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洪远 作品数:17 被引量:87 H指数:6 供职机构: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梅毒患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2003年 ①目的 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在梅毒患者血清学检测中的应用价值。②方法 对 78例梅毒患者和 2 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分别进行苍白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 (TPHA)、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TP -ELIS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TRUST) ,对TRUST结果进行OD值分布分析 ,并对 2 0例梅毒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变化进行比较分析。③结果 78例梅毒患者阳性率分别是 1 0 0 %、1 0 0 %、84.6 % ,TRUST阳性标本的TP -ELISAOD值 90 %以上 >1 .0 ,而TRUST阴性的标本其TP -ELISAOD值 90 %以上 <1 .0 ,治疗后TPUST滴度下降 1 7例 ,无变化 2例 ,升高 1例 ,其中有 5例经治疗后完全转为阴性 ,而ELISA测定结果治疗前后均为阳性。④结论 TP -ELISA的敏感性、特异性均优于TRUST ,与TPHA符合率高 ,是梅毒检测和筛查的一种良好方法。 朱梅英 沈洪远 吴敏霞关键词:梅毒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乙肝患者血清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2003年 朱梅英 吴凌云 沈洪远关键词:血清 前S1抗原 HBV 血清标志物 ELISA法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预后评估的意义 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手术前后血浆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及与预后相关性。方法收集77例初诊NSCLC患者及98例体检健康者血浆标本。检测NSCLC患者手术前后血浆D-D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术前血浆D-D水平与NSCLC患者发生死亡事件的关系。结果 NSCLC患者术前血浆D-D水平为(1.04±0.71)mg/L,显著高于术后第9天的(0.62±0.47)mg/L(t=4.350,P<0.01);也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37±0.11 mg/L(t=9.294,P<0.01)。初诊NSCLC患者血浆D-D水平随着肿瘤临床分期递进而增加(F=9.028,P<0.01),而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F=0.532,P>0.05)。血浆D-D为≤0.87 mg/L的NSCLC患者预后明显优于D-D>0.87 mg/L的患者(χ2=9.72,P<0.01)。结论 D-D水平对NSCLC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沈洪远 王妍 黄红宇 马宁 韩志君 严子禾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D-二聚体 预后 人类软骨糖蛋白-39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通过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人类软骨糖蛋白-39(HCgp-39)水平的检测,研究其与RA疾病活动的相关性及早期诊断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CSp-39含量,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共检测51例RA患者,50例非RA患者和30例健康人,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RA患者血清中HCSp-39水平明显高于非RA患者和健康人,且与血沉,C反应蛋白,IgM型类风湿因子水平等活动性指标有关。结论HCgp-39水平与RA疾病活动性相关,监测其浓度变化有助于发现骨关节破坏和疾病的早期诊断。 沈洪远 严子禾 任天丽 黄丽丽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 人类软骨糖蛋白-39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与抗角蛋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比较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与抗角蛋白抗体(AKA)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18例(RA 61例,非RA 57例)患者血清同时进行抗CCP抗体、RF和AKA检测,检测方法分别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BECKMAN全自动蛋白分析仪、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RA组中3种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RA组(P<0.01);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67.2%)明显高于AKA(41.6%,P<0.01),且两者显著相关(P=0.004),与RF(77.0%)差异无显著性;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特异性(94.7%)明显高于RF(73.7%,P<0.01)与AKA(91.2%),差异无显著性;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的敏感性达90.2%。结论抗CCP抗体有适度的敏感性和很高的特异性,对诊断RA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RF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余伟 朱梅英 沈洪远 张雯关键词: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类风湿因子 抗角蛋白抗体 类风湿性关节炎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CYFRA21-1水平检测对预后评估的意义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评价初诊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CYFRA21-1水平检测对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的NSCLC初诊患者157例,提取患者就诊时的血清CYFRA21-1浓度以及性别、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等临床数据,随访的终点为NSCLC相关的死亡事件。分析157例初诊NSCLC患者血清CYFRA21-1水平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初诊患者血清CYFRA21-1水平与NSCLC患者发生死亡事件的关系。结果初诊NSCLC患者血清CYFRA21-1水平随着肿瘤临床分期递进而增加,随着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血清CYFRA21-1≤43.5ng/mL的患者,其远期预后优于CYFRA21-1>43.5ng/mL的患者。结论 CYFRA21-1对NSCLC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血清CYFRA21-1水平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沈洪远 韩志君 马宁 黄红宇关键词:CYFRA21-1 预后 三种梅毒血清学试验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评价三种梅毒血清学试验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5例梅毒患者和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分别进行苍白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快速梅毒血浆素试验(RPR),并对20例各期的梅毒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对比分析。结果205例梅毒患者阳性率分别是100%、100%和84%,RPR阳性标本的TP-ELISA光密度值(OD值)90%以上大于1.0,而RPR阴性的标本其TP-ELISAOD值90%以上小于1.0;20例梅毒患者治疗后RPR滴度下降者17例,无变化2例,滴度升高1例,其中有5例经治疗后完全转为阴性,而ELISA和TPHA测定结果治疗前后均为阳性。结论TPHA是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TP-ELISA的敏感性、特异性优于RPR,与TPHA符合率高,RPR是非特异性的梅毒血清学试验,仅可作为疗效观察和随访有无复发或再感染的指标。 沈洪远 余伟 吴敏霞关键词:梅毒 成人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附26例分析 被引量:1 2001年 赵弘卿 沈洪远关键词:肺炎支原体 抗体 呼吸道感染 胃蛋白酶原与胰蛋白酶原-2联合检测筛查胃癌的意义 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和胰蛋白酶原-2(TAT-2)联合检测筛查胃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45例受试者,其中胃癌者83例,健康者62例。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受试者血清PGⅠ、PGⅡ和TAT-2含量,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不同临界值TAT-2和PG筛查胃癌的效率。结果:83例胃癌患者的血清PGⅠ与PGⅠ/PGⅡ比值显著低于正常组,而TAT-2含量明显高于健康者,前者具有高特异度,后者有灵敏度优势。结合血清TAT-2的ROC曲线综合分析,TAT-2取临界值60ng·mL-1和PG并联较单筛相比,能同时实现筛查胃癌的高灵敏度和高特异度。结论:利用血清PG与TAT-2联合筛查胃癌效果优于TAT-2或PG单筛,该方法可成为一种人群胃癌筛查的新方法。 张艺 张珏 马智鸿 严子禾 沈洪远 黄飚关键词:胃癌 胃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原-2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与临床特征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外周静脉血循环肿瘤细胞(c irculating tumor cel l s,CTC)计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3年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断的50例NSCLC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收集良性肺部疾病患者35例及28例体检健康者。采集上述各研究组静脉血标本,检测静脉血CTC的数量,≥8.7单位判定为阳性。分析CTC计数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NSCLC患者CTC计数显著高于良性肺部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NSCLC患者外周血中CTC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无明显关系(P〉0.05),CTC数值随着肿瘤临床分期递进而增加(P〈0.01)。结论:NSCLC的CTC计数与患者临床特征具有一定相关性,可初步反映患者的疾病状态。 万佳蔚 沈洪远 黄红宇 韩志君 严子禾 高明珠 黄新祥关键词:循环肿瘤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