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新生儿
  • 5篇哮喘
  • 5篇儿童
  • 4篇水肿
  • 4篇脑水肿
  • 4篇患儿
  • 4篇感染性脑水肿
  • 3篇蛋白
  • 3篇电图
  • 3篇新生大鼠
  • 3篇血浆
  • 3篇窒息
  • 3篇水通道
  • 3篇水通道蛋白
  • 3篇水通道蛋白4
  • 3篇通道蛋白
  • 3篇细胞
  • 3篇脑电
  • 3篇脑电图
  • 3篇内毒

机构

  • 18篇江苏大学附属...
  • 6篇镇江医学院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江苏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作者

  • 24篇凌亚平
  • 11篇金胜利
  • 6篇李玉勤
  • 4篇王锁英
  • 3篇吴建农
  • 3篇宋韶鸣
  • 2篇左士瑛
  • 2篇唐炜
  • 2篇卢小东
  • 2篇王秋霞
  • 2篇卢红艳
  • 1篇汪毅
  • 1篇金胜利
  • 1篇李国民
  • 1篇姜小娣
  • 1篇肖德生
  • 1篇相虹
  • 1篇刘尉
  • 1篇束静
  • 1篇束静

传媒

  • 3篇江苏医药
  • 2篇镇江医学院学...
  • 2篇交通医学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哮喘与肺部疾...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江苏省第十三...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 2篇199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2例的产科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分析32例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产科危险因素。方法收集32例ARDS足月新生儿(观察组)和32例产科无症状新生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性别构成比、胎龄、分娩方式、胎膜早破、宫内窘迫、羊水吸入、生后窒息、出生体质量、孕母年龄、母妊娠糖尿病、母孕期其他合并症等相关资料,回顾性分析足月新生儿ARDS发病的产科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和羊水吸入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窒息和羊水吸入可能是足月新生儿ARDS的发病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窒息和羊水吸入是足月新生儿ARDS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需要重视积极预防和有效处理宫内窘迫和羊水吸入。
王秋霞卢红艳相虹凌亚平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羊水吸入新生儿
肺炎患儿血浆抗利尿激素水平及其临床价值的探讨
1997年
有报道,多种小儿胸肺疾患可并发抗利尿激素(ADH)的异常分泌增多,并可导致体内水份潴留和低钠血症。肺炎为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关于肺炎患儿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变化目前国内较少报道,本文测定了20例肺炎患儿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变化,并就ADH异常分泌增多在临床上的价值进行探讨。 1.对象和方法 1.一般资料:观察组20例,均符合临床上肺炎的诊断标准,男12例,女8例,年龄6月~6岁(3.4±1.6岁)。对照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1~7岁(3.6±1.2岁)。
凌亚平刘尉毛朝明
关键词:肺炎儿童抗利尿激素
AQP4在幼年大鼠感染性脑水肿中的作用机制
2009年
目的观察内毒素致幼年大鼠感染性脑水肿后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变化。方法将50只幼鼠随机分为内毒素组(40只)和对照组(10只)。建立内毒素致大鼠感染性脑水肿模型,于术后6h、12h、24h和48h处死动物,分别行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率的测定,以伊文思兰含量判定血脑屏障通透率,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和RT-PCR技术检测脑组织内AQP4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内毒素组脑组织含水量和伊文思兰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内毒素注射后6h时,脑组织中AQP4的表达明显增加,12h时达高峰,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感染性脑水肿后脑组织中AQP4的表达增加,且与脑组织含水量和BBB的破坏呈正相关。
李玉勤金胜利凌亚平
关键词:水通道蛋白4脑水肿内毒素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辅助治疗儿童哮喘53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期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吸人糖皮质激素及β2受体激动剂临床疗效已得到验证。但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儿童哮喘经常规治疗取得缓解停药后存在复发率较高的缺陷。白三烯类介质(Leukotrienes,LTS)是强效的炎前介质,参与炎症、变态、哮喘等的发病过程。几乎可以诱导哮喘患儿的所有病理表现,研究表明阻断白三烯的作用可以控制和减少哮喘的发作。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同时具有气道抗炎活性和支气管扩张作用,可预防和治疗轻到中度哮喘发作。改善哮喘患儿的肺功能。
束静凌亚平
关键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儿童哮喘疗效观察慢性呼吸道疾病Β2受体激动剂支气管扩张作用
急性喘息发作患儿血浆中血管紧张素活性的变化
1998年
凌亚平左士瑛
关键词:喘息发作哮喘儿童血浆
儿童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相关性,以及血清中IL-4、sIL-2R表达情况。方法镇江地区100例哮喘发作期患儿作为观察组,100例正常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观察组患儿MP抗体阳性68例,将其随机分为阿奇霉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4例,观察治疗1周后缓解期患儿血清IL-4、sIL-2R水平的表达。结果 (1)观察组患儿MP-IgM阳性率为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P<0.01),MP-IgM阳性率以学龄儿童最高(P<0.01);(2)观察组治疗前IL-4和sIL-2R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后和对照组血清中的表达水平(P<0.005),常规治疗组IL-4和sIL-2R血清中的表达水平高于阿奇霉素治疗组(P<0.005)。结论 MP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相关,且学龄儿童为MP感染好发年龄段;IL-4、sIL-2R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相关;阿奇霉素治疗有效。因此所有支气管哮喘发作时明确合并MP感染后,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是首选药物,通过检测细胞因子对于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治疗和病情的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唐炜金胜利凌亚平
关键词:支原体感染哮喘咳嗽儿童
新生儿肺出血机械呼吸支持治疗的临床应用
2000年
凌亚平束静
关键词:新生儿肺出血
血清脂蛋白(a)升高的临床意义
2001年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 (a)的临床意义。方法 :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脂蛋白的水平 ;胶乳凝集试验测定CRP。结果 :炎症组中CRP升高者、免疫组的血清蛋白 (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炎症组中CRP升高者较CRP正常者的血清蛋白 (a)水平亦升高 ( 0 .0 1

0 .0 5 )。结论 :血清脂蛋白 (a)的升高与CRP有一致性 ,可作为一种急性反应相蛋白 ,对疾病的判断有一定意义。

金胜利凌亚平汪毅
关键词:脂质
60例脑性瘫痪儿童视频脑电图的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分析视频脑电图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国际10/20系统电极放置法,对60例脑瘫患儿进行清醒、睡眠等状态的视频脑电图检查,分析脑电图异常特征与患儿脑瘫类型的相关性。结果 60例脑瘫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为76.67%(46/60),其中痉挛型脑电图异常率最高85.37%(35/41),痉挛型脑瘫中并发癫痫的比例为46.34%(19/41)。结论脑瘫患儿脑电图异常率高,脑电图异常特征能帮助判断脑损伤部位、是否并发癫痫及明确发作类型,有助于反映患儿神经系统的功能状况。
李玉勤凌亚平于明
关键词:脑性瘫痪视频脑电图儿童
银杏提取物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评价银杏提取物 (extract of ginkgo biloba,EGB)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 方法 将 4 6只 SD新生大鼠分为 4组 :缺氧缺血组 (n=30 ) ,EGB治疗组 (n=2 4 ) ,生理盐水组 ,假手术组 (n=6 ) ,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模型 ,再给氧后 2、2 4、4 8、72、16 8h后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 HE染色 ,观察不同时间肝组织粘附分子 1(ICAM- 1)的表达、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肝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并腹腔注射梯度剂量的 EGB治疗 ,以生理盐水和段手术作对照。 结果 肝微血管内皮细胞 ICAM- 1的表达于再给氧后 2 4 h免疫反应开始增加 [(5 2 .5±17.0 ) % ],4 8h达高峰 [(76 .5± 11.9) % ](H =2 3.9,P<0 .0 1) ,16 8h恢复正常 [(6 .9± 4 .3) % ],同时中性粒细胞浸润也随之增加 ,在时程上与 ICAM- 1表达同步。 EGB组以 5 0 mg/ (kg· d)的剂量为最佳 ,当再给氧 4 8h后 ICAM- 1免疫阳性内皮细胞数 [(17.5± 14 .9) % ]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比同时间缺氧缺血组明显降低、肝细胞损伤减轻 (H =2 0 .8,P<0 .0 1;D=87,P<0 .0 5 )。 结论  ICAM- 1与缺氧缺血后肝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密切相关 ,5 0 m g/ (kg· d)的 EGB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肝损伤可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王锁英宋韶鸣吴建农金胜利凌亚平王志国
关键词:银杏提取物新生大鼠药物治疗窒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