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豪爽
- 作品数:30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洛阳师范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黄河东流去》文化价值探寻被引量:2
- 2004年
- 十在《黄河东流去》中,从文化的视角切入,描绘了中原乡土的日常生活状态与风俗习惯,反映了中原农民的心理素质、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并透过中原地域文化辩证地思考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现了支撑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延续和发展的精神道德力量,即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坚忍品格;重视人格与道德教育的伦理精神;家族本位主义的价值观。
- 徐其超吕豪爽
- 关键词:《黄河东流去》文化视角中原文化传统文化
- 昭示与启迪——茅盾文学奖之少数民族获奖作家作品论被引量:7
- 2005年
- 《黄河东流去》、《穆斯林的葬礼》和《尘埃落定》作为茅盾文学奖推举出的当代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学文本,在横向上共同显示了独特的文化视角和巨大的文化涵量,艺术呈现了少数民族作家对本民族文化所特有的批判与皈依的两难情结,在纵向上体现了随创作主体民族意识逐步自觉而来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样态的历史流变与发展趋势,从而以对话和建构并重的应对策略给处于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中国文学的发展以启示。
- 徐其超吕豪爽
- 关键词:茅盾文学奖民族文化
- 执着于一方水土的故乡守望者——石舒清论被引量:1
- 2010年
- 回族作家石舒清坚持以自己的创作展现故乡西海固,反映生存于那里的回族的历史变迁、情感生活与文化要义,以对故土、母族的坚守抵达对文学纯净性的坚守。这种以"坚守"为特色的创作姿态对当下许多少数民族作家的文化取向选择与文化身份建构具有极强的代表意义。
- 吕豪爽
- 关键词:坚守故土
- 黄河文化孕育滋润下的乡村图景——对几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文化解读
- 2010年
- 同为黄河文化哺育之下的作家及其文学创作的共性在六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得以显示:黄河文化的农业本源酝酿了作家对乡土的眷恋,以儒学为主导的文化格局培养了他们的现实关怀品格,而传统的文化精神铸就了他们的平民意识与道德意识,文化转型则不断地增强着作品的理性思辨色彩。
- 吕豪爽
- 关键词:乡土情结
- 文化超越与审美创新
-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从古至今都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坛纷繁多样的新时期亦是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黄金期,尤其是小说体裁已经呈现出由边缘向前沿挺进的趋势。与创作领域兴起的波澜不甚协调的是相应的评论与研究的相对沉寂。在本土文化...
- 吕豪爽
- 关键词:少数民族小说文化姿态主题话语艺术创新
- 探索无止境——余华风格变迁谈
- 2002年
- 余华90年代风格的转变是其在现代与传统之间不断继承,不断超越的结果。在90年代的作品中,余华放弃了先锋的冷酷与无情,但保持了叙述的克制与冷静;他抓住了人们对情感的推崇,又没有忽视“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审美传统;他让温情在自己的作品中得到默默的显现,这显然又将其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完成了又一个自我超越。这是余华90年代创作更具艺术魅力的终极原因,也是其90年代创作较之80年代创作的高明之处。这些都表明余华在创作之路上从未停止探索,而是始终处于自我不断超越的状态之中。
- 吕豪爽
- 关键词:余华小说
- 侉子群像首创与民族灵魂发现——论李准《黄河东流去》的历史价值被引量:9
- 2003年
- 李准的《黄河东流去》着意描写河南侉子的性格、气质 ,从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功能系统刻画中原乡土文化心态 ,从而较深刻地开掘了中华文化之内核和精神 ,彰显了中华魂、民族魂。作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 ,首次创造性、大规模地提供了侉子形象系列 ,揭示了中原农民总体特征。在侉子群像中一批具有一定典型性的人物均系回族 ,作品开创了蒙古族作家写回汉民族 ,通过多民族群体心灵展开大中华魂的先河。新时期伊始 ,农村题材小说的现实主义回归多体现在对农村生活和农民命运的真实反映 ,《黄河东流去》则注意展示心理精神。由于社会理想和价值尺度比较陈旧 ,作者对民族魂的开掘缺乏深度。
- 徐其超吕豪爽
- 关键词:李準《黄河东流去》民族精神长篇小说
- 向人性的深层挖掘——电视剧《焦裕禄》《我的父亲母亲》赏析
- 2023年
- 电视剧《焦裕禄》力图探寻焦裕禄之所以成为楷模的根源,书写和彰显人物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大爱。电视剧《我的父亲母亲》以子辈的口吻讲述父辈的故事,围绕人性与婚姻娓娓道来。两部电视剧在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的同时均着重向人性的深层挖掘,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寻找人们精神高尚或情感苦恼的根源。发现两剧的亮点和精髓,能够温暖抚慰观众,并给予人们以人生的教育和启迪。
- 吕豪爽
- 关键词:焦裕禄
- 文化超越与审美创新——中国新时期少数民族小说精品论
-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从古至今都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坛纷繁多样的新时期亦是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黄金期,尤其是小说体裁已经呈现出由边缘向前沿挺进的趋势.与创作领域兴起的波澜不甚协调的是相应的评论与研究的相对沉寂.在本土文化...
- 吕豪爽
- 关键词:少数民族小说文化姿态文学主题少数民族文学
- 文献传递
- 书写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学史——对少数民族文学融入现当代文学史的思考被引量:1
- 2010年
- 重写文学史在轰轰烈烈中取得一定实绩,但也存在不足和缺憾。汉民族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长期互动的文学史实和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现状逐渐将真正意义上的中华多民族文学史的编撰工作推向前台,探讨少数民族文学融入文学史框架的可行性途径,强调评价少数民族文学的合理性有效性尺度与标准,对最终抵达浑然汇通的多民族文学史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 吕豪爽
- 关键词:文学史少数民族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