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浩 作品数:16 被引量:46 H指数:4 供职机构: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钛缆固定结节肱骨头置换与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效果比较 2023年 比较PHILOS钢板手术与钛缆固定结节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效果。方法 收集自2016年12月-2021年5月间采用钛缆固定结节行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采用临近匹配方式筛选相同数量PHILOS钢板治疗患者,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资料、随访时Constant和VA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各纳入19例患者,两组间性别、年龄、手术侧、骨折类型等资料无明显差异,两组间除手术时长存在显著差异(P=0.040 < 0.05)外,术中出血及输血量、切口长度、Constant和VA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置换组Constant和VAS评分平均值优于钢板组。结论 应用钛缆固定结节方法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可收到与钢板内固定相当的手术效果。 崔路宽 王树辉 宋驰 刘浩 王大鹏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 人工肱骨头置换 钛缆 两种不同入路治疗PipkinⅠ型、Ⅱ型股骨头骨折的疗效比较 2014年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入路治疗Pipkin Ⅰ型、Ⅱ型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 从2005年3月至2012年3月对我院治疗的Pipkin Ⅰ型、Ⅱ型股骨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计16例,其中A组采用Smith-Petersen入路:Ⅰ型5例,Ⅱ型3例.B组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结合大粗隆截骨治疗:Ⅰ型4例,Ⅱ型4例.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种手术入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疗效评定结果.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A组91.25 min,B组74.38 min(t=3.306,P=0.005);平均出血量:A组261.25 mL,B组254.88 mL(t =0.278,P=0.785).本组病例随访时间为18~58个月,平均40个月.按照采用Thompson-Epstein疗效评定标准,A组优:2例;良:4例;可:1例.差1例.B组优:2例;良:4例;可:1例;差1例.结论 对于Pipkin Ⅰ型、Ⅱ型股骨头骨折采用Smith-Petersen入路、Kocher-langenbeck入路结合大粗隆截骨治疗均可取得满意疗效,后者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 刘阳 刘浩 吕锬 王涛 罗艳艳 吴文元关键词:股骨头 骨折 截骨术 手术入路 股骨转子间骨折新综合分类法有效性验证 2023年 目的验证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TF)新综合分类法的有效性。方法研究纳入616例ITF患者,男279例(45.29%),女337例(54.71%);年龄23~100岁,平均72.5岁。由2名骨科住院医师(研究者Ⅰ、Ⅱ)及2名高年资骨科医师(研究者Ⅲ、Ⅳ)各自间隔1个月,分别采用1996/2007版国际内固定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O/OTA)分型、2018版AO/OTA分型及新综合分类法,按随机顺序对616例患者CT影像资料进行分型。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估3种ITF分型方法在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一致性。结果4名观察者两次评估3种分型方法的观察者间一致性分析结果示,3种分型方法均具有较强的观察者间一致性;其中,新综合分类法κ值高于1996/2007版及2018版AO/OTA分型,且观察者的经验对分型结果有一定影响,低年资较高年资骨科医师观察者间一致性稍好。4名观察者对3种分型方法两次评估的观察者内一致性分析结果示,除观察者Ⅳ在2018版AO/OTA分型中一致性略高于新综合分类法外,其他3名观察者新综合分类法一致性更好。说明新综合分类法有较高可重复性,且高年资骨科医师观察者内一致性较低年资者更好。结论新综合分类法具有良好的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一致性,用其对ITF患者CT影像进行分型时具有较高的有效性;研究者的经验对3种分型方法结果有一定影响,经验丰富者其观察者内一致性更高。 崔路宽 刘浩 刘浩 范焕焕 王江静 王树辉 范焕焕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 有效性 一致性 腹直肌外侧入路联合3D镜像打印技术治疗不完全性髋臼双柱骨折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腹直肌外侧入路联合3D镜像打印技术在不完全性髋臼双柱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9年5月在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不完全性髋臼双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为21~65岁,平均45.6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单一腹直肌外侧入路。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X线及CT检查评估复位与固定质量,记录末次随访时Merle d’Aubigne and Postel评分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为(105.10±20.42)min,术中出血量为(150.50±20.50)mL,均无切口感染、腹壁切口疝、血管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X线及CT检查显示复位和固定效果满意。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患者在术后2.5~4个月(平均3个月)骨折愈合,末次随访时Merle d’Aubigne and Postel评分为(16.1±1.6)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79.6±11.1)分。结论经腹直肌外侧入路联合3D镜像打印技术治疗不完全性髋臼双柱骨折微创、精确,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避免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并可获得较好的髋关节功能。 刘阳 刘浩 刘成丽 吴文元 王峰 高乐才 潘浩关键词:髋臼骨折 外科手术 3D打印 青壮年隐匿性股骨粗隆间骨折1例 2020年 隐匿性骨折是指普通X线片难以诊断,但经CT或MRI检查可明确诊断,或经过一段时间骨折出现移位后方能发现的骨折。笔者于2019-04诊治1例青壮年隐匿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报道如下。1病例报道患者,男,39岁,主因“摔伤致左髋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1 d”入院。入院查体可见患者左髋部疼痛明显,患髋及左下肢活动受限,左下肢屈曲、外展、外旋呈被动体位,疼痛严重而不能翻身及活动,左下肢、左足感觉及运动功能正常,左侧足背动脉可扪及搏动。 崔路宽 刘浩 王树辉 王大鹏 赵均福 刘玉杰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隐匿性骨折 被动体位 髋部疼痛 足背动脉 替格瑞洛在急性心肌梗死多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效果 2024年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多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AMI多支病变患者1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78例、研究组78例。常规组PCI术前给予氯吡格雷,研究组PCI术前给予替格瑞洛。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心肌微循环指标[右冠状动脉帧数(RCA CTFC)、左前降支帧数(LAD CTFC)、左回旋支帧数(LCX CTFC)]、心肌损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小板聚集率、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通路相关基因(Wnt mRNA、β-catenin mRNA)、炎症指标及术后6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术后30 d的LVEDVI、LVESVI低于常规组[(55.34±5.24)ml/m^(2)比(65.79±6.32)ml/m^(2)、(32.63±2.74)ml/m^(2)比(36.22±3.38)ml/m^(2)]LVEF高于常规组[(57.32±4.25)%比(52.65±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研究组RCA CTFC、LAD CTFC、LCX CTFC均低于常规组[(19.11±3.03)帧比(24.35±3.56)帧、(18.75±2.14)帧比(22.74±3.03)帧、(16.52±2.06)帧比(21.14±3.18)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4 h CK-MB、CTn-I水平均低于常规组[(32.16±4.17)U/L比(45.23±5.39)U/L、(5.13±1.08)ng/ml比(7.68±1.2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4 h、30 d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术后30 d Wnt、β-catenin、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常规组[(1.03±0.30)比(1.59±0.35)、(2.06±0.37)比(1.12±0.33)、(124.36±18.63)ng/ml比(164.79±24.78)ng/ml、(20.28±3.32)ng/ml比(37.26±4.2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MACE发生率低于常规组(2.56%比11.54%,P<0.05)。结论 相较于氯吡格雷,AMI多支病变患者PCI术前给予替格瑞洛治疗的血小板 李小霞 刘浩 姚超然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多支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氯吡格雷 心肌损伤 心功能 遗传性多发骨软骨瘤病1例 被引量:3 2018年 笔者于2015-12诊治1例遗传性多发骨软骨瘤病,报道如下。1病例报道患者,男,27岁,因“左膝上部大腿前内侧疼痛约3个月”为主诉入院,患者自幼发现全身多发骨性突起,未经特殊治疗,近3个月来出现左膝上部大腿前内侧疼痛。入院查体:左肩部、双膝部、右腕部、双踝及右足趾多发骨性突起,质硬,无活动度,右膝上部大腿外侧突出明显,但无症状,右腕部可见尺偏屈曲畸形,与对侧相比明显增粗。X线片显示左下肢多发骨性突起。 崔路宽 刘浩 邓海峰 胡思斌 孙宏辉 郑继会 王景双 林亮关键词:骨软骨瘤病 遗传性 骨性突起 入院查体 病例报道 屈曲畸形 3D打印技术辅助下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评价3D打印技术辅助下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7-12手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44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的资料,对比分析3D打印技术(3D打印组)及常规手术(常规组)治疗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疼痛VAS评分及Majeed功能评分等,并评价2组骨折的复位质量。结果3D打印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透视次数与常规组相比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疼痛VAS评分、末次随访时Majee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73.9%,3D打印组为9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骨盆髋臼骨折,不仅提高了骨折复位质量及临床疗效,同时降低了手术创伤,有利于实现该型骨折的精准复位及损伤控制。 刘阳 吴新涛 刘浩 刘学 刘欢 王涛 吴文元关键词:髋臼 3D打印 解剖复位 骨折 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同侧骨盆和(或)髋臼骨折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股骨粗隆间合并同侧骨盆和(或)髋臼骨折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10-2022-09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15例股骨粗隆间合并同侧骨盆和(或)髋臼骨折患者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骨折侧别、致伤原因、股骨粗隆间骨折Evens分型、骨盆骨折Tile分型、髋臼骨折Judet-Letournel分型、合并损伤、治疗方式、受伤至手术时间、随访时间及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总结此类少见且复杂骨折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治疗效果。结果股骨粗隆间合并同侧骨盆和(或)髋臼骨折占同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1.19%(15/1260),其中男12例(80.00%),女3例(20.00%),年龄23~79岁,平均54.13岁。骨折侧别:左侧8例(53.33%),右侧7例(46.67%)。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0例(66.67%),平地摔伤2例(13.33%),交通事故伤2例(13.33%),重物砸伤1例(6.67%)。除2例平地摔伤患者外,其余13例均合并不同程度其他部位损伤。股骨粗隆间骨折按Evens分型:Ⅲ型2例(13.33%),Ⅳ型2例(13.33%),V型11例(73.33%)。9例合并骨盆骨折,4例合并髋臼骨折,2例同时存在骨盆环及髋臼骨折。骨盆骨折按Tile分型:A型2例(18.18%),B型2例(18.18%),C型7例(63.64%)。髋臼骨折按Judet-Letournel分型:前壁骨折3例(50.00%),前柱骨折1例(16.67%),后柱骨折1例(16.67%),后壁骨折1例(16.67%)。除2例未手术患者外,13例平均6(0~12)d后行手术治疗粗隆间及骨盆/髋臼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均予髓内固定,骨盆/髋臼骨折予钢板固定2例、外固定架固定3例,其余行非手术治疗。13例经13~29个月随访,平均21.50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49~94分,平均82.00分。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同侧骨盆和(或)髋臼骨折的发生率低,常为高能量损伤导致的复杂骨折,且以男性居多,此类骨折术前应综合评估患者病情,根据患者综合情况选择合适手术时机、切口与内固定物,术后短期效果较好� 崔路宽 刘浩 王江静 王树辉 吴琳琳 刘玉杰 李梅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盆骨折 髋臼骨折 同侧 髋关节后侧入路结合大粗隆截骨治疗PipkinⅣ型股骨头骨折 2014年 目的:探讨髋关节后侧入路结合大粗隆截骨治疗Pipkin IV型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至2012年10月采用髋关节后侧入路结合大粗隆截骨治疗Pipkin IV型股骨头骨折患者共8例。其中男5例,女3例。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时间为18~58个月,平均36个月。按照采用Thompson-Epstein疗效评定标准,优:3例;良:3例;可:2例。结论:髋关节后侧入路结合大粗隆截骨治疗PipkinⅣ型股骨头骨折可获得充分的显露,并为股骨头的复位、固定提供极大方便,损伤相对较小,对股骨头血运影响小,效果良好。 刘阳 刘浩 王涛 石晶 文元 高乐才 明星 王峰关键词:股骨头 骨折 截骨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