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发祥
- 作品数:41 被引量:67H指数:5
- 供职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教育厅科研基金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和谐社会视域下农村代课教师问题研究
- 2016年
- 在我国农村教育领域存在着代课教师这一特殊群体,他们除具有弱势群体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工资收入极低、其他经济来源不足,社会身份地位尴尬、职业提升空间狭窄,心理矛盾焦虑、易产生职业怠倦,权利长期受损、利益表达渠道不畅等特征,属典型的社会性弱势群体。解决农村代课教师问题是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是调动代课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活力的需要,是实现社会安定有序的现实要求。要全面彻底解决农村代课教师问题,各级政府应该承担主体责任,给予代课教师充分的制度伦理关怀,正视代课教师问题,让其进入决策程序并提供可靠的财政支持。
- 梁发祥刘文华
- 关键词:和谐社会农村教育代课教师弱势群体政府责任
- 陇中地区“另类”习俗发微
- 2017年
- 在陇中(甘肃中部)地区特定的环境下,民众在生活中曾经形成吃虱、舔碗、尿盆洗脸等"另类"习俗。吃虱是在缺衣少穿及干旱缺水等酷劣生活环境中形成的陋习,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及缺水问题的解决已基本绝迹。饭后舔碗是一种不雅观、不卫生的日常习惯,但包含着民众节俭惜食等精神内核,对其应剥离其陈旧因子而去追寻、认同和弘扬所隐含的精神实质。用尿洗脸是集医疗保健、润肤洁肤与节水节柴于一体的生活习俗,在民众缺医少药及用水燃料奇缺的生活条件下发挥了其特有的功效。这些"另类"习俗都具有特定的生成环境和背景,对待这些"另类"习俗应把"采风识俗""辨风正俗"和"移风易俗"紧密结合起来。
- 梁发祥
- 利用“反哺”形式开展农民环境教育的探索被引量:8
- 2008年
- 目前,在城市环境问题得以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问题却越来越突出,直接影响着农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要解决农村环境问题,首当其冲的是要开展农民环境教育,提高农民环境意识和知识水平。在"后喻文化"的宏观背景下,通过在校中小学生利用"文化反哺"形式开展农民环境教育成为一种可能。同时,正在开展的基础教育改革诸多措施又为这一形式的推广提供了现实的支撑。因此,通过邀请家长与学生一道参与环保专题活动、利用家庭作业形式让学生把环境知识传播给家长、让学生带动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绿色生活"习惯等"小手拉大手"活动措施,开展农民环境知识和意识的"反哺"教育不失为可行的选择。
- 曹娟玲梁发祥
- 关键词:后喻文化文化反哺
- 生态脆弱区灾变救治及区域发展中本土生态知识的发掘利用被引量:3
- 2011年
- 陇中属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当地居民在干旱缺水条件下摸索出的挖水窖蓄水的方法,是在特殊生态环境下积累的重要本土生态知识。这些本土生态知识对当地灾变救治及区域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实中由于存在"共性偏颇"现象,本土生态知识被边缘化,没有发挥其应有效用。因此,在生态脆弱区灾变救治和区域发展过程中应树立本土生态知识与普同性知识并存互补观念,秉持开放与宽容理念,做好本土生态知识的保护、挖掘、利用和传承工作。
- 梁发祥曹娟玲
- 关键词:生态脆弱区本土生态知识水窖干旱半干旱区
- 初中《思想品德》(人教版)教材人物选取的偏失及矫正
- 2012年
- 教材选取的人物作为学生的参照群体,对学生接受社会文化、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形成人格特征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人物选取中存在着"去农化"、性别失衡及少数民族人物偏少等偏失,不利于学生平等职业观、平等性别观及中华文化认同的形成。应通过加强中小学教材理论研究、完善中小学教材的编审制度及修订教材等措施予以解决。
- 梁发祥韩兴儒
-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材
-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农民环境教育的失衡及矫正——生态脆弱型贫困地区农民环境教育思考之二被引量:1
- 2010年
- 安定区(原定西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属典型的生态脆弱型贫困地区。调查反映出该区农民环境教育措施与"水保立区"的宏观战略失衡、农民环境教育与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建设失衡、农民环境教育与市民环境教育失衡。应通过如下措施予以矫正:制订农民环境教育计划,实现政策措施与"水保立区"战略的对接;坚持农村视角,保证农民环境教育内容的适应性;创新教育方式,提高农民环境教育的实效性;整合现有资源,打造立体化的农民环境教育阵地。
- 曹娟玲梁发祥罗荣娥曹瑞林罗卫国
- 关键词:失衡
- 安定区利用“反哺”形式开展农民环境教育的条件与措施
- 2010年
- 定西市安定区生态脆弱与经济贫困高度耦合,属典型的生态脆弱型贫困地区。调查显示,该区农民的环境意识整体欠佳。由于信息传播渠道匮乏,使得政府利用大众传媒进行农民环境教育和农民利用大众传媒获取环境知识均受到限制。在当前"后喻文化"和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宏观背景下,通过在校中小学生利用"反哺"形式开展农民环境教育成为可能。安定区应通过邀请家长与学生一道参与环保专题活动、利用家庭作业形式让学生向家长传播环保知识以及由学生带动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绿色生活"习惯等"小手拉大手"活动,积极开展农民环境教育的尝试。
- 梁发祥曹娟玲罗荣娥曹瑞林罗卫国
- 关键词:后喻文化文化反哺
- 农民环境意识的偏失及矫正——来自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的调查被引量:6
- 2010年
- 安定区位于甘肃省中部,属于典型的生态脆弱型贫困地区。调查显示该区域农民的环境意识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偏失,表现在农民的浅层环境意识和深层环境意识不平衡、不同年龄段农民的环境意识不平衡和农民的环境知识与环保行为脱节等方面。为了提高农民环境意识,为区域环境保护及生态重建提供软件条件,亟需通过如下农民环境教育措施予以矫正:明确政府自身职责,强化对农民环境教育的战略认识;挖掘本土知识,实现环境教育内容的本土化;发挥中小学生的作用,积极推进环境"反哺"教育;注重利益需求,推动农民环境"知识"向环保"行为"有效转变。
- 梁发祥曹娟玲罗荣娥曹瑞林罗卫国
- 关键词:农民环境意识偏失
- 陇中小戏《张连卖布》蕴含民俗事象摭要
- 2017年
- 《张连卖布》是陕西眉户剧的代表剧目,传入陇中(甘肃中部)地区后,创作者及表演者融入了当地民俗文化因子,发展成为陇中小戏的代表作品。陇中小戏《张连卖布》描绘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清末民国时期陇中地区风俗画卷,其中涉及妇女骑驴出行、抽水烟、看秦腔、拜干亲、对神发誓等众多民俗事象。小戏根植于乡土文化和民众日常生活之中,承载着地方社会的集体记忆和价值观念,是民众自发传承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由于小戏所具有的小、俗、浅、近、喜、真等特征,使其能够得以在民间长期传承并成为经典。由《张连卖布》的广泛流传可以得出,戏曲创作乃至整个文艺创作都要回归民间,真正做到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群众。
- 梁发祥
- 关键词:民俗事象
- 高中“政治生活”课程教学中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被引量:7
- 2015年
- 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过程中,民众良好的宪法意识是必不可少的软件要素。高中"政治生活"课程的大量内容来源于宪法规定,利用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宪法意识有其适切性和必要性,但在课程标准中没有培养学生宪法意识的明确要求,高中阶段学校宪法教育欠缺,是导致民众宪法意识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一方面,要尽快修订现行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宪法意识的目标;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宪法意识的渗透。根据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及高中学生特征,在教学中应着重进行宪法至上意识的培养。
- 梁发祥
- 关键词:宪法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