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探讨eNOS基因T786C多态性及27bp数目可变的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
方法高血压患者266例,设对照组。取血标本提取DNA。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检...
- 梁蓉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基因多态性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多聚酶链式反应
- 文献传递
-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4b/a和T786C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在汉族老年群体中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4b/a和T786C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联性。方法:选择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汉族老年患者521例,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CAS组266例和对照组255例。分别用PCR和PCR-RFLP方法分析4b/a和T786C多态性的基因型,同时对所有对象检验血脂等危险因素。结果:两个多态性处于连锁不平衡(LD)。两个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在CAS组和对照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调整性别和年龄等多个CAS常见危险因素的前后,两个多态性各基因型与CAS的关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体型分析发现,对常见危险因素进行调整后,单体型4a-T与CAS的关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86,95%CI=1.11~7.40,P=0.030)。结论:在所研究的汉族老年人群中未发现eNOS基因4b/a或T786C多态性单独与CAS相关联,但二者构成的单体型4a-T可能是汉族老年群体发生CAS的独立易感遗传标记。
- 张晶关欣刘婷梁蓉杨桂铭毛用敏
-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单体型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9
- 2006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25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93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测量血管内径、内中膜厚度(IMT)、血流频谱参数及观察斑块的存在与否,了解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斑块发生率增加(P<0.01),颈动脉内径增大,血流速度减低,阻力和搏动指数增加。随着原发性高血压分级增高及病程延长,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斑块Crouse积分增加(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密切,有助于监测原发性高血压的进展及预后,对其防治有重要意义。
- 张晶关欣梁伯平梁春卉梁蓉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显像
- 低渗性肿胀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延迟整流钾电流的影响
- 张晶李广平陈元禄徐延敏曹路梁蓉李健
- 一、 成果简要说明及主要技术指标心肌细胞肿胀通常发生于急性心肌缺血及再灌注阶段,细胞肿胀后由于膜受到牵张,给细胞以机械性刺激,引起细胞电生理性质的改变。其中最主要的是多种离子通道的功能受到调节,进而改变动作电位的电生理参...
- 关键词:
- 关键词:心室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
- 第三代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三低扫描方案初步探究
- 背景及目的: CT冠状动脉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已经成为筛查冠状动脉疾病不可替代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然而,CTCA检查所造成的电离辐射损伤...
- 梁蓉
- 关键词:CT冠状动脉成像
-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天津市汉族老年人群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第7外显子894位点和12内含子rs1800780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法(PCR-RFLP)对253例EH患者(EH组)和156例健康者(对照组)eNOS基因894位点及rs1800780位点进行基因多态性分型;同时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脂等危险因素;分析不同基因型与EH发病的关系。结果:EH组年龄、BMI、TC及LDL-C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894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H组rs1800780位点AG+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s1800780位点AG+GG与高血压的关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956,95%CI:1.194~3.205,P=0.008);Logistic分析显示,影响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rs1800780G等位基因、年龄、BMI及LDL-C。结论:eNOS基因894位点多态性与EH无关,rs1800780位点携带G等位基因即基因型AG+GG与高血压有关,影响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rs1800780G等位基因、年龄、BMI及LDL-C。
- 闫雪王伟梁蓉毛用敏陈倩李海蓬
- 关键词: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
- 直接或延迟PCI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比较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与延迟PCI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疗效的差异。方法:200例AMI患者中80例在发病12h内行直接PCI。另外120例行延迟PCI。分析2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术后7~10d做超声心动图,对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和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以评价心功能。结果:直接PC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衰较延迟PCI组明显降低(12.50%vs24.17%,10.00%vs21.67%,P<0.05)。术中直接PCI组发生室颤、窦停或严重窦缓率高于延迟PCI组(12.50%vs2.50%,17.50%vs6.67%,P<0.05);而心源性死亡无增加。直接PCI组近期EDVI、ESVI、LVEF优于延迟PCI组。结论:A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室颤、窦停或严重窦缓的发生率较延迟PCI组增多,但急诊PCI可以有效开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恢复梗死区域心肌血流灌注,使左室功能得到改善。
- 梁蓉秦勤屈大展赵炳让
- 关键词:心肌梗塞急性病
- 血脂代谢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的相关性被引量:34
- 2012年
- 目的在检查出颈动脉斑块的中老年人群上探讨血脂各项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颈动脉超声检查检出斑块的患者270例,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不稳定性斑块组130例和稳定性斑块组140例。对所有对象检验血脂各项指标。结果在对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因素进行校正后,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OR=1.27,95%CI 1.02~1.58,P=0.032)、TC/LD-LC(OR=1.67,95%CI 1.17~2.38,P=0.005)、apoB(OR=4.53,95%CI 1.21~16.94,P=0.025)、apoB/apoA1(OR=17.85,95%CI 3.63~87.87,P<0.001)等指标是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apoA1(OR=0.18,95%CI 0.04~0.87,P=0.032)是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生成的保护因素。危险因素分析发现指标apoB/apoA1是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生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poB/apoA1可能是中老年人发生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的独立预测指标。
- 张晶关欣王伟陈孟英梁蓉
- 关键词: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
- 2006年
- 张晶关欣梁伯平梁春卉梁蓉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颈动脉动脉硬化
- 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关键酶基因多态性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蛋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基因A66G、蛋氨酸合成酶(MS)基因A2756G 3种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相关酶基因多态性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发病的关系。方法:以220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象,选择同期就诊的无高血压患者1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MTHFR C677T、MTRR A66G、MS A2756G 3个基因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1)ISH组患者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4.81±5.88)μmol/L]高于对照组[(12.71±4.32)μmol/L],有统计学意义(P<0.05);(2)ISH组患者MTHFR T/T及C/T基因型分布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9.5%、60%、49.5%)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5.4%、45.4%、38.1%)(P<0.05)。(3)MS基因A2756G的各型基因型分布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4)ISH组患者MTRR基因A/G及G/G基因型分布频率和G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对ISH的影响可能一部分是通过其关键酶基因的突变造成的;MTHFR基因C677T位点的突变可能是ISH的遗传危险因子;而MTRR基因A66G、MS基因A2756的多态性改变与ISH的发生可能无明显关系。
- 麻仕利王伟梁蓉
- 关键词: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蛋氨酸合成酶还原酶蛋氨酸合成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