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斌
- 作品数:13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Real-timePCR在GB/T 4789.4-2010中的应用
- 2016年
- 通过应用Real-timePCR检测,提高沙门氏菌的检出率;同时简化实验程序,减少工作量,为可能发生的食物中毒尽早提供实验依据。选取2014、2015年国家食品风险监测标本。标准组按照GB/T 4789.4-2010进行沙门氏菌检测;实验组取GB/T 4789.4-2010中规定的第一次增菌液进行Real-timePCR,若阳性继续按照GB/T 4789.4-2010后续步骤检测,若阴性则直接报告结果。共检测370个标本,共检出沙门氏菌5株,标准组与实验组检测结果一致,符合率100%。通过应用Real-timePCR,可以为目的菌检出提供导向作用,有助于提高其检出率;对于PCRReal-timePCR阴性的标本,可提前3-4d直接报告,缩短了实验周期;由于后续只针对Real-timePCR阳性标本进行检测,减少了实验者的工作量,节约了阴性标本后续检测的实验试剂。
- 刘万静李湘平刘斌杜冬冬屈娅荣李海燕周惠萍
- 关键词:沙门氏菌REAL-TIMEPCR
- 2012-2014年安康市食品风险监测概况被引量:5
- 2016年
- 调查分析安康市食品污染状况,预防食物中毒暴发流行。按照《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采样、检测、保存菌株、网络报告。共计监测672份样品,检出致病菌50株,总检出率7.44%。检出沙门、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大肠杆菌O157∶H7,检出率分别为0.17%、3.21%、2.87%、6.76%、0.83%;阪崎肠杆菌、致泻大肠杆菌、大肠杆菌O104∶H4、志贺氏菌均未检出。安康市食品致病菌污染状况复杂,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较高,尤其应注意单增李斯特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 刘万静刘斌李湘平屈娅荣周慧萍杜东东
- 关键词:食物中毒单增李斯特菌
- 2011年安康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 2013年
- 目的全面了解安康市健康人群的麻疹免疫情况,为制定科学的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市10个县(区)按年龄随机抽样2 107名健康人为调查对象,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进行麻疹IgG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共调查2 107名健康人,其中抗体阳性者1 791人,阳性率85.00%。结论本市麻疹抗体水平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由于不同年龄组、地域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故而在现行免疫程序基础上应有针对性地加强一定年龄组的免疫接种工作。
- 杜冬冬刘斌周惠萍成娉婷汪红梅
- 关键词:麻疹抗体水平
- 安康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了解安康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安康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0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3 81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9.70/10万。2009年与2010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45.41/10万和93.98/10万,2010年手足口病年报告发病率高于2009年(χ2=17.27,P=0.00)。病例年龄的中位数为2.56岁,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85.56%;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占报告发病总数的87.65%;男性年均发病率为114.19/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为53.52/10万,男性发病高于女性(χ2=21.43,P=0.000)。结论安康市手足口病发病以幼儿为主,高发季节主要在3~7月份,重点人群为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
- 原凌云闫小兰周玲周以军刘斌
-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 安康市2010-2012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分析安康市2010—2012年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安康市报告的所有重症手足口病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样品采集,用RT—PCR法对患者标本进行总肠道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的特异性核酸检测。结果2010—2012年安康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599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4.72/10万,其中重症病例52例,死亡1例。重症病例主要集中在4—7月和11~12月,年龄主要集中在3岁以下儿童(占78.85%),居住地为农村的40例(76.92%);从发病到初次就诊平均时间0.54d,从发病到诊断为重症2.86d;初次就诊者32例未诊断出手足口病,村(个体)诊所和乡镇(社区)医院占81.26%;临床表现以发热和皮疹为主;实验室EV71检测率为42.31%,其他肠道病毒检测率为9.62%,CoxA16检测率为1.92%。结论加强基层培训、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加强疾病的监测、做好重症手足口病救治工作是防治重症手足口病的关键。
- 周玲周以军刘斌原凌云金华英张永英蒋定康杜东东
-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 安康市2013-2014年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 2016年
- 目的分析2013-2014年安康市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为该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安康市10个区、县送检的手足口病(HFMD)患者临床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共检测标本1 113份,其中489份肠道通用型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为43.94%;EV71阳性率为31.90%(156/489),Cox Al6阳性率为23.72%(116/489);其他肠道病毒阳性为44.38%(217/489)。不同性别间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2,P<0.05),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结论 2013年和2014年HFMD主要流行病原均为其他肠道病毒,应加强手足口病病原监测,并对其他肠道病毒的进一步分型检测。
- 杜冬冬刘斌王朵刘万静屈娅荣原凌云
- 关键词:手足口病
- 2012-2014年安康市流感病毒分离结果及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对安康市2012-2014年流行期流感病毒进行分离鉴定及分析,了解安康市流感流行动态,探索流行规律。方法采集流感样病例(ILI)的咽拭子标本先用real-time PCR检测,阳性标本用狗肾传代细胞(MDCK)进行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方法(HI)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结果 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共监测1所哨点医院ILI咽拭子标本905份,其中PCR阳性171份;分离出流感病毒97株,其中新甲型H1N1 62株,季节性A(H3N2)11株,B型(yamagata)24株。结论 2012-2014年流感流行季节中安康市流行的优势毒株为新甲型H1N1,12月至次年1月为流行高峰,有其他型别的交替流行。
- 杜冬冬刘斌吴建平周惠萍李湘平刘万静原凌云
- 关键词:流感病毒MDCK细胞
- 2016-2018年安康市流行性感冒病原学监测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分析安康市2016-2018年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监测数据,了解流感流行情况,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6-2018年安康市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为研究对象,采集咽拭子,利用Real-time PCR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2016-2018年共检测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样本5774份,核酸阳性1113份,平均阳性率为19.28%。共报告流感样病例24761例,0~4岁组就诊比例(ILI%)最高(55.52%),60岁以上组ILI%最低(4.98%),各年龄组流感样病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207,P<0.05)。从核酸阳性分布来看,0~4岁组阳性占比最高(34.95%),60岁以上组占比最低(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15,P<0.05)。结论安康市流感好发人群为学龄儿童,各年优势流行株不同,呈交替流行,流行末期被原优势毒株替代。应不断加强流感监测和健康教育宣传,建议易感人群接种流感疫苗,以防流感暴发。
- 杜冬冬刘斌史伟屈娅荣李湘平李海燕刘万静原凌云焦欢
- 关键词:流感病毒病原学流行性感冒流感样病例流感疫苗
- 实时定量荧光PCR快速鉴定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建立实时定量荧光PCR法(real-time PCR)快速鉴定食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方法选取2016年国家食品风险监测样本134例与模拟灭活LM样本10例,采用GB/T4789.30-2010与real-time PCR方法同步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结果共检测食品134份,包括肉制品、水产品、快餐和即食食品等。共检出8株LM,检出率为5.97%。以GB/T4789.30-2010为金标准判断,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样本中LM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达到100%。模拟灭活LM样本real-time PCR方法检出率为100%,标准法检出率为0%。结论本方法可以简化实验程序,减少工作量,节约检测试剂,为可能发生的食物中毒尽早提供实验依据。
- 刘万静刘斌李湘平李海燕石红吴友伟答嵘
-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实时定量荧光PCR食品
- 2015~2016年安康市食物中毒检测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回顾分析2015~2016安康市食物中毒事件,总结安康市事物食物中毒特点。方法收集安康市的中毒事件的纸质材料进行分析。参考GB 4789-2016《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WS271-2007《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和WS289-2008《霍乱诊断标准》等试验方法对食物中毒样本进行检测。结果 2015~2016年安康市发生食物中毒事件14起,1起为有机磷中毒,其余13起均为食源性致病菌中毒。检出致病菌4种16株,分别是:沙门氏菌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蜡样芽胞杆菌3株;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A、EHEC、EAEC、EIEC各1株。结论安康市食物中毒多以细菌性为主,污染的致病菌种类多且致病性强。
- 刘万静刘斌李湘平
- 关键词:食物中毒食源性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