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寇筱囡

作品数:25 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大庆油田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蛋白
  • 3篇细胞
  • 3篇病患
  • 2篇血清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瘤
  • 2篇反应蛋白
  • 2篇非编码
  • 2篇长链
  • 2篇长链非编码R...
  • 2篇超敏C反应蛋...
  • 1篇蛋白酶
  • 1篇蛋白尿
  • 1篇电场
  • 1篇电场强度
  • 1篇电穿孔
  • 1篇电穿孔转染
  • 1篇端脑

机构

  • 18篇大庆油田总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嘉兴市第二医...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作者

  • 18篇寇筱囡
  • 7篇李剑华
  • 6篇曹艳菲
  • 4篇张丽娜
  • 3篇王亚婷
  • 3篇贾凌筱
  • 3篇陈刚
  • 3篇周晓娜
  • 2篇杜娟
  • 1篇李炳霞
  • 1篇吴晓棠
  • 1篇邱一凡
  • 1篇孙婷丽
  • 1篇王秀华
  • 1篇刘胜全
  • 1篇孙薇
  • 1篇崔颖
  • 1篇崔影
  • 1篇王晶
  • 1篇董秀鹏

传媒

  • 3篇中国优生与遗...
  • 3篇中国卫生标准...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放射免疫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大医生
  • 1篇糖尿病新世界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5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穿孔转染法提高基因表达效率的电场强度优化探索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采用监测荧光报告基因表达的策略,探索应用电穿孔法进行稳定转染的适合悬浮淋巴细胞的电场强度。基因转染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调控,基因功能,信号转导和药物筛选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基本操作之一。外源性DNA导入哺乳动物或人细胞有两种类型:瞬时转染和稳定转染。天生趋于悬浮的细胞非常难转染,多种方法都效率低下。而电穿孔法理论上可用于各种细胞,尤其对于悬浮细胞十分有效。本文就悬浮生长的T淋巴细胞的电穿孔法转染条件之一(电场强度)进行优化探讨。方法用荧光报告基因质粒转入急性白血病T淋巴细胞系,根据报告荧光活性单位值和蛋白浓度判断不同电场强度(250,270,290V/cm)对悬浮细胞的最佳电穿孔转染条件。结果随电压升高,原始荧光报告基因表达加强,270和290V无明显差异,存活细胞数量依次降低。相对荧光单位,表明相同细胞数量存活时,转染效率按照250,270,290V顺序依次升高。中等强度的270V电压,既保证了足够多的转染体存活,又可得到满意的高表达基因荧光信号。结论根据荧光蛋白表达和蛋白吸光度判断,950μF电容和0.4cm的放电杯中转染淋巴细胞,电场强度270 V/cm的效率最佳。
寇筱囡王亚婷郭芳娄晔郭其林刘胜全汪晶冰吴晓棠唐晓红
关键词:电场强度电穿孔稳定转染
107例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IMMAGE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对3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35例正常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s-CRP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各组血清hs-CRP含量分别为:正常对照组(3.89±2.57)mg/L,稳定型心绞痛组(7.58±2.72)mg/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3.39±3.13)mg/L,急性心肌梗死组(18.27±5.81)mg/L。以上结果表明,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的hs-CRP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随着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加重,由稳定型心绞痛到不稳定型心绞痛再到急性心肌梗死,hs-CRP含量也在依次增高,两者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浓度比正常人明显升高,hs-CRP水平高低可反映冠心病的病变程度。
李炳霞李剑华寇筱囡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冠心病
质量控制对免疫检验的应用效果
2020年
目的分析免疫检验中行质量控制的作用。方法选取大庆油田总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接受免疫检验的20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102例)和B组(105例);A组行常规检验,B行质量控制。对比2组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标本差错率、合格率与管理效果优良率。结果A组的血清胰岛素(INS)、胰岛素抗体(IAb)、C肽(C-P)、甲胎蛋白(AFP)、CA125、癌胚抗原(CEA)、CA199、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等变异系数均高于B组。A组的标本合格率为87.25%,B组为95.24%;A组的管理效果优良率为88.24%,B组为94.29%,B组均显著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免疫检验患者行质量控制能够保证各项指标的检验精准度和标本质量,降低标本的差错率,具有较佳的管理效果。
迟玥寇筱囡
关键词:免疫检验标本
育龄妇女转铁蛋白受体的比较研究
2010年
目的 比较育龄期妇女各项铁营养状况评价指标,研究血浆转铁蛋白受体(TfR)与其它铁营养状况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以500名20~45岁身体健康的育龄期妇女为研究对象,比较各组血浆TfR、铁蛋白(SF)浓度,研究TfR与SF、血红蛋白(Hb)、总铁结合力(TIBC)及年龄相关性.结果 各年龄组间血浆Hb浓度、TIBC浓度没有差异,血浆SF浓度随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最低浓度为(42.7±27.5) μg/L,血浆TfR浓度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最高浓度为(29.1±7.1) nmol/L.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SF、Hb对TfR有影响.结论 血浆SF、Hb(即使SF、Hb在正常值范围内)均对TfR有影响,储备铁含量越低SF对TfR的影响越强.
李剑华寇筱囡
关键词:育龄期妇女转铁蛋白受体
58例糖尿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和55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hs-CRP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早期DN患者的hs-CRP含量为(15.87±8.38)mg/L,正常对照者的hs-CRP含量为(3.92±2.81)mg/L,经统计学处理,早期DN组的血清hs-CRP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hs-CRP是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有价值的实验室指标。
李剑华寇筱囡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糖尿病
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诱发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高危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6月神经外科收治的70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非下呼吸道感染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高危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70例患者中,痰培养结果显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要病原菌,占30.0%。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使用呼吸机、使用抗菌药物与肺部感染发生呈负相关,意识障碍、气管切开、留置胃管与肺部感染的发生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气管切开和意识障碍均是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分析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因素对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改变意识障碍患者的体位和鼻饲方法,加强鼻饲管的护理,持续气道湿化,加强口腔护理及严格无菌操作是减少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有效途径。
曹艳菲陈刚张丽娜董秀鹏寇筱囡方宏罡曹秀华
关键词: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护理
益肾化湿颗粒辅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36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6
2017年
慢性肾小球肾炎目前仍为我国导致慢性肾衰竭第一位原因,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现状可有效降低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发病率。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及防治心脑血管并发症为主要目的,而蛋白尿为导致慢性肾脏病进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西医主要以限盐、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者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降低血压和肾小球内压来减少尿蛋白,但仍有患者经过治疗蛋白尿改善不显著,中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研究在我国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观察益肾化湿颗粒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患者蛋白尿、血尿和肾功等指标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探讨益肾化湿颗粒对CGN的疗效。
杜娟孙薇王晶孙婷丽寇筱囡王秀华
关键词:肾小球蛋白尿
尿蛋白定性与定量检测方法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观察尿蛋白定量与定性检测方法,评价尿蛋白定量和定性检测方法对蛋白尿的诊断价值。尿蛋白测定是肾脏疾病诊断的基础,检测方法包括定性、定量及蛋白质分类。目前应用较广的定性方法包括磺基水杨酸法、加热乙酸法、干化学试纸法。尿蛋白定量测定是肾脏疾病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所得结果是总尿蛋白。目前常用的方法有浊度法、染料结合法、化学比色法。
寇筱囡
关键词:尿蛋白
阴道衣原体感染临床检验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阴道分泌物中女性沙眼衣原体(Ct)在临床检验的意义。方法应用阴道分泌物检测沙眼衣原体对临床100例女性患者临床检验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感染后无特异症状,易造成该病流行,女性可致急性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和卵巢炎。结论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对女性健康危害极大。
寇筱囡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生殖道感染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临床应用现况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总结和探讨浦东新区某医院近10个月的CTCs的开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住院各科室共315人次的血样利用im-FISH阴性富集法检测CTCs。从科室、患者病种、年龄性别构成、CTCs数量、探针使用和与临床肿瘤标志物对比等数据分析CTCs检测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女性检测者主要集中在高龄者中占80%以上,60~80岁(40%)和>80岁组(40.67%);男性主要是60~80岁组占54.55%。9个科室中检测CTC排在前三位的是肿瘤、消化、普外科。315人次检测CTC阴性89人(28.25%);阳性226人(71.75%)其中含有2~10个CTC细胞的占多数(65.71%),2个CTC的有15.87%,3~10有49.84%,≥16个仅仅占1.59%。单独CEP8的探针使用频率最高59.05%,CEP8/CEP17和CEP8/CEP7的组合探针使用率类似,分别是17.78%和17.46%,CEP8/CEP1的组合使用率最低5.71%。病种分析发现CTC检测做的最多的是肺癌/结节/占位达到19.37%,其次是结直肠癌/占位/梗阻(18.10%)。两种疾病CTC诊断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符合率分别为63.93%和57.89%。循环肿瘤细胞数与病情进展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CTC检测无论男女在大于60岁的高龄肿瘤患者中检测率高。肿瘤、消化和相关手术科室检测CTC比较集中。肿瘤高危人群315人次的检测阳性率较高(71.75%)其中近一半是检测到3~10个CTC细胞。做为通用探针CEP8使用最广,其它2个组合显示可疑转移复发的胃癌和肠道肿瘤患者比较多。肺癌和结直肠癌临床诊断中CTC应用较广,超过一半以上的CTC结果与肿瘤标志物检测的结果一致。CTC与肿瘤标志物结合可能有利于肿瘤的早期发现转移和复发。
王亚婷杜娟黄韵沈卫黄嵘张正银杨姣龚军陈栋敏寇筱囡薛雯雯
关键词:循环肿瘤细胞肿瘤标志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