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淑敏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疫菌
  • 3篇栗疫菌
  • 3篇DSRNA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蛋白质电泳
  • 2篇低毒
  • 2篇杂种
  • 2篇同源性
  • 2篇青霉属
  • 2篇曲霉
  • 1篇电泳
  • 1篇毒株
  • 1篇序列同源性
  • 1篇真菌
  • 1篇真菌病毒
  • 1篇真菌噬菌体
  • 1篇噬菌体
  • 1篇同源
  • 1篇同源性比较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梁平彦
  • 6篇周淑敏
  • 5篇陈开英
  • 3篇全勇
  • 1篇刘宏迪

传媒

  • 2篇微生物学报
  • 1篇病毒学报
  • 1篇病毒学杂志
  • 1篇真菌学报
  • 1篇第三届全国真...

年份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我国和欧美洲栗疫菌低毒株dsRNA同源性比较被引量:9
1994年
在发现我国栗疫苗(Cryphonectria parasitica=Endothia parasitica)含dsRNA低毒力菌株基础上,分别以国内菌株EpC140和EpC32、欧洲低毒株Ep713的dsRNA为探针,同欧洲、美洲及亚洲低毒力菌株dsRNA进行分子杂交,结果表明亚洲株同欧洲株之间有序列同源性,同美洲株之间无序列同源性.
全勇梁平彦陈开英周淑敏
关键词:栗疫菌同源性DSRNA
栗疫菌低毒力菌株dsRNA的分离及转移被引量:7
1992年
自云南、广西、江苏、浙江、河北、京郊六个省市的板栗树(Castanea mollissima)溃疡斑上分离了栗疫菌(Endothia parasitica)160株,进行了 dsRNA 的提取及其毒力测定,获得两株含 dsRNA 的低毒力菌株(H),其毒力与带有起源于欧洲的 dsRNA 的低毒力菌株比较相近.比较国内菌株与欧洲低毒力菌株的 dsRNA 电泳谱带,示有共同分子量为5×10~6或6.2×10~6的电泳带。与正常毒力菌株(V)混合接种能显著降低致病力。这是欧美大陆发现低毒力菌株后,亚洲地区的首次报告。以5株具有欧洲 dsRNA 的低毒力菌株作为供体,与云南、江苏、浙江的10株毒力菌株配对,16%(8/50)的毒力菌株发生形态变化,dsRNA 转入后毒力明显降低。结果表明,国内毒力菌株可以接受欧洲低毒力因子——dsRNA 并转变为低毒力菌株。
梁平彦陈开英周淑敏全勇刘宏迪
关键词:栗疫菌DSRNA基因转变
来源不同V-C组不同的小麦全蚀病菌病毒的特性被引量:2
1989年
从地理位置不同,V—C组不同的13株小麦全蚀病菌中分离到直径23—36纳米的病毒。聚丙烯酰胺凝脉电泳表明这些菌株中的病毒dsRNA的组分及分子量不同。泰安株病毒有分子量为3.45,2.95,1.60,1.52,1.30,1.25,1.15,1.00,<1.00×10~6的9个dsRNA,而浙江、湖北菌株仅有一个组分、分子量为3×10~6。多数病毒衣壳多肽的的分子量为66×10~3—73×10~3。泰安菌株与烟台菌株病毒抗血清除与张家口菌株、青海菌株无反应外与其它菌株病毒均有反应,但在免疫双扩散中抗血清的滴定度不同。
梁平彦周淑敏陈开英
关键词:小麦全蚀病病毒特性
栗疫菌低毒力dsRNA与真菌病毒dsRNA的序列同源性被引量:1
1995年
以我国栗疫菌[Cryphonectria(=Endothia)parasitica]低毒力菌株EpC140(广西)的[γ─ ̄32P]ATP末端标记dsRNA作探针,与5种真菌病毒dsRNA进行分子杂交。探针可与紫孢侧耳病毒(Pleurotussepidusvius)和小麦全蚀菌病毒(Gaeuman─nomycesgraminis·virus)的dsRNA杂交,但不能与黑曲霉病毒(Aspergillusnigervirus)、产黄青霉病毒(Penicilliumchrysogenumvirus)和稻瘟菌病毒(Pyriculariaoryzaevirus)的dsRNA杂交。当以低毒力菌株EpC32(云南)作探针时,结果相同。
梁平彦全勇周淑敏
关键词:同源序列DSRNA栗疫菌真菌噬菌体
曲霉和青霉属内杂种和新株的蛋白质电泳图谱比较
梁平彦陈开英周淑敏
关键词:蛋白质曲霉属杂种青霉属电泳
曲霉和青霉属内杂种和亲株的蛋白质电泳图谱比较被引量:3
1991年
曲霉属内黑曲霉(Aspergitlus niger)与米曲霉(A.oryzae)具有特征明显不同的可溶性蛋白质电泳图谱,其种间杂种具有双亲的部分或全部电泳带并与黑曲霉相近。来自杂种Ⅰ的多数分离子电泳带与黑曲霉相近,只有一个分离子产生米曲霉的电泳带并具有米曲霉的遗传特性。青霉属内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与展青霉(P.patulum)种间及种内不同菌株间的电泳图谱基本相同,种内或种间杂种具有双亲的电泳带。结果讨论了蛋白质图谱分析的意义。
梁平彦陈开英周淑敏
关键词:曲霉青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