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输精管逆向注射30%乙醇至附睾导致大鼠精子活力低下的原因以及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注射组(n=15)、假手术对照组(n=15)和正常对照组(n=10),注射组在输精管靠近附睾2 cm处用1 m l注射器注射30%乙醇0.5 m l;假手术组只在输精管管壁相同部位用注射针刺一小孔;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置。术后1个月,比较3组大鼠精子活力,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输精管管壁的变化,检测附睾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和肉碱的含量变化。结果:1个月后,注射组的精子活动率为(30±14)%,假手术组(64±11)%,正常组为(68±9)%。注射组精子活力明显降低,与假手术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IL-6、IFN-γ含量注射组分别为(772.7±211.0)、(350.7±39.0)pg/m l,假手术组分别为(308.5±121.0)、(172.2±61.0)pg/m l,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87.8±143.0)、(163.8±21.0)pg/m l,注射组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P<0.05)。注射组肉碱含量[(491.1±48.0)mol/L]显著低于假手术组[(664.6±45.0)mol/L]和对照组[(605.5±99.0)mol/L],P均<0.05。结论:输精管逆向注射低浓度乙醇能干扰附睾中的精子成熟环境,并激活生殖系统的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导致精子活力低下。
目的:通过对大鼠经输精管逆向注射30%乙醇的研究,初步探讨这种方法的抗生育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3月龄,重(200±20)g],随机均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分别用5号针头注射器(1 m l)取30%乙醇0.5 m l(实验组)和生理盐水0.5 m l(对照组)经每只雄性大鼠的输精管逆向注射。分别于1.5个月和3个月时各用60只SD雌性成年大鼠交配作妊娠试验来计算其雌鼠妊娠率,并在3个月后处死所有雄鼠,取出附睾组织在镜下检查其精子活力和精子畸形率;同时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查其生精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实验组在1.5个月时交配后的雌鼠妊娠率为0,3个月时的a+b级精子为(0.32±1.12)%、雌鼠妊娠率为(0.58±1.27)%,与对照组[(80.62±2.68)%、(70.68±1.62)%、(86.62±1.68)%]相比,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而精子畸形率[(78.26±1.08)%]与对照组[(20.34±1.26)%]相比,却出现了明显的上升(P<0.05);同时3个月时实验组大鼠的凋亡指数为(7.63±1.16)%,与对照组(5.62±1.32)%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乙醇经大鼠输精管逆向注射的方法在3个月内可产生明显的抗生育效果,但对其生精细胞没有显著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