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建波

作品数:21 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语言文字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隐喻
  • 5篇语言
  • 5篇话语
  • 4篇多模态
  • 3篇语言学
  • 3篇互文
  • 3篇概念隐喻
  • 2篇新闻
  • 2篇认知语言学
  • 2篇话语分析
  • 2篇广告
  • 1篇大鱼
  • 1篇地产
  • 1篇地产广告
  • 1篇电视公益广告
  • 1篇多模态隐喻
  • 1篇新闻漫画
  • 1篇叙事
  • 1篇叙事视角
  • 1篇叙事学

机构

  • 21篇西安外国语大...
  • 3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韶关学院

作者

  • 21篇侯建波
  • 3篇孙静怡
  • 1篇彭卓
  • 1篇卢珊
  • 1篇常莉

传媒

  • 3篇外语教学
  • 2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外语学刊
  • 1篇当代传播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河南工业大学...
  • 1篇中国外语
  • 1篇延安职业技术...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当代外语研究
  • 1篇淮北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外国语学...
  • 1篇语言学研究
  • 1篇中国ESP研...
  • 1篇中国语言战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2
  • 3篇201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网页新闻漫画的多模态互文功能研究——以凤凰网“大鱼漫画”为例被引量:11
2019年
作为重要的表意手段,多模态在现代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从多模态互文性的角度研究网页新闻漫画尚不多见。本研究结合多模态和互文性理论提出适合网页新闻漫画的多模态互文性资源系统,并分析32期凤凰网"大鱼漫画"栏目涉及美国议题的网页新闻漫画。研究发现:1)多模态文本间互动是多模态文本意义的源泉,构建网页新闻漫画的主题;2)多模态文本间互动构建了网页新闻漫画的功能,形成人际关系构建、评价网页新闻、故事化新闻情节和调侃新闻人物的功能。
侯建波
关键词:多模态凤凰网新闻漫画
概念隐喻与意识形态关系研究:以甲流话语为例被引量:4
2011年
基于建构主义对语言和社会现实的观点,本文应用认知语言学中概念隐喻的理论,采用定性的方法,分析了《中国日报》上甲流报道中的隐喻系统。研究发现该报把甲流隐喻化为一个贪婪和狡诈的凶手,威胁着整个人类的健康;在这个基本的隐喻体系下,存在多个分隐喻,这些隐喻构成层级关系的网络。在此基础之上,本文进而讨论了使用概念隐喻的动因;认为通过隐喻网络,该报纸向读者传递了一个隐性的陈述,同时表明该报的立场和态度。本研究不但拓展了van Dijk的价值对立方块理论,为话语分析开辟了新的路径;而且以媒体话语为分析对象,说明了概念隐喻与意识形态之间的互构关系。
侯建波孙静怡
关键词:概念隐喻意识形态话语分析
言据性视角下的国家形象建构研究——以党的二十大报告(英译本)为例被引量:1
2024年
言据性是表明说话人信息来源及其对信息态度的一种语言现象。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凝聚全党智慧、反映人民意愿的纲领性文献,其英译本是建构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国家形象的有力载体。党的二十大报告(英译本)通过不同据素的使用建构了说话人可信者、权威者、责任者的身份,向国际社会和公众真实、客观、立体地展示了中国的辉煌成就,建构了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始终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以开放包容的胸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家形象。
卢珊侯建波
关键词:政治话语国家形象
从话语分析角度看人民币汇率报道中的形象构建
2012年
基于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和话语分析中van Dijk的意识方块的理论,本文构建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分析《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对中美人民币汇率争议的相关报道。研究表明在对于汇率议题进行概念化时,两个媒体都采用了战争隐喻,表达了对于该事件的态度;在对汇率争议的双方进行概念化时,两份报纸则存在较大差异。双方均把自己一方概念化为积极和正面的形象,对方为消极和负面的形象。最后,论文分析了导致这种概念化差异的原因——双方对于引起这场经济危机的根源认识不同,中美各自认为自己的理解是正确的。
侯建波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媒体话语概念隐喻
从词汇到构式——LCM模式评述被引量:3
2011年
词汇构式理论是西班牙学者Mendoza和Mairal的研究成果,它关注句法和意义之间的关系,也是解释语言生成和转化的一种模式。这一理论要解释的问题是:影响词汇与构式相容的因素是什么?词汇构式理论借用了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等理论的成果,成功地用元语言系统对语言进行描写,比较系统地解释了词汇与构式相容的条件,克服了Goldberg等人构式语法单层级性的不足。这一模式也并非完美无缺,它把语言看作是由命题组成的,对意义的描写不完整;涉及的构式种类十分有限,大量的语言现象没有涉及。
侯建波
环保漫画中多模态隐转喻的认知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本研究以50副环保漫画为语料,对其中多模态隐喻表征类型进行识别。通过对语料的系统分析,我们发现源域图像—目标域文字类在环保漫画中最为典型。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归纳出该类语篇中常见的隐喻及转喻,并结合实例说明其互动关系。研究表明,图像、文字以及隐转喻的互动使环保概念更加生动形象,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环保意识。
胡亚琳侯建波
关键词:多模态隐喻隐喻表征
《病毒话语》(剑桥应用语言学系列)述评
2023年
Jones,R.(ed.).(2021).Viral Discourse(Cambridge Elements in Applied Linguistic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引言应用语言学是以语言为中心议题对现实世界问题的理论性和实证性考察(Brumfit,1995:27-28),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桂诗春,2010)。随着研究范围的不断延伸.
闵杰侯建波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CAMBRIDGEDISCOURSE
隐喻性语言的盖然性思维研究——以AB式隐喻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目前,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都认为人类思维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但鲜有学者探讨人脑为何产生隐喻思维。本文通过分析AB式隐喻及其认知机制,旨在揭示此类隐喻思维的成因。研究发现AB式隐喻具有双重盖然性特征,此特征反映了AB式隐喻思维的盖然性特点。认知经济性、感觉和知觉的非全面性、表象和意象图式的概括性、范畴和概念的动态性和模糊性的特征和机制,促使盖然性思维的产生。盖然性思维催生了隐喻思维,前者也许是人脑更为根本的认知运作模式。
彭卓彭卓
关键词:隐喻盖然性思维
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新文体被引量:13
2014年
在网络交际中,特定的语言表达式被赋予新的含义,形成了网络新文体。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本文分析网络新文体,认为它具有多个功能,包括指向新的对象、传递人际意义、构建虚拟社团、批评社会现实以及娱乐功能。通过模因过程,作为模因寄主的语言获得了新功能;模因的动力来自于实现网络新文体的这些功能。
侯建波孙静怡
关键词:模因论网络语言语言功能
概念整合:概念隐喻的继承和发展被引量:4
2012年
在认知语言学内部,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以认知中的思维过程为研究对象。目前,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仍然缺乏统一的认识。从哲学基础、基本概念、操作过程等方面,论文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同质性;认为概念整合是对概念隐喻的继承和发展。为论证此观点,论文分析一幅环境保护漫画,旨在说明概念整合更加详细地描述了概念认知过程,是对概念隐喻的继承和发展。
侯建波
关键词:概念隐喻认知语言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