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俞浩

作品数:118 被引量:861H指数:15
供职机构: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预防医学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2篇疾病负担
  • 30篇死亡率
  • 25篇发病
  • 18篇发病率
  • 16篇肿瘤
  • 15篇糖尿
  • 15篇糖尿病
  • 13篇多态
  • 13篇多态性
  • 13篇增殖物激活受...
  • 13篇伤残调整寿命...
  • 13篇过氧化
  • 13篇过氧化物酶体
  • 13篇过氧化物酶体...
  • 13篇过氧化物酶体...
  • 11篇恶性
  • 11篇恶性肿瘤
  • 10篇2型糖尿
  • 8篇血管
  • 8篇血压

机构

  • 108篇江苏省疾病预...
  • 23篇东南大学
  • 20篇苏州大学
  • 20篇常熟市疾病预...
  • 19篇南京医科大学
  • 16篇苏州市疾病预...
  • 8篇南京市疾病预...
  • 8篇淮安市疾病预...
  • 6篇北京大学
  • 4篇教育部
  • 3篇常州市疾病预...
  • 3篇南通市疾病预...
  • 3篇苏州市吴中区...
  • 3篇泰州市疾病预...
  • 2篇连云港市疾病...
  • 2篇无锡市疾病预...
  • 2篇宿迁市疾病预...
  • 2篇苏州工业园区...
  • 2篇徐州市疾病预...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作者

  • 109篇俞浩
  • 71篇周金意
  • 59篇武鸣
  • 43篇罗鹏飞
  • 38篇韩仁强
  • 30篇苏健
  • 16篇郭志荣
  • 16篇陶然
  • 14篇周正元
  • 14篇杨婕
  • 13篇陆艳
  • 10篇覃玉
  • 10篇陈秋
  • 10篇林萍
  • 9篇沈冲
  • 8篇顾淑君
  • 7篇张丽君
  • 7篇潘恩春
  • 6篇张宁
  • 6篇骆文书

传媒

  • 2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9篇中国肿瘤
  • 8篇中国慢性病预...
  • 7篇江苏预防医学
  • 7篇中华疾病控制...
  • 6篇中华预防医学...
  • 6篇现代预防医学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实用肿瘤学杂...
  • 2篇环境与健康杂...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中华内分泌代...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疾病监测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年份

  • 5篇2025
  • 11篇2024
  • 23篇2023
  • 12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20
  • 8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8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1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90—2019年江苏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疾病负担和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1990—2019年江苏省居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流行情况、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和危险因素,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19)数据,分别计算患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利用Joinpoint软件计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标化患病率、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运用人群归因危险百分比(PAF)估计不同危险因素导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比例。结果1990和2019年江苏省居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分别为4.83%、5.45%,死亡率分别为134.91/10万、80.99/10万,DALY率分别为2678.52/10万、1534.31/10万。1990—2019年标化患病率、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均呈下降趋势,AAPC分别为-0.90%、-5.28%和-4.70%(P<0.05)。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危险因素的归因顺位中,烟草使用占首位,其次为空气污染、职业暴露、亚适温和高BMI。与1990年相比,2019年可归因于烟草使用和高BMI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DALY比例有所增加。结论江苏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总体疾病负担呈下降趋势。对于有吸烟史以及高BMI人群应做重点防治和健康宣教,同时环境治理、注意亚适温和控制职业暴露因素也应作为防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
徐文超周孟孟丁梦珂俞浩朱政徐文国周金意
关键词:疾病负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伤残调整寿命年
血压是代谢综合征中对心血管疾病影响最大的组分被引量:3
2009年
背景代谢综合征(MS)能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其单个组分对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影响尚存在争议。目的评估MS各组分与心血管疾病的联系,寻找其中最主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组分。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江苏省多代谢异常和MS综合防治研究队列的资料,具有完整分析数据的对象共3598人(男:1451人,女:2147人)。MS诊断采用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3次指南标准,χ2检验和COX回归模型用于估计MS及其各个组分与心血管疾病的联系。结果在MS的5个组分中,仅血压和三酰甘油在两性中随年龄有增高趋势(P<0.05);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和心血管病家族史以及将MS组分代入模型互为调整,结果均显示仅血压升高和高三酰甘油是心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P<0.05),其中血压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对危险比最大,调整后相对危险比为2.34(95%CI:1.41~3.90);仅血压升高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高于无血压升高的MS患者。结论MS的各组分预测心血管疾病的能力不同,其中血压是MS中对心血管疾病影响最大的组分。
俞浩郭志荣胡晓抒周正元武鸣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血压心血管疾病
2010-2016年江苏省老年人群意外跌倒死亡流行特征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了解江苏省≥60岁老年人群意外跌倒死亡的流行特征和寿命损失情况,为制定我省预防跌倒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国疾病监测系统中2010-2016年江苏省死因监测数据,计算城乡、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意外跌倒死亡率及疾病负担指标: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PYLL)、潜在减寿率(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Rate, PYLLR)和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 AYLL)。年度变化百分比用于检验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 2010-2016年,江苏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加。意外跌倒是我省老年人群因意外死亡的首位原因。老年人意外跌倒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男、女和农村居民意外跌倒死亡率都呈逐年上升趋势(标化t_男=9.260,t_女=11.161,t_(农村)=13.931,三者P<0.001)。男性意外跌倒死亡的PYLL、PYLLR和AYLL都高于女性,农村居民总体高于城市居民。结论老年跌倒已成为江苏省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农村更为严峻。应将跌倒干预工作作为江苏省老年人伤害防控的优先领域。
俞浩罗鹏飞韩仁强林萍周金意
关键词:意外跌倒死亡率疾病负担老龄化
PPARα基因单体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分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基因3个多态位点(rs1800206、rs135539、rs4253778)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联。方法对820名研究对象(男270名,女550名)进行PPARα的基因多态性检测。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单体型关联分析。结果在显性模型中,携带162V等位基因(LV+VV)和携带1C等位基因(AC+CC)与EH的发生风险降低有关(OR=0.48,95%C10.40~0.64,P〈0.01;OR:0.75,95%C10.62~0.93,P=0.005)。在共显性模型中,162V杂合子(LV)和1c杂合子(ac)基因型和对应的野生型纯合子相比,可降低EH的发生风险(OR=0.48,95%C10.33~0.70,P〈0.01;OR=0.71,95%C10.56~0.88,P=0.003);相反,携带7C纯合子(CC)基因型是野生纯合子高血压发生风险的3.16倍(95%CI1.86~6.94,P=0.002)。A—G—V和C—G—V单体型(rsl35539,rs4253778,rs1800206)会降低EH发生风险(OR=0.56,95%C10.33~0.82,P=0.027;OR=0.53,95%C10.30~0.84,P=0.033)。结论PPARα基因的单体型A-G-V和C—G—V可能是EH的保护因子,可降低EH的患病风险,PPARα基因是EH的重要易感基因。
丁一郭志荣武鸣周正元陈秋俞浩骆文书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高血压单体型单核苷酸
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污染与泰州市居民死亡的关系分析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探讨大气颗粒物与泰州市居民非意外、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泰州市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的大气颗粒物化验结果及居民死亡数据,采用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模型,分别拟合单污染物模型和双污染物模型来分析泰州市大气颗粒物浓度与每日非意外、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关系。结果2016-2020年期间,PM2.5、PM10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3.60μg/m^(3)和71.58μg/m^(3)。单污染物模型研究表明四日移动平均滞后的PM2.5(lag03)和PM10(lag03)对非意外、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影响最大,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的浓度每升高10μg/m^(3),非意外死亡人数分别增加0.82%和0.54%,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分别增加1.40%和0.88%。PM2.5当日浓度PM2.5(lag0)和PM10两日移动平均滞后的PM10(lag01)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影响最大,PM2.5、PM10浓度每升高10μg/m^(3),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分别上升0.83%和0.68%。结论大气颗粒物浓度升高可能导致泰州市居民非意外死亡以及因呼吸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而死亡的风险上升,大气颗粒物对非意外死亡、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
田元睿俞浩赵小兰张德坤张艳秋黄鑫周永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时间序列
江苏省2013年60岁及以上人群被动吸烟与脑卒中疾病负担关系研究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分析江苏省≥60岁人群脑卒中疾病负担及其归因于被动吸烟造成的健康损失。方法利用2013年江苏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和死因监测登记资料,并结合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16)方法,计算因被动吸烟导致脑卒中的人群归因分值(PAF)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等指标。结果2013年江苏省≥60岁人群脑卒中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DALY和DALY率分别为718.15/10万、439.28/10万、1179602人年和9234.99/10万,其中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占总DALY的87.00%。脑卒中DALY和DALY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而且女性DALY(612084人年)和DALY率(9319.71/10万)均高于男性(567518人年、9145.33/10万)。江苏省≥60岁人群被动吸烟率为34.04%,PAF、归因DALY、归因DALY率和标化归因DALY率分别为3.88%、45769人年、358.12/10万和920.64/10万,其中男性分别为4.35%、24687万人年、397.82/10万、515.30/10万,均高于女性(分别为3.44%、21056人年、320.60/10万、405.34/10万)。结论江苏省老年人群脑卒中疾病负担沉重,其中被动吸烟对脑卒中疾病负担产生较大影响,应积极采取措施,推进脑卒中防控和二手烟暴露控制工作,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汪荃李莹范周全苏健韩仁强俞浩罗鹏飞周金意武鸣
关键词:脑卒中被动吸烟疾病负担伤残调整寿命年
江苏省糖尿病疾病负担及被动吸烟归因疾病负担研究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定量估计江苏省糖尿病疾病负担以及被动吸烟所导致的归因疾病负担。方法利用2013年江苏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死因监测数据,结合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比较风险评估方法,计算江苏省居民糖尿病及其归因被动吸烟的早死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等健康寿命损失指标。结果 2013年江苏省25岁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14. 24%,患病人数为712. 32万人,死亡率为17. 60/10万,死亡人数为8 800人。2013年江苏省25岁以上居民由糖尿病所导致的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of life years,DALY)为741 691人年,其中YLL为126 125人年,YLD为615 566人年,糖尿病主要引起伤残负担,YLD/YLL=4. 88。归因于二手烟的糖尿病死亡人数为779人,YLL、YLD、DALY分别为13 588人年、81 328人年和94 916人年。结论江苏省居民糖尿病疾病负担和归因于被动吸烟的疾病负担严重,应积极推动公共场所无烟环境的建设,倡导全民戒烟,并把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发生作为防控重点,降低糖尿病的疾病负担。
李莹汪荃范周全陈一佳俞浩苏健罗鹏飞周金意武鸣
关键词:糖尿病疾病负担被动吸烟
CYP24A1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女性乳腺癌的易感性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究CYP24A1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女性乳腺癌风险关联。方法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江苏省无锡市选取绝经后女性1134人(589例乳腺癌患者和545例非乳腺癌患者)。采取Sequenom MassARRAY平台对CYP24A1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2209314、rs2585428、rs2762941、rs3787555、rs4909959、rs912505和rs927650)进行分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CYP24A1多态性与乳腺癌的易感性,并采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方法分析位点-位点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CYP24A1基因的rs2209314、rs2585428、rs2762941、rs3787555、rs4909959、rs912505和rs927650在共显性、显性、隐性和相加模型下均未发现与乳腺癌存在统计学关联。在腰围<80 cm的人群中,rs2585428能降低乳腺癌风险(OR=0.64,95%CI:0.42~0.96),rs3787555也表现出相似关联(OR=0.58,95%CI:0.38~0.87)。同时rs2585428、rs3787555和rs4909959与腰围在乳腺癌发病风险存在交互作用。rs2209314、rs3787555和rs912505之间可能存在位点-位点之间的交互作用(P=0.0547)。结论在绝经后人群中,rs2585428和rs3787555与乳腺癌的易感性存在关联。
陈福星朱政崔岚俞浩韩仁强罗鹏飞周金意武鸣
关键词:腰围乳腺癌
1990年与2019年江苏省脑卒中疾病负担对比分析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比较江苏省居民1990年与2019年脑卒中及其亚型的疾病负担程度及危险因素归因的情况,为脑卒中的防控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中1990年和2019年江苏省的数据,估算江苏省居民脑卒中的患病率、死亡率、伤残损失寿命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ears of life lost,YLL)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DALY),并对其危险因素归因进行分析。利用Joinpoint 4.9.0.1软件计算各个指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of change,AAPC),分析其时间变化趋势。结果与1990年相比,2019年江苏省脑卒中的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分别下降36.17%和39.97%,然而标化患病率上升26.29%。1990—2019年,江苏省脑卒中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呈下降趋势(AAPC=-1.50%、-1.73%,t=-5.00、-9.53,P均<0.01),而标化患病率呈上升趋势(AAPC=0.82%,t=28.76,P<0.01)。脑卒中YLD在DALY中的占比由1990年9.05%增至2019年17.93%。1990年和2019年男性的标化死亡率、YLL率和DALY率均高于女性,标化患病率和YLD率则低于女性。在脑卒中不同亚型中,2019年缺血性脑卒中占比最大,约60%,与1990年相比,其标化DALY率上升了26.18%。2019年引起江苏省居民疾病负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大气颗粒物污染、钠摄入过多、吸烟和高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相较于1990年,室内固体燃料污染顺位下降,大气颗粒物污染顺位升高。结论江苏省脑卒中的疾病负担总体上有所下降,亚型缺血性脑卒中的负担增加。今后,应重点关注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将老年人作为重点关注人群,做好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加强早期筛查工作。
于金鑫俞浩罗鹏飞苏健范习康周金意武鸣
关键词: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疾病负担伤残调整寿命年
南京市大气臭氧浓度与肺癌死亡的时间序列分析
2024年
目的 探讨大气臭氧浓度(O_(3-8 h))对南京市居民肺癌死亡风险的影响及滞后效应。方法 收集南京市2013-2020年每日因肺癌死亡人数,收集大气污染物包括O_(3)的每日最大8 h浓度、细颗粒物(PM_(2.5))、可吸入颗粒物(PM_(10))、二氧化氮(NO_(2))、一氧化碳(CO)和二氧化硫(SO_(2))的日均质量浓度,以及日均气温、日均气压、日均风速等气象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用泊松分布和广义相加模型相连接的方法,控制长期和季节变化趋势、气象因素和“星期几效应”的影响,定量分析大气O_(3-8 h)对人群肺癌死亡的影响及滞后效应,计算大气O_(3-8 h)浓度每升高10μg/m^(3)时肺癌每日死亡数增加的超额危险度(excess risk,ER)及95%CI。并对不同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居民的肺癌死亡效应影响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2013-2020年南京市因肺癌累计死亡24 107例,平均每日死亡8例,男性占72.20%,女性占27.80%;大气O_(3-8 h)全年日均浓度中位数为92.11μg/m^(3),大气O_(3-8 h)与PM_(2.5)、NO_(2)、CO呈负相关(P<0.05)。在单污染物模型中,大气O_(3-8 h)浓度每升高10μg/m^(3),在滞后1 d(lag1)时对肺癌死亡风险影响最大,ER值为0.50%(95%CI:0.10%~0.90%),其他滞后天数及累积滞后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双污染物模型中,当纳入其他污染物(PM_(2.5)、NO_(2)、CO、SO_(2))时,大气O_(3-8 h)在lag1时对肺癌死亡的影响均有不同程度变化,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大气O_(3-8 h)浓度每升高,≥60岁、文化程度较低居民肺癌死亡影响的超额风险分别增加0.54%(95%CI:0.10%~0.97%)和0.47%(95%CI:0.05%~0.88%),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气O_(3)污染是南京市肺癌死亡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60岁、低文化程度的居民肺癌每日死亡人数随大气O_(3-8 h)浓度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需重点关注。
周海茸王巍巍俞浩洪忻
关键词:肺癌臭氧广义相加模型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