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勇
- 作品数:643 被引量:6,637H指数:50
-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煤系气合采兼容性物理模拟:以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区块为例
- 共生赋存于煤系中的各类非常规天然气集合构成煤系气,成为我国目前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层系。然而,由于层间物性、能量等的差异,合采过程中兼容性问题突出,层间流体干扰导致储层间产能相互消耗,严重制约气井产能。客观认识层间...
- 李国璋秦勇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物理模拟
- 煤层割理在煤层气开发中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0
- 2002年
- 根据煤层割理渗透率的各向异性 ,采用垂直面割理和平行面割理两个方向布置钻孔抽放煤层气。测定研究表明 :垂直面割理方向钻孔初始瓦斯抽放百米流量是平行面割理方向钻孔的 1 2倍 ,衰减系数比平行面割理方向钻孔减少了 5 3 7%。垂直面割理方向钻孔的抽放量在任何相应时期都大于平行面割理方向钻孔的抽放量。从而得出 :垂直面割理方向钻孔抽放效果明显优于平行面割理方向钻孔 ,为探索提高煤层气抽放量找到了一条途径。
- 陈金刚宋全友秦勇
- 关键词:煤层气抽放量瓦斯抽放
- 再论煤中大分子基本结构单元演化的拼叠作用被引量:15
- 1999年
- 芳构化作用和环缩合作用的传统煤化作用理论具有一定局限性,煤中基本结构单元拼叠作用是高煤级煤演化的特有机理。拼叠作用显著发生的起点位于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o,max为6.0%附近,大分子化学键的均裂提供了拼叠作用得以实现的微化学环境条件,其实质是一种“动力化学”过程,与氧接芳碳等有关的大量“均裂”是在短暂的煤化阶段中突然出现的,导致“拼叠作用”的显著发生具有“阶跃式”特征,是造成高煤级煤中期到后期阶段大分子基本结构单元急剧增大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地球化学机理。
- 秦勇
- 关键词:煤煤化作用大分子
- 中国煤系气共生成藏作用研究进展
- 煤系气共生共探与共采受到我国天然气行业的高度关注,勘探与开发试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分析煤系气地质条件特殊性的基础上,从煤系砂岩储层致密化机理、煤系气共生组合及成藏要素配置、煤系含气系统叠置性等方面,评述了我国煤系气...
- 秦勇
- 关键词:致密化机理成藏作用
- 二次生烃的蓝移现象被引量:2
- 2002年
- 通过对 4件腐泥型煤及 3件腐殖型煤样品的热解模拟 ,对二次生烃中出现的蓝移现象加以探讨 ,得出主要结论为 :1 )“红移”和“蓝移”现象是芳香环缩合度、烃类生成量、从干酪根大分子网络结构中排烃速度这 3者的综合体现 ;2 )干酪根大分子结构的分子筛作用 ,是产生“蓝移”现象的直接原因 ;3 )“蓝移”现象与二次生烃迟滞效应密切相关 ;4)原始成熟度以及原始样品中壳质组或腐泥组含量共同控制“蓝移”程度 ,原始成熟度处于“生油窗”、同时样品中含有一定量的壳质组分或腐泥组分时 ,“蓝移”较强 ;5 )当有壳质组分或腐泥组分含量的保证时 ,“蓝移”程度在“生油窗”
- 李田忠秦勇张有生宋党育
- 关键词:蓝移二次生烃荧光性质烃源岩干酪根
- 超无烟煤中石墨微晶产出状态与成因被引量:8
- 2020年
- 超无烟煤(也称变质无烟煤)中广泛发育石墨微晶,为深入分析煤中石墨微晶产出特征及成因,以福建省永安煤田典型样品为例,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测试方法,识别并分析煤中石墨微晶的光学性质、物质组成、晶体结构等特征,并探讨其成因。结果显示:石墨微晶主要产出于煤中微裂缝和空腔内,多数具有类似于石油焦的纤维状显微结构,可见气泡膜状结构;石墨微晶最大反射率为9.29%~10.83%,远远高于煤中原有显微组分;正交偏光加石膏试板观测条件下,石墨微晶呈现一级黄、二级蓝干涉色以及镶嵌状、区域状、纤维状等显微结构,局部定向性明显。扫描电镜加电子探针探测显示,石墨微晶多呈鳞片状并见流动状结构和气孔构造,同时显示出纯碳特点。高分辨率透射电镜观测到石墨微晶晶格条纹呈平直定向排列,选区电子衍射呈现典型的石墨晶格环斑模式。初步分析认为,煤中石墨微晶的碳质来源于高度熔融的(变)壳质组和富氢(变)镜质体,热源为侵入煤田周边及盆地底部的燕山期花岗岩,熔融含碳物质在孔缝空间内汇聚流动并在高温下脱除杂质元素,然后在强大岩浆侵位压力下结晶形成秩理性显著的石墨微晶;同时,也不排除渗出沥青质体再次活化形成研究区煤中石墨微晶的可能性。
- 李久庆秦勇陈义林
- 关键词:燕山期花岗岩产状
- 煤储层开发动态地质评价理论与技术进展被引量:46
- 2014年
- 项目组以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为研究对象,取得了煤层气高产井区地质控制模式、煤储层物性动态规律与数学模型、多层叠置含煤层气系统、煤层气开发解吸阶段数值描述等4项理论认识;形成了煤层水及孔隙低场核磁共振表征、煤层气有利建产区地质综合评价、多层叠置含气系统煤层气递进排采地质设计、煤储层开发地质动态评价等4项评价技术;研发了多煤层多场耦合煤层气开采物理模拟试验系统、煤层气直井流体参数探测仪、煤层含气量天然源超低频电磁探测仪等3套装备,初步形成了适合于研究区地质条件的煤层气开发地质保障技术体系框架,为满足煤层气大规模开发需求提供了参考。
- 秦勇汤达祯刘大锰张遂安韦重韬王生维傅雪海唐书恒姜波许江秦其明
- 关键词:煤层气煤储层地质保障技术地质评价
- 矿物流体包裹体分析及其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05年
- 由于矿物流体包裹体保留了大量的成矿流体成分和性质,特别是原生有机包裹体,对确定烃源岩的受热史、生烃史,推断油气运移及古地热场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在石油地质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分析了渤海湾盆地古生界烃源岩中大量的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了流体包裹体的形态、组成和相态,探讨了矿物包裹体与油气成因的关系.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存在三期古地热场,导致古生界烃源岩受热温度呈阶段性增加,从而引发有机质发生多次生烃演化.
- 朱炎铭秦勇王猛闫宝珍
- 关键词:矿物包裹体石油地质古生界油气成因生烃史生烃演化
- 煤层气与常规油气共采可行性探讨--深部煤储层平衡水条件下的吸附效应
- 在分析煤层气与常规油气共采可行性问题的基础上,采用物理模拟方法,结合地质条件分析,研究了深部煤储层在平衡水条件下的吸附效应,并初步得出一些新的认识:地层温度、埋藏深度、煤级等条件的组合,可能对煤储层平衡水含量发生不同程度...
- 秦勇宋全友傅雪海
- 关键词:煤层气共采
- 煤炭地下气化的敏感性地质因素探讨被引量:5
- 2024年
- 相对于地面煤化工装置,煤炭地下气化(UCG)炉体为地质体,地质条件准确认识是推进UCG气化成功的关键前提。为了最大限度避免煤炭地下气化选区选址地质风险,以贵州复杂地质条件为例,系统探讨其煤炭地下气化的敏感性地质因素。通过收集梳理贵州煤炭资源勘查资料,建立归一化的参数分级赋值、参数权重向量算法、参数权重积算法等数学模型,准确获取研究区地质参数量化数据;基于由26个地质因素构成的地质参数集,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识别地质风险关键因素对复杂构造区煤层UCG可行性的交叉影响,查明建炉可行性、过程易控性、气化安全性、开发经济性“四性”指标敏感性地质风险源。结果表明:“四性”指标地质参数的敏感性有所差异,建炉可行性、过程易控性、气化安全性、开发经济性的地质因素敏感性依次变弱,UCG可行性对建炉可行性的依赖性最强,过程易控性次之,其他两个条件离散性相对较大,敏感性明显降低;就敏感性程度而言,26项地质参数中最为敏感的是煤的坚固性系数,其他8个主控地质因素分别是煤层厚度、煤层倾角、煤厚变异系数、夹矸厚度系数、断层指数、煤层埋深、奥亚膨胀度和黏结指数,影响建炉可行性、过程易控性两个方面。就贵州UCG敏感性地质因素来说,UCG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建炉可行性,气化炉选址应优先考虑构造发育特征及其对煤层条件的影响;为持续推进煤炭地下气化产业发展,下一步或可立足于我国煤炭资源特性及赋存条件实际,以“四性”认识为基础建立统一的UCG地质风险评价准则,进而为典型地质条件先导性试验区选址提供科学依据。
- 周泽易同生易同生周永峰汪凌霞秦勇
- 关键词:煤炭地下气化地质因素主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