);抗gp210阳性和阴性两组间仅血清AK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1,P=0.015)。结论抗gp210、抗spl00和M2型AMA的阳性率在SS重叠PBC的患者中均为最高,且与胆汁淤积有关,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敏感性,抗sp100和抗gp210对AMA阴性的SS重叠PBC患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彭丽萍徐胜前肖会蔡静徐建华
关键词:AMA-M2干燥综合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蛋氨酸合酶、蛋氨酸合酶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甲氨蝶呤疗效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蛋氨酸合酶(MTR)A2756G、蛋氨酸合酶还原酶(MTRR)A66G基因多态性与甲氨蝶呤(MTX)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107例单用MTX的RA患者的MTR A2756G及MTRR A66G基因多态性,并与其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结合分析。结果MTR A2756G及MTRR A66G的单基因多态性与RA患者服用MTX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无相关性(P〉0.05)。两基因联合作用分析显示,同时是MTR AG型和MTRR AG/GG型者较同时是MTRAA型和MTRR AA型的RA患者对MTX治疗效果差(OR=0.19,95%可信区间为0.04~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没有发现两者联合作用与其不良反应有相关性(P〉0.05)。结论MTR和MTRR基因多态性可能对于RA患者服用MTX的疗效存在预示作用。
申世华徐建华徐胜前连莉李迎伟肖会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甲氨蝶呤疗效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