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相坤
- 作品数:29 被引量:120H指数:7
- 供职机构:大连市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连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GPS遥感大气可降水量在3次降水过程中的应用
- 利用大连市气象局地基GPS/MET观测网大气可降水量(PWV)数据,分析2011年瓦房店、庄河、长海三个地区降水天气过程PWV的变化特征及其与降雨量、降雨强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物理量场和天气系统,探讨了大尺度水汽...
- 程航程相坤朱晶李鸿强
- 关键词:水汽输送降雨量
- 文献传递
- 黄东海大气边界层高度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26
- 2012年
- 根据2006—2007年大连、青岛和台州逐日高分辨率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探空资料、地面观测资料以及再分析资料,采用干绝热法和位温梯度法分别计算了各个台站的边界层高度,继而分析了黄东海边界层高度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和空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用清晨探空资料计算每日边界层高度,干绝热法比位温梯度法更为合理可靠;(2)沿海台站边界层高度有显著季节变化,夏季最低,秋季最高,这有别于陆地边界层普遍存在的夏季高、秋冬季节低的季节变化;(3)通过小波分析,发现边界层高度有显著的2~4d天气尺度振荡和10~20d准双周振荡;(4)黄东海上空海洋大气边界层在时间尺度上同样存在着明显的春夏季节低、秋冬季节高的季节变化特征,大部分海区空间上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分布形态。
- 涂静张苏平程相坤杨万裕杨育强
- 关键词:边界层探空
- 大连地区一次极端天气的诊断分析和数值研究
-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有增加的趋势。其中暴雨(暴雪)天气就是典型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我国几乎每年都会因暴雨(暴雪)给工农业生产及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分析暴雨(暴雪)的成因,...
- 程相坤
- 关键词:气候事件暴雨暴雪物理机制温带气旋
- 文献传递
- 中国沙尘暴天气研究进展及主要科学问题被引量:10
- 2007年
- 沙尘暴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灾害性天气。近年来,沙尘暴天气受到广泛关注。概述了我国沙尘暴的成因、源地和移动路径、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探讨了沙尘暴天气的大气环流特征、物理化学特性和数值模拟及预报方法,基于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针对未来沙尘暴的主要科学问题进行了展望,试图为今后沙尘暴研究提供基本框架与思路。
- 程相坤蔡冬梅王式功
- 关键词:沙尘暴天气
- 一次黄海海雾数值模拟研究
- 利用各种观测资料和RAMS(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ing System)模式6.1版对2009年3月17∽18日发生在黄海海域的一次海雾天气进行了研究.利用GOES(Geostationar...
- 程相坤徐杰傅刚蔡冬梅
- 关键词:三维数值模拟水平能见度卫星云图
- 大连地区一次极端天气的数值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利用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以及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7),对2007年3月3日~5日大连地区出现的暴雨、雨凇、雪、大风、寒潮等多种灾害性极端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极端天气是由北上江淮气旋与北方冷空气共同作用造成的。利用MM5模式对造成这次极端天气的天气系统的发展和演变进行了诊断,表明:高、低空急流及其相应的次级环流在这次强天气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低空急流的次级环流的上升支和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的强辐散相重合,形成高空强负涡度、强辐散,低空强正涡度、强辐合和上升运动。与高空偏西急流相配合的强冷空气与低空东南急流引导的海上暖湿空气在辽东半岛交汇,激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从而进一步加强了上升运动。这种深厚的强上升气流是这次强天气发生的重要原因。
- 程相坤李燕邹耀仁
- 关键词:数值模拟江淮气旋
- 大连地区强雹暴单体成雹机制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 利用NCEP 再分析资料、雷达回波资料和L-波段雷达探空资料,分析了2010 年6 月15 日发生在大连地区的强雹暴单体过程的环流形势和垂直气流结构;并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完全弹性三维雹云数值模式,模拟了该过程...
- 程相坤杨慧玲李红斌肖辉
- 关键词:数值模拟成雹机制
- 未来不同排放情景下大连地区21世纪气候变化预估
- 利用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第4次评估报告提供的20多个气候系统模式的模拟结果,经过插值降尺度计算,以多模式集合模拟结果分析预估不同情景下(SRESA2、SRESA1B和、SRESB1)大连地区21世纪气候变化....
- 程相坤任学慧
- 关键词:全球气候模式气候变化地面气温
- 文献传递
- 一次强单体雹暴结构和成雹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0
- 2012年
-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L-波段雷达探空资料,分析了2010年6月15日发生在大连地区的强雹暴过程的环流形势和垂直气流结构;并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完全弹性三维雹云数值模式,模拟了该过程的雷达回波结构特征、含水量场等宏微观物理量的分布及其演变,着重分析了冰雹云的成雹机制。结果表明,模式较成功地模拟出了雹云回波的强度和发展高度,并模拟出了回波墙、弱回波区及悬垂回波等一系列强冰雹云的回波结构特征。该雹云的冰雹主要由冻滴转化形成,冰雹的增大主要依赖于与云滴、雨滴的撞冻过程,即冰雹主要是通过撞冻过冷水长大;冰雹与霰粒和雪花的碰并过程比较强,而与冰晶的碰并增长量很小。
- 程相坤杨慧玲李红斌肖辉蔡冬梅
- 关键词:数值模拟成雹机制
- 2006年大连沙尘天气机理分析被引量:7
- 2008年
- 应用颗粒物质量浓度、降尘、卫星遥感以及激光雷达气溶胶消光系数监测等资料分析,结合沙尘天气物理量场分析,揭示出大连沙尘天气特征和动力机制。结果显示,沙尘天气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显著增高,沙尘对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有显著贡献,并且增加城市的自然降尘量。经过大连上空传输的沙尘高度一般在4km以下,普遍分布在1~3km之间;沙尘气溶胶消光系数最大值超过2.0km-1;沙尘影响地面时,近地面附近气溶胶消光系数超过0.5km-1,强沙尘过程超过1.3km-1。大连的沙尘天气是在高空西风或西北风急流对沙尘的搬运前提下产生,大连附近锋面后部的下滑运动是地面沙尘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锋后下滑气流越强,地面沙尘污染越重。
- 宋煜黄艇程相坤李丹
- 关键词:沙尘颗粒物动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