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楠

作品数:36 被引量:179H指数:10
供职机构: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小蠹
  • 11篇云南松
  • 10篇切梢小蠹
  • 10篇纵坑切梢小蠹
  • 8篇松小蠹
  • 7篇松纵坑切梢小...
  • 6篇害虫
  • 5篇松毛虫
  • 4篇山松
  • 4篇文山松毛虫
  • 4篇毛虫
  • 3篇拟青霉
  • 3篇青霉
  • 3篇蓝桉
  • 3篇粉拟青霉
  • 3篇成虫
  • 2篇地下害虫
  • 2篇多角体
  • 2篇多角体病毒
  • 2篇油茶

机构

  • 32篇云南省林业科...
  • 3篇江川县林业局
  • 2篇西南林学院
  • 2篇云南省林业科...

作者

  • 33篇周楠
  • 12篇李丽莎
  • 12篇陈鹏
  • 8篇赵涛
  • 7篇李浩然
  • 7篇泽桑梓
  • 5篇刘宏屏
  • 4篇张立新
  • 4篇槐可跃
  • 3篇祁荣频
  • 3篇邓建宇
  • 3篇胡光辉
  • 3篇毋亚梅
  • 3篇蒋昭龙
  • 3篇刘嘉宝
  • 3篇季梅
  • 2篇舒凝碧
  • 2篇王宏虬
  • 2篇王海林
  • 2篇闫争亮

传媒

  • 10篇云南林业科技
  • 7篇西部林业科学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协20...
  • 2篇2005年中...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西南林学院学...
  • 1篇林业调查规划
  • 1篇林业实用技术
  • 1篇云南省昆虫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4篇2000
  • 3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3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松纵坑切梢小蠹预测预报研究被引量:8
1997年
纵坑切梢小蠹预测预报研究,采用聚集信息素诱集法、有效虫口基数法、云南松物候观测法进行发生期及发生量中短期测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发生期及发生量的计算机测报模型。确定蠹害林分内平均受害梢率4.7%,平均受害株率5.1%,平均枯死率0.5%为蠹害林分的防治指标临界值,在此指标下,可以不进行防治;根据发生量测报方法及防治指标在小蠹发生区进行多点测报即可确定小蠹发生区。
李丽莎刘宏屏周楠蒋昭龙槐可跃郎南军王海林王宏虬
关键词:纵坑切梢小蠹云南松
中国油茶林害虫和螨类及其天敌研究综述被引量:20
2013年
就中国各油茶产区油茶林的害虫和螨种类、分布、为害状况及其天敌种类资源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危害我国各油茶产区油茶林的害虫种类达323种,隶属于8目58科,螨类3科6种,其优势种包括鳞翅目、同翅目和鞘翅目在内的20多种。油茶林害虫和螨类在华中、华东丘陵区有9目57科304种;华南丘陵区有9目59科257种;西南高山区有9目56科241种;西北边缘区有7目24科45种。油茶林害虫和螨类对油茶的叶、芽梢、茎干、根、花和果实部位进行危害。其天敌种类有668种。华中、华东丘陵区有昆虫天敌10目51科338种,其余各类天敌86种;华南丘陵区有昆虫天敌6目30科176种,其余各类天敌23种;西南高山区有昆虫天敌9目45科287种,其余各类天敌41种;西北边缘区有昆虫天敌5目10科26种,其余各类天敌7种。
刘凌泽桑梓季梅闫争亮周楠陈福
关键词:油茶害虫为害状况天敌
虫生真菌粉拟青霉生产工艺被引量:2
2006年
对虫生真菌粉拟青霉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步骤、方法,各个生产环节中的质量检测以及产品的包装、贮存、运输进行了详尽论述,为该菌的规模化生产及其防治应用作参考。
泽桑梓周楠刘宏屏陈鹏李浩然
关键词:虫生真菌粉拟青霉生产工艺
利用云南松物候测报松纵坑切梢小蠹发生期的研究被引量:4
1997年
1994~1995年,在大理州祥云县下庄乡云南松中龄林内选定30株样木,进行云南松物候与相应小蠹虫虫情观察。结果为:发生期与物候的相关值为0.9732,发生期与温度的相关值为0.8805,发生期与湿度的相关值为0.8886。因此利用物候作为发生期的测报指标是可行的。
槐可跃李丽莎周楠朱国顺
关键词: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发生期
质型多角体病毒粉剂对文山松毛虫的毒力测定
应用1000万PIB/g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punctatus wenshanensis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DPWCPV)可湿粉剂,对2~3龄文山松毛虫进行毒力测定。结...
周楠陈鹏泽桑梓胡光辉周光碧刘素荣吴登奎金健刘丽秦双勇
关键词: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LD50
文献传递
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触角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18
2000年
对松纵坑切梢小蠹转干、转梢期雌、雄成虫触角的扫描电镜观察 ,了解触角的表面结构、形态特征 ,初步确定了触角上的 5种感器类型、数量及分布特点 ,其中芽形、锯齿形感器是两种新发现的感器种类 .
毋亚梅周楠张立新刘嘉宝蒋昭龙
关键词: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感器扫描电镜
松毛虫CPV可湿性粉剂防治文山松毛虫试验
1 试验材料和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云南松纯林,试验小区每个重复在同一个坡面,四个重复的坡向分别是东南、西南和坡顶。试验林地云南松株高一般3m左右,多数分布均匀,平均密度1500株/hm2左右,...
周楠吴登奎胡光辉陈鹏泽桑梓杨琼
关键词:文山松毛虫降雨量平均温度可湿性粉剂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CPV
文献传递
松纵坑切梢小蠹酯酶同工酶研究被引量:7
2000年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研究了松纵坑切梢小蠹 (Tomicuspiniperda)各虫期及不同性别酯酶同工酶 (Est)的酶谱 ,从多次实验中求出松小蠹酯酶同工酶的相对迁移率 ,并用昆虫酯酶同工酶来分析昆虫的行为活动 ,此项研究尚属首次。研究结果表明 ,松小蠹酯酶同工酶具有 5~ 7条谱带 ,Est4和Est5是松小蠹酯酶同工酶的特征谱带 ;在不同的发育时期 ,Est1~Est3和Est6~Est7的酶带数和酶活性强弱有所不同 ,成虫聚集时 ,有较明显的Est3、Est6和Est7谱带 ;通过聚集化合物对梢上 (非聚集时期 )成虫的刺激试验 ,证实聚集化合物能够诱导松小蠹体内的酯酶同工酶发生变化。说明松小蠹Est同工酶的差异与其聚集行为活动有较密切的关系 ,松小蠹聚集行为是受体内酶作用的结果。获得松小蠹Est对聚集化合物刺激作用较敏感的结论。
周楠毋亚梅刘嘉宝张立新
关键词:松纵坑切梢小蠹酯酶同工酶松树害虫
松小蠹综合控制技术研究被引量:18
2004年
为达到持续控制纵坑切梢小蠹(简称松小蠹)危害的目的,进行了松小蠹与云南松林分之间的关系、抚育间伐控制蠹害效果、蠹害木清理技术、聚集信息化合物引诱剂筛选及林间引诱技术、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系列松小蠹综合控制技术研究。通过研究,初步探明了云南松林分与松小蠹危害之间的关系及受害林分内害虫的演变情况;证实了松小蠹生活史中姐妹代的存在,摸清了姐妹代各虫态出现的时期、种群数量,为松小蠹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筛选出4种效果较好的引诱剂配方及两种可供推广的诱捕器,研究了引诱剂林间引诱、测报方法及应用粉拟青霉菌杀虫剂防治扬飞期成虫技术,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松小蠹综合控制措施。
李丽莎刘宏屏周楠赵涛陈鹏李浩然王海林雪玲王宏虬张瑆卢南
关键词:松小蠹控制技术云南松生活史
松小蠹聚集信息化合物引诱效果测定被引量:15
2000年
采用四臂嗅觉仪进行寄主和虫体聚集信息化合物对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的引诱活性测定。根据不同浓度各种单组分及复组分聚集信息化合物对不同时期成虫的引诱结果,认为供试的各种单组分化合物均有一定的引诱作用,但以复组分化合物的引诱效果较好,其中又以虫体和寄主信息化合物复配的效果最好。成虫梢转干时期是对聚集信息化合物最敏感的时期。初步确定了能够较好引起松小蠹成虫聚集行为的4种复组分聚集信息化合物引诱剂为MBXS+APX、APX+YS、MBXT +APX和APX+BPX+YS,引诱率分别达到87.4%、84.2%、82.8%和81.4%。适用时期为松小蠹成虫梢转干(11~2月)阶段。
周楠李丽莎赵涛邓建宇
关键词: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虫情监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