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文广

作品数:20 被引量:46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4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8篇化妆品
  • 3篇使用量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皮肤
  • 2篇微生物污染
  • 2篇污染
  • 2篇净水
  • 2篇净水器
  • 2篇防晒
  • 2篇防晒化妆品
  • 2篇出水
  • 1篇低剂量
  • 1篇饮用
  • 1篇饮用水
  • 1篇饮用水中
  • 1篇有机物
  • 1篇有机物含量
  • 1篇生活饮用
  • 1篇生活饮用水
  • 1篇手部皮炎

机构

  • 18篇上海市疾病预...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香料香精...
  • 1篇武汉市新洲区...
  • 1篇药监局
  • 1篇上海市食品药...
  • 1篇上海上美化妆...

作者

  • 18篇崔文广
  • 10篇李竹
  • 9篇周利红
  • 6篇吴立明
  • 5篇王丽娜
  • 4篇苏瑾
  • 4篇陈哲
  • 3篇凌霄
  • 3篇苏怡
  • 2篇汪国权
  • 2篇仲伟鉴
  • 2篇陈一珺
  • 2篇陈敏
  • 2篇陈洪友
  • 1篇张泓
  • 1篇潘喜华
  • 1篇胡永峰
  • 1篇俞雪莲
  • 1篇张昀
  • 1篇何懿

传媒

  • 7篇环境与职业医...
  • 3篇日用化学品科...
  • 2篇环境与健康杂...
  • 2篇皮肤科学通报
  • 1篇香料香精化妆...
  • 1篇生活与健康
  • 1篇中国食品药品...
  • 1篇环境卫生学杂...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海市部分社区居民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的调查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初步了解上海市中心城区20 ̄59岁人群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分布特点,试图找出重点人群,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上海市中心城区1 200名20 ̄59岁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情况及相关信息,汇总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收集的1 164份有效问卷中,10.7%的被调查者生平有过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的经历,5.07%的被调查者在过去一年中经历过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各年龄组之间有过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经历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 ̄29岁组、30 ̄39岁组及总体(20 ̄59岁)的男性与女性之间有过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经历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我判断为皮肤敏感的被调查者有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经历的比例高于自我判断为皮肤不敏感的被调查者;自述有过敏史的被调查者有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经历的比例高于自述无过敏史的被调查者。[结论]本研究获取的上海市中心城区20 ̄59岁人群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经历的比例低于国外的相关报道。人群中皮肤敏感者所占的比例、有过敏史者所占的比例可能影响该人群经历过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者所占的比例。
周利红李竹崔文广吴立明苏瑾
关键词: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
上海市黄浦区理发业从业人员手部皮炎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初步了解上海市黄浦区理发业从业人员手部皮炎的患病情况,讨论可能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通过随机整群抽样,在上海市黄浦区抽取113家理发店进行问卷调查。将理发业从业人员的工种分为4类,即专职从事洗发(工种1),专职从事染、烫发(工种2),既从事洗发又从事染、烫发(工种3),从事洗发和染、烫发以外的其他工种[主要为剪发和(或)吹发,工种4]。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手部皮炎相关的临床症状、可能的暴露及相关的保护措施等内容。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数据录入后,先经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因素对理发业从业人员手部皮炎的影响,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可能与理发业从业人员手部皮炎发生相关的因素。[结果]最后共得到578份有效问卷。37.7%的研究对象(218人)曾患过手部皮炎,在这些患过手部皮炎的理发业从业人员中,90.4%为慢性手部皮炎,9.6%为急性。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下同年龄、不同工龄、有无采取手套防护间理发业从业人员手部皮炎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工种4相比,工种1、工种2、工种3的OR值分别为5.28(95%CI:2.72—10.25)、2.44(95%CI:1.20~4.95)和5.56(95%CI:3.12—9.90);与报告无过敏史的理发业从业人员相比,报告有过敏史者发生手部皮炎的可能性增大,OR值为3.06(95%CI:1.98~4.72);同时,未发现工作过程中佩戴手套、涂抹护手霜等防护措施对理发业从业人员手部皮炎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影响。[结论]从事洗发,染、烫发工种可能增加理发业从业人员手部皮炎的患病可能。有过敏史的理发业从业人员可能更容易患手部接触性皮炎。
周利红崔文广王丽娜俞雪莲李竹
关键词:手部皮炎
上海市部分居民家用水质处理器使用行为调查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居民家用水质处理器(净水器)的使用情况和认知状况,为指导居民合理使用净水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320户居民进行净水器使用及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并用χ2检验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居民净水器出水主要用于饮用(占93.8%,300/320),在使用超过2年的净水器中有15.2%(30/197)的居民没有更换过净水器滤芯或滤膜,使用不同类型净水器的居民直接饮用出水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1.3%(292/320)的居民不知道家中净水器的额定净水量,近10%(29/320)的居民不认为滤芯或滤膜应定期更换,34.4%(110/320)的居民误认为净水器可以除去自来水中的所有污染物。[结论]居民对净水器的使用方法和知识存在误区,有必要加强正确使用净水器的知识普及宣传教育工作,引导正确使用净水器的行为,降低净水器对居民的健康风险。
崔文广陈哲王丽娜凌霄苏怡李竹吴立明
关键词:净水器
上海市某区居室下水管道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了解住宅居室下水管道中微生物污染状况及其特点。[方法]于2008年9月选取上海市120家住户,调查其下水管道的水封状况及其是否存在堵塞现象,并检测菌落总数、霉菌(fungal genus)、酵母菌(saccharomycete)、大肠菌群(coliform)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等指标。分别采用秩和检验和χ^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57.5%的住宅遇到过下水管道堵塞或者不畅的问题,85.3%的下水管道水封没有水。检测结果显示下水管道中细菌污染水平较高,各部位菌落总数中位数处于318 310-2 745 423 cfu/cm^2,最大值达到了10^7 cfu/cm^2。菌落总数、霉菌、酵母菌、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水平在各检测部位间均存在差异(P〈0.01);且同一对象的管壁和管口间,部分检测指标也存在差异(P〈0.05)。另外,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芽孢杆菌(genus bacillus)、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klebsiella pneumoniae subsp. pneumoniae)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下水管道中检出率最高的5种微生物。[结论]居室下水管道存在卫生问题,且微生物污染水平较高;管壁较管口污染更重,污染最为严重的是厨房下水管管壁。污染微生物以条件致病菌为主,应加强卫生监测。
苏瑾崔文广张世新陈敏陈洪友吴立明仲伟鉴
关键词:微生物污染现状
上海市某区居室下水管道微生物污染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住宅居室下水管道内微生物污染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08年9月选取上海市120个住户的下水管道开展检测与调查,检测指标包括菌落总数、霉菌(fungal genus)、酵母菌(saccharomycete)、大肠菌群(coliform)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调查内容包括居住年限、楼层次、清洗情况等。分别采用秩和检验和χ2检验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住户中下水管道曾发生堵塞(不畅)和散发异味的分别有57.5%和48.3%。不同居住年限住宅中各下水管道部位微生物的检出率没有差异(P〉0.05);而除卫生间地漏口外,不同居住年限住宅中各下水管道部位的微生物污染水平存在差异(P〈0.05),居住2-5年的住宅下水管道微生物检测平均值低于居住6年及以上住宅的。不同楼层各下水管道部位的微生物污染水平没有差异(P〉0.05),同一部位进行日常性清洗和不进行清洗的污染状况也没有差别(P〉0.05)。[结论]下水管道微生物污染普遍存在于各种居住年限的住宅中,居住年限少的住宅下水管道微生物污染相对较轻。楼层次第和是否采用单纯水洗与下水管道微生物污染水平无关。
吴立明崔文广张世新陈敏陈洪友苏瑾仲伟鉴
关键词:微生物污染影响因素
我国化妆品行业人体功效评价试验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
2024年
我国化妆品的功效宣称依赖相关评价试验的数据支撑。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试验包括人体功效评价试验、消费者测试和实验室试验等三大类,每一种试验均需对试验结果进行合理的统计学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评价结论。然而,某些检测报告存在统计学方法不符合实验设计需求、使用不当、解读不合理等问题,可能导致企业错误地宣称某一功效,亟需对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试验的统计学分析进行规范。本文在查阅文献与专著的基础上,以人体评价试验为例,结合化妆品功效宣称人体评价试验常用的试验设计和所收集的资料类型,分别列出合理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并指出现有分析方法可能存在的问题。本文分别介绍了自身对照和平行对照分组下,分别测量2个或多个时间点的连续型定量资料、等级资料和分类资料的统计学分析方法。旨在为相关机构和从业人员使用、解读和规范化妆品人体评价试验的统计学分析提供支持。
崔文广袁超杨绎雯周灯学常怀龙陈田
关键词:化妆品
武汉市儿童化妆品暴露参数及使用模式调查
2024年
目的了解武汉市儿童的化妆品使用习惯,获得儿童化妆品暴露参数和使用模式,并与国外相关参数进行比较,为我国的儿童化妆品安全评估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和化妆品使用日记,调查了武汉市648名0~12岁儿童对13种化妆品的使用占比、频率和用量,探索了化妆品使用的关联性和最常见的化妆品使用组合,并与国外相关暴露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各种化妆品的使用频率、每次和每日用量因种类、使用部位不同而具有较大差异。化妆品常见的使用组合包含了二合一、洗发水、沐浴露、洗手液、牙膏、面霜等化妆品,但多数化妆品间的使用关联较弱。与国外人群相比,本次调查获得的化妆品暴露参数大多偏低。结论直接使用国外儿童群体的暴露参数进行儿童化妆品安全评估可能会造成结果发生偏差,有必要建立基于国内儿童人群调查的化妆品暴露数据库。
马舒寒杨绎雯常怀龙崔文广何懿何懿高秀萍胡永峰高秀萍陈丽芳李媛媛颜江瑛陈田
初级包装形式对化妆品使用量的影响
2023年
通过调查上海市女性消费人群常用驻留类护肤品的实际使用情况,研究了初级包装形式对护肤品使用量的影响,为开展精细化的化妆品暴露评估提供思路。得到了309名有效调查对象共计使用1 320个驻留类护肤品,其初级包装形式主要为敞口、按压、挤压、滴管、喷雾5种,其中喷雾包装主要见于护肤水和防晒霜(通称,非特指霜状产品)。初级包装形式不影响常用驻留类护肤品的每日暴露频次,不影响精华、乳液、面霜、眼霜的每日暴露量和每次暴露量,但影响护肤水、防晒霜的每日暴露量和每次暴露量,其差异主要存在于喷雾与其他包装形式之间,且喷雾包装的每日暴露量、每次暴露量大于其他包装。结果表明,喷雾和非喷雾的不同包装形式影响化妆品暴露量,从精准评估的角度出发,当包装类型影响暴露量时,建议细分初级包装类型建立化妆品的暴露量参数。
崔文广佘媛媛陈田陈一珺王丽娜周利红李竹
OECD化学品局部毒性替代方法测试指南最新进展
2023年
《经合组织(OECD)化学品测试指南》是评估化学品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潜在影响的有效工具,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参考使用。本文对近期OECD针对化学品局部毒性检测新纳入的方法(OECD497、OECD498)、更新的方法(OECD439、OECD442C、OECD494),以及更正的方法(OECD405、OECD406)进行了归纳和描述,为替代方法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佘媛媛崔文广陈田周利红
关键词:化学品局部毒性经合组织
低剂量使用防晒化妆品防护效果的现场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低剂量使用防晒化妆品和不同涂布方式的日光防护效果,为指导消费者合理使用防晒化妆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6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涂布组和对照组。涂布组在手背低剂量(0.5 mg/cm2)使用防晒化妆品,对照组不使用防晒化妆品。另外涂布组的左右手背分别采用双次涂布和多次涂布两种不同的使用方式。受试者在连续9 d的军训期间每天接受阳光紫外线照射6 h(上午8:00—11:00、下午14:00—17:00)。通过观察日光暴露前后手背皮肤颜色的变化,评价防晒化妆品的防晒效果。肤色的测量采用色差分析仪。[结果]与各自日光暴露前相比,两组受试者暴露后的手背皮肤颜色指标亮度L值均降低(53.95~54.86vs56.75~58.64),绿红色饱和度a(10.86~11.59vs9.44~10.20)和蓝黄色饱和度b(20.31~21.09vs19.16~19.74)值均升高(P<0.05);日光暴露前后,涂布组受试者左右手背肤色的立体变化指标色差△E均小于对照组[(3.31±1.91),(3.17±1.82)vs(5.63±2.37),(5.74±2.56)](均P<0.05),多次涂布手背肤色的立体变化指标色差△E与双次涂布的没有差异(P>0.05)。[结论]与不使用防晒化妆品相比,低剂量使用防晒化妆品仅能减缓但无法避免肤色向黑红黄方向变化。在低剂量使用防晒化妆品的情况下,增加涂布次数没有增强防晒化妆品的防护效果。
崔文广潘喜华侯雪波周利红高剑晖李竹
关键词:防晒化妆品使用量涂布方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