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占涛

作品数:66 被引量:144H指数:6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榆林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22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9篇蝎毒
  • 9篇钠通道
  • 8篇细胞
  • 6篇电压门控
  • 6篇受体
  • 6篇小鼠
  • 5篇电压门控钠通...
  • 5篇东亚钳蝎
  • 5篇神经元
  • 4篇镇痛
  • 4篇疼痛
  • 4篇蝎毒素
  • 3篇蛋白
  • 3篇多巴
  • 3篇多巴胺
  • 3篇亚基
  • 3篇药物
  • 3篇离子通道
  • 3篇环路
  • 3篇多肽

机构

  • 60篇延安大学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西北农业大学
  • 4篇空军军医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江苏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南通大学
  • 1篇西北政法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64篇白占涛
  • 37篇刘霞
  • 14篇杨清湖
  • 7篇刘霞
  • 5篇王高学
  • 4篇孙志宏
  • 4篇杨亮
  • 3篇罗层
  • 3篇王旭
  • 3篇周衍衡
  • 2篇陈延平
  • 2篇徐光华
  • 2篇吉永华
  • 2篇陈国梁
  • 2篇李延清
  • 2篇任可可
  • 2篇侯仁浩
  • 2篇王江博
  • 2篇章旭日
  • 2篇韩玉莹

传媒

  • 20篇延安大学学报...
  • 10篇延安大学学报...
  • 7篇神经解剖学杂...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生命的化学
  • 2篇中国疼痛医学...
  • 2篇生命科学研究
  • 2篇动物医学进展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生命科学
  • 1篇中学生物教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西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新校园(上旬...
  • 1篇高校生物学教...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神经科学...

年份

  • 4篇2024
  • 6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11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4篇1999
  • 1篇1998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髓背角Ⅰ层神经元功能和结构可塑性增强协同诱致慢性炎性痛
2017年
目的:探讨外周炎症损伤后诱致脊髓背角Ⅰ层神经元功能可塑性和结构可塑性改变的情况。方法:采用脊髓薄片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和Golgi染色方法。结果:小鼠一侧后肢足底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可诱致显著的机械性痛敏和热痛敏。CFA注射24 h后,对脊髓背角Ⅰ层神经元进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发现刺激伤害性初级传入纤维诱致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EPSCs)的幅值较对照组动物显著增加,平均增强幅度为85.7%。Golgi染色结果发现,在诱致功能可塑性增强的同时,CFA炎症后还可导致脊髓背角Ⅰ层神经元出现树突棘密度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平均增强186.7%。结论:CFA引发的外周炎症损伤可同时诱致脊髓背角Ⅰ层神经元呈现功能可塑性和结构可塑性增强,这些变化与疼痛的持续慢性化过程有关。
赵芝威王旭卢娜杜祎康褚文广白占涛韩文娟罗层
关键词:小鼠
电压门控性钠通道Nav1.6在神经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在神经元动作电位起始和传导中至关重要,尤其是亚型Nav1.6。Nav1.6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参与疼痛等神经性疾病的形成和发展。因此,以Nav1.6为靶点,探明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机理的研究对临床药物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郭欢白占涛白占涛程思维
关键词: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神经性疾病
电压门控钠通道的β亚基调控机制
2016年
电压门控钠通道是细胞电兴奋的重要分子基础,由一个α孔道亚基和单个或多个β辅助亚基构成。β亚基以直接与钠通道α亚基结合或以细胞粘附分子方式,组合或单独调节α亚基的表达定位及门控特性。因此,β亚基与α亚基不同亚型的细胞特异性表达组合,是神经元内在特性的内源性调控机制之一。本文基于钠通道β亚基不同亚型差异表达与功能的多样性调控,解析疼痛、癫痫等通道病发生发展的β亚基相关机制,以期为靶向电压门控钠通道的临床诊疗和新药发现提供新策略。
吴艳艳刘霞白占涛
关键词:电压门控钠通道Β亚基细胞粘附分子疼痛癫痫
陕北东亚钳蝎体重和性别与产毒量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5年
为探明陕北东亚钳蝎体重和性别与产毒量的相关性,本实验采用电刺激法提取陕北野生东亚钳蝎毒液,比较了蝎子体重和性别与产毒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蝎产毒量与体重呈正相关,体重越大的蝎子,其产毒量也越多。300~1400 mg的雌蝎,产毒量为(5.72±1.64)^(16.68±3.55)mm;300~900 mg的雄蝎,产毒量为(5.68±1.54)^(16.17±3.36)mm。500~900 mg的同体重雌雄蝎,雄蝎产毒量明显高于雌蝎,暗示雄蝎与雌蝎在运动、采食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该研究结果为陕北野生蝎蝎毒的功能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刘霞韩玉莹姜戈平吴楠杜珂白占涛
关键词:体重性别蝎毒
中草药“菌态康”对水产动物病原菌的杀灭作用被引量:8
1999年
用多味中草药组方提取其有效成分,制成“菌态康”制剂。测定其对6 种水产动物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 I C)和最小杀菌浓度( M B C),结果为: I型荧光假单胞菌的 M I C 为0.78 μg/m L、 M B C 为 3.13μg/m L,肠型点状气单胞菌的 M I C为 1.56 μg/m L、 M B C为 6.25 μg/m L,嗜水气单胞菌的 M I C为0.39 μg/m L、 M B C为3.13 μg/m L,柱状屈桡杆菌的 M I C为 0.78μg/m L、 M B C为3.13 μg/m L,普通变形杆菌的 M I C为 1.56 μg/m L、 M B C为 6.25μg/m L,迟缓爱得华氏菌的 M I C 为 0.2μg/m L、 M B C为1.56 μg/m L。 M B C/ M I C的比率在4~8 之间。说明该制剂对这些病原菌有强烈的杀灭作用。在陕西、广东、江苏、宁夏、河南等地养渔场的中试试验表明,“菌态康”对防治水产动物的细菌性疾病有显著效果,同时,对病毒性疾病也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王高学白占涛陆仁俊张向前
关键词:中草药水产动物病原菌抑菌作用
HIV-1病毒蛋白与细胞膜通道调制
2020年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主要感染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和免疫系统,导致感染者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受损、免疫功能缺陷等神经病理性改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病毒蛋白对于病毒的病理变化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HIV-1的感染机制、HIV-1病毒蛋白及其对细胞膜通道的调制作用,以期为治疗AIDS提供更多思路。
史可刘霞姜鸣白占涛
关键词:HIV-1病毒蛋白TAT宿主细胞
α_2肾上腺素受体与镜像痛调制被引量:1
2014年
镜像痛为躯体一侧组织或神经损伤时产生疼痛及痛敏,在对侧对应区域亦产生疼痛及痛敏的现象。α2肾上腺素受体(alpha-2 adrenergicreceptor,α2-AR)在痛觉调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镜像痛研究显示α2-AR激动剂亦可减缓镜像痛敏。现就镜像痛的发生机制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探讨α2-AR参与镜像痛调控的可能机制。α2-AR在镜像痛的调制方面或具重要作用。
侯仁浩刘霞白占涛
关键词:激动剂镇痛
痛风及其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8年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增高,尿酸盐晶体在关节滑膜、软骨及其他组织中沉积而引起的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疾病。现已从免疫学、嘌呤和尿酸盐代谢的角度对痛风有了一定的认识。本文聚焦P2X、TRP、Na^+、K^+、ASICs等通道与痛风的相关性,意图推进人们对痛风新的探索,为靶向痛风相关通道药物的设计与发现提供科学依据。
王奇周衍衡周衍衡
关键词:痛风嘌呤受体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rsistent spontaneous pain and hyperalgesia of rats induced by experimental scorpion BmK sting
Our previous study showed that the acute nociceptive spontaneous responses, plasma extravasation and thermal h...
白占涛吉永华
文献传递
自制“鱼病康-Ⅱ”对美蛙膨气红腿病的防治试验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新研制的中西药“鱼病康-Ⅱ”对美国青蛙膨气红腿病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和假单胞菌有强烈的杀灭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002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0.004mg/mL,中药A剂和西药B剂的FIC指数为0.622,联合杀菌时呈显著协同作用效应。给蝌蚪和蛙以10倍高剂量连续投服“鱼病康-Ⅱ”7d,无明显毒副作用。人工感染后治愈率达80%,对发病早期及时治疗,治愈率在80%以上。说明中西药“鱼病康-Ⅱ”其配合是合理的。
王高学刘炳琪白占涛
关键词:青蛙鱼病康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