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琛蓉
- 作品数:34 被引量:315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外科重症监护室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5年监测资料分析被引量:16
- 2011年
- 目的了解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及其原因,以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其发病率。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对SICU 2005-2009年间615例留置导管患者的相关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年龄、住院天数、侵入性操作实施、病原菌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615例留置导管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197例(32.03%),其中仅使用1种、同时使用2种及3种导管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60%、12.85%、56.4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1.55,P<0.001)。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率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最高,为15.51‰;留置导尿相关性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插管相关血流感染千导管日感染率分别为13.70‰、5.79‰。导管相关医院感染发生前导管平均使用时间:呼吸机(12.22±11.29)d,导尿管(13.09±13.29)d,血管导管(20.64±18.39)d。引起SICU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的居首位的病原菌:呼吸机为不动杆菌属细菌(18.80%),导尿管为其他假丝酵母菌(36.46%),血管导管为不动杆菌属细菌(18.75%)。结论 SICU患者导管使用数量多,住院时间长,导管留置时间长者易发生医院感染。加强消毒隔离,缩短导管使用时间,严格落实洗手制度,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防止耐药菌产生,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
- 糜琛蓉张祎博杨莉李文慧顾秋莹赵煜瑾孙芳艳李贤华
-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流感染泌尿道感染
- 通过信息化技术实时进行耐药菌标识与预警
- 目的:通过信息化技术实时进行耐药菌标识与预警,方便临床及时获知耐药菌感染病例,采取适宜的消毒隔离措施和调整用药。方法:对HIS、LIS、院感三方系统接口进行改造,以HL7 为接口框架设计标准,以LIS为基准数据源,以HI...
- 糜琛蓉王群倪语星张祎博王晨韩立中
- 医院计算机网络在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31
- 2011年
- 利用医院计算机网络管理抗菌药物使用。经统计学检验,说明计算机网络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是有效的。它能准确、高效、有效地协助管理部门做好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工作,协助临床医生规范、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
- 糜琛蓉倪语星孙木杨郁青方洁杨婉花袁克俭
-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抗菌药物合格率
- ATP检测系统在临床清洁消毒效果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40
- 2011年
- 目的探讨总结ATP检测系统在临床的适用范围。方法应用ATP检测系统对医院环境的不同科室及不同物体表面进行检测,并与常规环境微生物检测进行比较。结果 ATP检测结果显示,在动态下不同物体表面ATP检测值合格率由低至高前3位为:患者接触物体表面(诊疗床、候诊座椅、床头柜等)、工作人员手、医务人员办公用品(电话机、打印机、电脑键盘和鼠标等);不同科室ATP检测值合格率由低至高前3位为:重症监护病房、检验科、普通门急诊;消毒前后ATP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步消毒前后常规环境微生物采样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TP检测可以立即得到结果,环境微生物培养结果至少需要2 d,微生物学检测检出多药耐药菌的同时,ATP检测值有高有低。结论日常工作中需要加强检测值高的位点的清洁消毒;对于环境清洁程度的评价使用ATP检测更敏感更快捷,适用于容易被忽视的清洁消毒的场所和科室,以及危急事件发生时的紧急处理;更适用于环境清洁程度的考评,能够提示物体表面受污染程度,但是无法代替常规微生物检测对于致病菌的检出。
- 唐毅糜琛蓉何景雄袁家麟殳秋华黄钰亮
- 关键词:清洁消毒
- 提高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实践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提高手卫生执行率,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从2003年至今,采取改善洗手设施、制定《瑞金医院手部卫生指南(试行)》、组织形式多样的培训、督查手卫生执行状况、统计手卫生用品用量并反馈等措施,以提高手卫生执行率。结果:通过干预,2005年至2008年该院手卫生执行合格率从33.33%上升至78.94%,手卫生用品用量从11.25ml/(床·日)增至20.03ml/(床·日),医院感染发生率从8.84%下降至5.11%。结论:提高工作管理水平,注意方式方法,可有效提高手卫生执行率,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 糜琛蓉徐桂婷张丽君杨莉钱培芬倪语星陶祥龄
- 关键词:手卫生依从性
- 住院患者血流感染分离病原体及其耐药性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了解某院住院患者血培养分离病原体种类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防控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BSI)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院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住院患者送检的16428份血培养标本进行分离培养、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5546例住院患者送检血培养标本16428份,血培养阳性者384例,病例阳性率为6.92%。检出病原体398株,其中革兰阳性(G+)菌94株(23.62%),革兰阴性(G-)菌272株(68.34%),真菌32株(8.04%)。61-80岁组患者阳性率(8.26%)最高;送检阳性率居前5位的科室分别是灼伤整形科、中医科、心外监护室、移植病区和创伤外科。G+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保持高敏感率,发现1株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G-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率高,其中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70.97%、35.90%。结论该院BSI病原体以G-菌为主,老年患者血培养阳性率高。医院应尽力提高血培养阳性检出率,并定期对病原体分布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
- 赵声远肖淑珍韩立中糜琛蓉倪语星
- 关键词:血流感染血培养病原体抗菌药物
- 加强高压蒸汽灭菌前对消毒包的监控与管理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对某院灭菌前消毒包进行监控,以保证消毒灭菌效果。方法2007年,依据《消毒技术规范》中对灭菌前物品的要求,抽查全院灭菌前消毒包729个,从清洗质量、包外指示带、包内指示卡、外包装、包内物品放置5方面进行开包检查。结果有35.39%的消毒包在灭菌前存在各种问题。通过督查与反馈,灭菌前消毒包检查合格率由1月份的40.31%上升至12月份的85.37%。结论行为的改变需要质量监控部门运用PDCA循环管理程序,不断计划、实施、反馈、评价。
- 糜琛蓉徐桂婷陈燕张丽君李和姐钱培芬
- 关键词:灭菌消毒包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
- 36120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被引量:14
- 2009年
-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状,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对2006-2007年各季度医院感染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例次率分别为4.66%、5.97%;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以下呼吸道为最高,其次为泌尿道;危险因素以留置深静脉导管、留置导尿管、使用呼吸机为最多;对出院的医院感染病例和非医院感染病例进行比较,年龄、住院天数、死亡率、医疗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深静脉导管、留置导尿管、呼吸机管道感染、保护易感宿主、开展前瞻性医院感染监测,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 沈贻萍糜琛蓉钱培芬
- 关键词:医院感染
- 特大型公立医院抗菌药物的管控与创新实践
- 袁克俭杨婉花索仲良倪语星袁俊毅方洁糜琛蓉陈冰等
- 该项目属于特大型公立医院抗菌药物管控的科学领域。围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求,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理念,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积极开展信息化新技术在特大型公立医院药事管理方面的应用,建立了一个能规范抗...
- 关键词:
- 关键词:抗菌药物医院药事管理
- 连续6年间鲍曼不动杆菌药物敏感率变迁及对策分析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药物敏感率变迁,分析其耐药性发展趋势,为临床用药和感染控制提供依据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1年12月在该院临床微生物科分离得到并有药敏结果的鲍曼不动杆菌共2 397株,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在各科室的分布情况。K-B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13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率。结果连续6年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布无明显变化,主要分布于烧伤科、心胸外科、普外科、呼吸科、血液科和老年科等科室;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呈整体下降趋势。门诊及内科分离的菌株对三代头孢、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的敏感率相对较高,而急诊、外科和重症监护病房(ICU)分离的菌株敏感率相对较低。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逐年降低,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不同科室分离的细菌耐药谱不一致,临床医师需根据细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同时还应加强医院感染监控,减少耐药菌的传播。
- 肖淑珍糜琛蓉韩立中陈旭倪语星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