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开湖
- 作品数:78 被引量:350H指数:10
- 供职机构:湖北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更多>>
- 急诊介入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
-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ial embolization,UAE)或髂内动脉栓塞术(internal iliac artery embolization,IIAE)治疗产科大出血的效果。方法对2...
- 余开湖杨德平郑小宁石教华乐治文
- 关键词:产后出血髂内动脉子宫动脉
- 文献传递
- 磁敏感SWAN序列在脑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 2014年
- 磁共振磁敏感技术包含不同的衍生序列,如T2倡血管加权成像( T2 star weighted angiography , SWAN,GE)、SWI ( susceptibility weighting imaging , SWI,Siemens)、静脉血氧水平依赖成像( VenoBO-LD,Philips)[1,2],该技术利用不同组织具有不同磁敏感差异而产生图像对比,采用高分辨率扫描、相位图、最小密度投影( MinIP )等技术,能够清晰显示颅脑静脉系统,对于含铁血黄素、矿物质等顺磁性物质沉积非常敏感,形成不同于传统T1、T2及质子密度的特殊对比技术。我们通过研究脑外伤、脑肿瘤、脑梗塞、脑血管畸形等疾病在SWAN序列的影像学表现,探讨SWAN序列在脑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杨时骐余炫颉杨培王升忠盛练余开湖
- 关键词:脑部疾病磁敏感SIEMENSPHILIPS脑静脉系统
- 一种以TTC作为神经元细胞靶向基因的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TTC作为神经元细胞靶向基因的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一、将线粒体外膜蛋白FUNDC1、破伤风杆菌重链C端无毒片段TTC和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碱基序列分别设计相应的引物,然后分别进行...
- 余开湖欧阳昌汉谢紫洁
- 文献传递
- MRI平扫与增强扫描诊断嗅神经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嗅神经肿瘤(olfactory nerve tumor,ONB)的MRI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用以指导临床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ONB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10例患者中的9例患者的MRI平扫结果显示为T1WI上低信号软组织影,T2WI上高信号影,确诊率高达90%。10例患者的MRI增强扫描结果显示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部分鼻副窦粘膜有强化,确诊率高达100%,MRI增强扫描的确诊率高于MRI平扫,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确认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影像分析可以清楚显示肿瘤所在部位及侵犯范围,在嗅神经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嗅神经肿瘤的重要检查方法。
- 章凯敏杜希剑余开湖于加省
- 关键词:鼻腔嗅神经磁共振成像
- 恶性梗阻性黄疸双介入治疗结合引流管腔内放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双介入疗法结合引流管腔内放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取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并进行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术,结合腔内放疗的治疗方法,术后观察血清胆红素下降程度,并随访患者生存期。结果52例患者中平均生存期为19.2个月,1年以上生存率为82.5%。结论双介入疗法结合引流管腔内放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率。
- 余开湖冯敢生郑传胜梁惠民
-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生存率
- 放射性^(125)I粒子支架适形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支架适形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支架治疗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68例,根据患者是否自愿接受放射性^(125)I粒子分为两组:普通支架组30例,粒子支架组38例,根据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及肿瘤形态适形综合布源放射性粒子。比较两组支架置入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吞咽困难改善率及生存期情况。结果两组支架置入成功率100%,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吞咽困难均缓解,两组间吞咽困难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粒子支架组平均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期明显长于普通支架组(P均<0.05)。结论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治疗中,根据TPS及肿瘤形态适形综合布源不同活度放射粒子支架安全、可靠,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田红岸余开湖郑小宁李顺珍
- 关键词:食管肿瘤放射性^125I粒子
- 携带Ang1的MSCs对ANFH模型实验修复过程的影响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探讨携带血管生成素基因(Ang1)的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修复作用。材料与方法将80只造模兔随机分为钻孔注入组、动脉灌注组、双介入组、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经皮穿刺股骨头钻孔,直接注入携带Ang1的MSCs,和/或经颈动脉穿刺,行超选择插管至双侧股骨头供血动脉,缓慢注入携带Ang1的MSCs,对照组不作处理,术后2、4、6、8周分别进行DR、CT、MRI、DSA检查,观察骨质及血管情况。结果(1)DR显示实验组股骨头密度增高,尤以双介入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2)CT、MRI灌注成像见实验组4周后血流量增多,尤以双介入组明显,多于同期对照组。(3)DSA可见实验组的新生血管及侧支循环数目增多,尤以双介入组明显,多于同期对照组。结论携带Ang1的MSCs经双介入治疗对ANFH有明显的修复作用。
- 余开湖冯敢生潘盛信乐治文郑小宁石教华方晓兰郑传胜梁惠民
-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血管生成素骨髓间质干细胞
- CT与MRI在胆囊癌诊断中的价值
- 2005年
- 余开湖乐治文盛炼周文辉
- 关键词:MRI表现胆囊癌CT回顾性分析癌患者
- 肝内周围性胆管细胞癌低场MRI诊断
- 2006年
- 目的探讨肝内周围性胆管细胞癌(PCC)低场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肝内周围性胆管细胞癌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的MRI表现。结果病灶及病变部位显示清晰。2例表现为不规则形态肿块伴周边胆管轻度扩张;9例表现为胆管不规则增粗,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后扫描,7例可见早期边缘强化,4例未见明确异常强化;延迟后扫描,11例均见向心性延迟强化。结论肝内周围性胆管细胞癌的低场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平扫结合动态增强扫描是诊断肝内周围性胆管细胞癌的关键技术。
- 盛练余开湖朱华浩肖红慧潘盛信
- 关键词:肝肿瘤胆管细胞癌磁共振成像
- 血管性介入治疗在急性出血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附44例报告)被引量:3
- 2007年
- 石教华余开湖杨德平乐治文王升忠
- 关键词:血管性介入治疗失血性休克介入方法常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