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穆锦全

作品数:24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正畸
  • 4篇磨牙
  • 3篇正畸牙
  • 3篇下颌
  • 3篇纤维桩
  • 3篇矫治
  • 3篇骨性
  • 2篇对乙酰氨基酚
  • 2篇多曲方丝弓
  • 2篇多曲方丝弓技...
  • 2篇牙移动
  • 2篇牙釉质
  • 2篇乙酰氨基酚
  • 2篇釉质
  • 2篇釉质脱矿
  • 2篇睡眠
  • 2篇肿痛
  • 2篇肿痛安
  • 2篇锥体束
  • 2篇锥体束CT

机构

  • 16篇南京市妇幼保...
  • 9篇南京医科大学
  • 8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口腔医...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即墨市人民医...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24篇穆锦全
  • 10篇陈文静
  • 6篇杜劲英
  • 5篇吴华英
  • 5篇许祥芹
  • 3篇李建
  • 3篇穆超
  • 3篇冯慧
  • 3篇徐芸
  • 3篇马杰
  • 2篇冯慧
  • 2篇夏文倩
  • 2篇秦天牧
  • 2篇刘翔
  • 2篇徐芸
  • 2篇朱林
  • 2篇彭辉
  • 2篇刘进
  • 1篇徐静
  • 1篇杨烁

传媒

  • 9篇口腔医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第十次全国口...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家庭健康(医...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江苏卫生保健...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口腔正畸...
  • 1篇口腔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2011第九...

年份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牙源性干细胞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干细胞的发现是人类医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为器官修复和组织再生提供了希望。通常干细胞(stemcells)具有3种重要特性:克隆生长、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根据分化能力不同,干细胞可分为全能干细胞(totipotent cells)、亚全能干细胞(pluripotentcells)和多能干细胞(multipotentcells);根据发育阶段不同,干细胞可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s,ESC)和成体干细胞(adultstemcells,ASC)。ESC可分化为人体任何一种组织或器官并发育成一完整个体,
吕陶红穆超穆锦全
关键词:全能干细胞牙源性多向分化潜能器官修复发育阶段多能干细胞
数枚折断种植体取出后同期植入新种植体1例被引量:1
2014年
数个种植体颈部同时折断的病例较为少见。报道1例上后牙区种植体因负荷过大、夜磨牙、种植体周围炎等因素导致数枚种植体折断,取出后同期植入新种植体的病例。术后当天、修复后6个月,修复后12个月的全景片均显示骨结合良好。
徐淑兰王朝姚钟雄穆锦全赵志刚杨烁
关键词:种植体BRANEMARK
MEAW技术配合直丝弓矫正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对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MEAW技术配合直丝弓托槽矫正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随机收集近5年来40例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口腔正畸科和江苏省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恒牙期骨性Ⅲ类错...
穆锦全陈文静
基于锥体束CT成像的成人安氏Ⅱ类颅颌面骨性结构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通过锥体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三维成像后研究分析安氏Ⅱ类颅面部的骨性结构特征。方法对40名成年人患者(对照组安氏I类20例,实验组安氏Ⅱ类20例)使用CBCT采集颅面部Dicom数据,使用Dolphin Imaging 11.0对骨组织进行三维重建,选择描述颅面部骨性结构的22个点进行描记,对14个测量值进行分析统计。结果眶点、髁突顶点、下颌角点的不对称率呈现由上至下变大的趋势,安氏Ⅱ类的上颌磨牙宽度、下颌升支长度以及左右两侧下颌角点距离冠状面的距离相对安氏I类有显著性差异(P〈0.05);安氏Ⅱ类双侧下颌磨牙距冠状面的距离以及颏点的位置较安氏I类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CBCT三维成像能有效分析颅面部骨组织的各项特征,本组安氏Ⅱ类患者的颅面部骨组织特征主要为下颌升支发育不足、下颌骨及颏部后缩以及下磨牙的远中移动。
夏文倩刘翔穆锦全朱林陈文静
关键词:锥体束CT
对乙酰氨基酚及肿痛安对大鼠正畸牙移动影响的比较研究
目的:通过对乙酰氨基酚及肿痛安灌胃大鼠后正畸牙压力区牙槽骨内破骨细胞和COX-2表达的差异,为正畸牙移动过程中中药镇痛提供组织学依据。 方法:48只6-8周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肿痛安组、扑...
穆锦全
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肿痛安牙槽骨牙移动
文献传递
破骨细胞在大鼠正畸牙移动性根吸收修复早期中的改变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初步研究大鼠正畸牙移动性根吸收修复早期中破骨细胞和骨保护因子(osteoprotegerin,OPG)的变化和规律,探讨破骨细胞在正畸导致的炎性牙根吸收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性根吸收修复早期模型,免疫组化检测OPG的表达,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的变化。结果实验第1天,OPG表达量下降,第3天以后逐渐恢复至生理水平。实验第1天起,TRAP染色阳性细胞逐渐减少,实验第7、10、14天,TRAP染色阳性数量已逐渐恢复至生理水平。结论施力终止后,大鼠牙根即停止吸收,并于1—3d后开始牙根修复,OPG的量与此过程密切相关。
冯慧穆锦全徐芸陈文静
关键词:骨保护因子破骨细胞
肌功能训练对Ⅲ类骨性错畸形患者下颌骨发育的影响
目的:研究肌功能训练对于Ⅲ类骨性错畸形患者下颌骨发育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就诊患者60例,其中Ⅲ类骨性错畸形30例(男14,女16例,平均年龄10.2±4.6岁,A组),Ⅰ类骨性错畸形30例(男13,女1...
穆超刘进马杰穆锦全
关键词:颌骨发育肌功能训练
文献传递
分牙橡皮圈对健康第一恒磨牙牙髓电活力的影响研究
2008年
目的研究分牙橡皮圈是否会引起健康第一恒磨牙牙髓病变。方法使用数字式全自动无痛牙髓活力测试仪对30例正畸固定矫治患者应用分牙橡皮圈分牙前及分牙后2 h、1 d、3 d、5 d和取出分牙圈后的牙髓电活力测试,并对受力前后的数值进行比较。结果120颗受检健康第一恒磨牙分牙后第1天90.0%表现为敏感,分牙后第3天敏感率为68.3%,此后逐渐降低。分牙后第1天第二恒磨牙已萌出的第一恒磨牙敏感率为93.5%,而第二恒磨牙未萌出的敏感率为61.5%。结论临床使用的分牙圈不会导致第一恒磨牙牙髓病变,但可使牙髓处于敏感状态。
秦天牧徐芸穆锦全冯慧陈文静
关键词:第一恒磨牙
对乙酰氨基酚及肿痛安对大鼠正畸牙移动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通过比较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和肿痛安对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组织学差异,为正畸临床疼痛控制提供参考。方法45只6~8周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肿痛安组、扑热息痛组,每组15只。通过切牙和磨牙区安装弹簧,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运用HE染色、TRAP染色及免疫组化方法观测磨牙破骨细胞数量及COX-2的变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槽骨内破骨细胞量及COX-2变化量并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之间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扑热息痛和肿痛安在40g力加载时均不影响正畸牙移动,但是否可用于正畸临床有效控制疼痛尚待于进一步研究。
穆锦全冯慧徐芸陈文静张玮明
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肿痛安正畸牙移动
大鼠分牙后P物质表达的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建立大鼠正畸分牙模型,观察牙髓组织中P物质(SP)的表达,探讨正畸分牙过程中疼痛的分子机制。方法:0.03 mm结扎丝结扎于右上颌第一、第二磨牙之间,模拟铜丝分牙。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分牙后6、12 h、1、3和7天大鼠牙髓组织中SP进行检测,观察P物质的时空分布。结果:SP阳性反应产物呈条索状分布于冠根髓。在实验6、12 h组表达增强,1天后达到高峰,7天后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正畸分牙过程中牙髓组织SP的表达先急剧升高后逐渐恢复正常,提示SP可能在正畸分牙致疼痛中起重要作用。
秦天牧穆锦全冯慧徐芸陈文静
关键词:P物质免疫组织化学分牙疼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