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万超 作品数:13 被引量:38 H指数:4 供职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高压脉冲电刺激下龙舌兰释放负离子的研究 被引量:2 2015年 通过对高压脉冲电刺激下龙舌兰(Agave americana)释放负离子的研究,探究光照和CO2对龙舌兰释放负离子的影响,以期为植物源负离子发生器提供理论基础;在密闭玻璃室(2.5 m×2.0 m×3.0 m)内测定和比较了光照和黑暗环境中高压脉冲电刺激下龙舌兰产生的负离子浓度和环境CO2浓度以及不遮光玻璃室中光照强度;结果表明:龙舌兰在高压脉冲电刺激下光照条件下能产生产生较多负离子,且产生的负离子浓度日变化显著;龙舌兰在高压脉冲电刺激下负离子的产生与室内CO2浓度无显著的相关性,与不遮光玻璃室光照强度有显著的二项式相关性。 张万超 舒志君 郑金贵 吴仁烨 邓传远关键词:光照 龙舌兰 负离子 CO2浓度 白骨壤次生木质部生态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测量了深圳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8个不同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种群采样点土壤的盐分、p H值和养分,应用生物显微技术和电镜技术观察了白骨壤次生木质部的结构形态,不同样地白骨壤次生木质部均具有:(1)纤维状导管;(2)螺旋雕纹和附物;(3)薄壁细胞含淀粉粒;(4)内含韧皮部。依据结构-功能解剖学的研究结果,这些特化结构均有利于提高白骨壤在"生理干旱"生境下栓塞修复能力,增进水分输导的安全性。对白骨壤次生木质部数量特征和土壤理化因子作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随土壤盐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大,在遭受"生理干旱"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白骨壤能形成更高的复孔率,相邻两导管接触壁平均厚度增加,这可能是适应异质生境的结果。 辛桂亮 郑俊鸣 叶志勇 张万超 邓传远关键词:白骨壤 次生木质部 土壤理化因子 生态解剖 红海榄木材结构的生态解剖 被引量:15 2015年 红树林是海岸重要生态关键区,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沿海地区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是我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建群种之一。为了揭示红海榄次生木质部解剖特征可塑性的生态适应意义,该文测定了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6个红海榄种群18个采样点的土壤理化性质,应用显微镜和电镜详细观测了各采样点生长的18株红海榄植株次生木质部的形态解剖特征,并测量了红海榄次生木质部的数量解剖特征。不同样地的红海榄次生木质部都具有纤维状导管和环管管胞、螺旋雕纹和附物、生长轮、薄壁细胞(含淀粉粒)等结构。这些特化结构具有生态适应意义,在潮间带高盐生境中能促进水分输导的安全性。不同生境中红海榄次生木质部数量解剖特征可塑性大,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土壤理化因子与红海榄次生木质部数量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全盐含量、土壤Mn2+含量、土壤Na+含量、土壤Cl–含量、土壤Ca2+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全磷含量和土壤p H值对次生木质部数量特征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样地红海榄次生木质部数量特征的变化是红海榄适应异质生境的结果。 邓传远 郑俊鸣 张万超 郭素枝 薛秋华 叶露莹 孙建文关键词:生态解剖 红海榄 土壤理化因子 木材结构 3种仙人掌科植物负离子释放量与释放通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2016年 在室内密闭玻璃箱内测定了3种仙人掌科(Cactaceae)植物,即银冠(Cotyledon orbiculata var.oblonga)、玉翁(Mammillaria hahniana)和金晃(Notocactus leninghausii),在高压脉冲电刺激下不同剪刺阶段负离子释放浓度、刺数量和气孔数量特征,光镜观察了不同剪刺阶段气孔的形态特征,探讨了高压脉冲电场刺激下仙人掌科植物负离子释放量与释放通道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高压脉冲电刺激下,银冠负离子浓度随气孔长度的增大而升高(p<0.01),玉翁负离子浓度随其刺数量的减少而降低(p<0.01),随气孔长度的增大而升高(p<0.01),金晃负离子浓度随其刺数量的减少而降低(p<0.01),随气孔宽长比的增大而升高(p<0.01)。从结果推断,在高压脉冲电刺激下,仙人掌科植物释放负离子的过程受其生理活动的影响;仙人掌科植物的刺尖和气孔都是其释放空气负离子的通道,当植物生理活动强度大到改变了其气孔数量特征参数时,气孔就可能成为主要的释放通道。 张万超 郑俊鸣 丁旭玲 彭东辉 吴仁烨 邓传远 郑金贵关键词:仙人掌科植物 气孔 负离子 城市公园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绿量影响因子分析--以福州市闽江公园(南园)为例 选取福州市闽江公园(南园)具有代表性的20m×20m的8个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公园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三维绿量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影响植物群落的三维绿量变动的特征因子.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乔木层平均树高,优... 郑俊鸣 舒志君 张万超 张雪 邓传远关键词:植物群落 绿量 生态效益 4种红树植物次生木质部的解剖学研究及其园林应用 为揭示红树植物在一年内不同时间次生木质部解剖特征的变动对土壤理化因子变化的适应特点,为红树植物的园林应用提供基础资料,本研究以海桑科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红树科木榄(Bruguiera gy... 张万超关键词:红树植物 土壤理化因子 次生木质部 城市绿化 景观树种 常态下仙人掌科植物负离子释放量的比较及其与刺数量的关系 被引量:3 2015年 在常态下的密闭玻璃箱(800 mm×800 mm×800 mm)内测定和比较了32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及品种)仙人掌科植物产生的负离子浓度,并通过去刺试验研究了2种仙人掌科植物刺的数量与负离子产生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部分植物在自然状态下能产生负离子,产生负离子浓度低,且不同种类产生负离子浓度有差异.研究植物负离子产生浓度受空气中负离子浓度值影响,且金琥(Echinocactus grusonii)和银手指(Mammillaria gracilis var.fragilis)负离子产生浓度与刺的数量呈显著正相关. 张万超 郑金贵 黄龙飞 时顺锋 吴仁烨 邓传远关键词:负离子 仙人掌科植物 常态 城市公园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绿量影响因子分析——以福州市闽江公园(南园)为例 被引量:4 2015年 选取福州市闽江公园(南园)具有代表性的20 m×20 m的8个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公园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三维绿量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影响植物群落的三维绿量变动的特征因子。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乔木层平均树高、优势种胸高断面积、Simpson指数对三维绿量变动有极显著相关性,R2决定系数为0.828~0.995。对现存的问题,建议公园植物群落构建和调整时可从提高乔木层平均树高、优势种胸高断面积、Simpson指数、优化群落结构等方面对植物群落景观进行改造,以增加单位面积三维绿量,提高公园整体生态效益。 郑俊鸣 舒志君 张万超 张雪 邓传远 叶露莹关键词:植物群落 绿量 生态效益 红树族植物次生木质部附物纹孔的电镜观测 被引量:4 2015年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详细观察了红树族4属、10种、1变种植物次生木质部管状分子附物纹孔的分布和形态,应用Carnoy 2.0软件和扫描电镜下采集的照片,测定了管间梯状附物纹孔丰富度指标和管间梯状纹孔数量特征指标。结果显示,红树族植物次生木质部管状分子侧壁具附物纹孔。所观察的植物附物纹孔的分布和形态变化大。附物纹孔丰富度指标与管间梯状纹孔数量特征指标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导管侧壁附物纹孔丰富度随纹孔口面积百分比的增大而增大。据此推测,红树族植物附物纹孔丰富度与纹孔几何构造及数量特征有关。附物纹孔是红树族植物稳定存在的一个木材解剖性状。综合生态-系统演化的观点,红树族植物具附物纹孔可能是受系统演化关系控制的生态适应结果。 邓传远 辛桂亮 张万超 郭素枝 薛秋华 赖钟雄 叶露莹关键词:FOS 慢性强迫游泳 抑郁 秋茄次生木质部的生态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2015年 为了探讨秋茄(Kandelia obovata Sheue et al.)次生木质部的形态解剖和数量解剖特征变化对不同红树林生境的生态适应意义,采用光学显微镜(L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对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7个秋茄种群的次生木质部解剖特征进行观测,并对种群样地的土壤盐分含量、pH值和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1)7个秋茄种群的次生木质部具有一些共同形态解剖特征:具纤维状导管和环管管胞;许多导管壁的微观结构(如管壁附物、穿孔板附物和螺旋雕纹等)有利于提高水分输导的高效性和安全性,以适应潮间带生境;(2)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秋茄次生木质部数量解剖特征和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随着土壤Na+、土壤全盐量增高,秋茄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趋向于"大型化"。"大型化"导管有利于水分输导,但降低了安全性。在土壤盐离子含量越高、秋茄导管分子越大其水分输导安全性越低的情况下,推测可能有其它机制保证秋茄导管水分输导的安全性。 辛桂亮 郑俊鸣 叶志勇 张万超 邓传远关键词:秋茄 次生木质部 土壤理化因子 生态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