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国群

作品数:45 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8篇化学工程
  • 3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2篇化妆品
  • 11篇致敏性
  • 10篇皮肤致敏性
  • 8篇化学物
  • 8篇刺激性
  • 6篇眼刺激性
  • 6篇皮肤
  • 5篇毒理
  • 5篇毒理学
  • 5篇卫生毒理
  • 5篇卫生毒理学
  • 5篇卫生监督
  • 5篇公共场所
  • 5篇公共场所卫生
  • 4篇毒性
  • 4篇尿嘧啶
  • 4篇尿嘧啶核苷
  • 4篇皮肤变态反应
  • 4篇溴脱氧尿嘧啶...
  • 4篇脱氧

机构

  • 39篇广东省疾病预...
  • 6篇广东省卫生防...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深圳市疾病预...
  • 1篇罗湖区疾病预...
  • 1篇广东博溪生物...

作者

  • 45篇何国群
  • 28篇郑穗生
  • 25篇李庆
  • 23篇古梅英
  • 18篇谢晓萍
  • 15篇谭小华
  • 13篇熊习昆
  • 10篇黄俊明
  • 9篇张龙杰
  • 8篇杨杏芬
  • 7篇杨颖
  • 5篇黄琼
  • 5篇谢晓平
  • 3篇郑庆光
  • 2篇李志
  • 2篇陆凌霞
  • 2篇梁志洪
  • 2篇杜达安
  • 2篇李彩苋
  • 2篇陈炳耀

传媒

  • 9篇华南预防医学
  • 7篇广东卫生防疫
  • 4篇中国卫生检验...
  • 3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环境与健康杂...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毒理学杂志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国外医学(卫...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广东省环境诱...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19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动力学直接肽反应试验鉴定外源化学物的皮肤致敏性
目的化学物与皮肤蛋白质中亲核残基的反应是皮肤致敏的分子起始事件,本研究利用这一原理,探讨直接肽反应试验对外源化学物的皮肤致敏性的鉴别能力。方法试验方法参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化学物测试验指南(OECD TG 442C),选...
何国群吴家韵
关键词:化学物皮肤致敏性
十溴联苯醚对雌性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持久性环境污染物十溴联苯醚(BDE-209)经口灌胃对小鼠外周血中T和B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40只健康SPF级未怀孕雌性BALB/c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阴性对照(花生油)组和低(20 mg&#...
何国群李志
关键词:十溴联苯醚小鼠淋巴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术
皮肤致敏试验替代方法与组合测试策略研究进展
皮肤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是致敏性化学物引起的常见公共健康问题。以往用于预测化学物致敏性的方法一般采用动物疾病模型,通过将试验动物暴露于化学物后产生的皮肤反应或局部效应来判断化学物的致敏性,比如80年代获得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
何国群杨颖杨杏芬
关键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皮肤致敏性化学物
文献传递
噻唑蓝比色法测定化学物皮肤致敏性的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研究噻唑蓝比色法在检测和评价化学物皮肤接触致敏性中的应用。方法:将致敏物质肉桂醛、DNCB和化妆品纤体精华液、防晒型营养水分别对BALB/c小鼠双耳进行连续3 d染毒,第5天取小鼠耳部淋巴结制备单细胞悬液,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同时采用传统实验方法-局部封闭涂皮法对DNCB、纤体精华液与防晒型营养水进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肉桂醛与DNCB能引起淋巴细胞的显著增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纤体精华液与防晒型营养水未引起淋巴细胞明显增殖,经传统实验方法检测证实,DNCB引起75%动物皮肤变态反应,而纤体精华液与防晒型营养水未引起动物皮肤变态反应。结论:噻唑蓝比色法具有评估化学物皮肤接触致敏性的能力,对化妆品皮肤致敏性评价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何国群黄琼黄俊明郑穗生黄健康
关键词:噻唑蓝比色法皮肤过敏反应
应用动力学直接多肽反应试验检测化学物皮肤致敏性
2025年
目的 评估动力学直接多肽反应试验(kinetic direct peptide reactivity assay,k DPRA)对化学物皮肤致敏性的鉴别能力。方法 选用已知皮肤致敏强度的31种化学物,将化学物用磷酸盐缓冲液或乙腈配制成1.25、2.5、5.0、10.0和20.0mmol/L溶液,分别取40μl上述溶液与120μl的0.667 mmol/L半胱氨酸肽混合,同时设空白对照、溶剂对照、测试物对照和阳性对照(肉桂醛),在25℃条件下孵育10、30、90、150、210和1 440 min,作用相应时间后,每孔加入40μl 3mmol/L的单溴二胺作用5 min,在酶标仪上以390 nm的激发光和480 nm的发射光测定荧光强度;计算半胱氨酸肽的消耗率和速率常数,取6个时间点中最大对数速率常数(log kmax)作为评价指标,评价各种化学物的皮肤致敏性。结果应用2,4-二硝基氯苯的3次测试获得log kmax分别为-0.39、-0.28、-0.31,结果均判定为1A类致敏物;对10种化学物的3次重复测试均能获得一致的致敏性分类;扩展对20种化学物测试的结果,6种化学物判为1A类,14种判为非1A类,所测31种化学物皮肤致敏性分类结果均与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uropean Chemicals Agency,ECHA)数据库一致。结论该方法对化学物皮肤致敏性具有较好的鉴别能力。
何国群赵敏王晶李庆蒋关清黄志彪
关键词:化学物皮肤致敏性
化妆品安全性评价中鸡胚绒毛膜尿囊膜试验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建立确定适用我国国情的化学物质和化妆品安全性分级标准和适用范围。方法同时采用HET-CAM法和动物试验对32种化学物、187种不同种类化妆品进行检验,以4种不同分级标准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四种分级标准中第三种分级标准(0~6无/微刺激性、6.1~12轻刺激性、12.1~16刺激性、16.1~21腐蚀性)与动物试验的分级标准具有较高的等级相关性及一致性,且面膜类和眼部护肤类产品的结果一致性为最好。结论HET-CAM试验的分级标准采用第三种标准比较合适。面膜类和眼部护肤类产品可用HET-CAM法完全替代动物试验而对于洗面奶类、染发类、烫发类和洗发类的产品,只适宜作为筛选试验。
谢晓萍谭小华熊习昆黄俊明古梅英郑穗生李庆何国群张龙杰
关键词:动物试验
90份染发剂样品卫生毒理学检验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了解进口和国产染发剂的卫生安全性。方法按《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年版)对送检染发剂样品进行急性眼刺激试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试验等检测。结果共检测染发剂样品90份,不合格样品26份,不合格率为28.89%。其中急性眼刺激性试验不合格率为27.78%;皮肤变态反应试验不合格率为4.44%;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试验呈致突变阳性占5.56%;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呈致突变阳性占5.56%。结论该次检测的部分染发剂具有潜在不安全性。
谢晓萍谭小华李庆何国群郑穗生古梅英熊习昆
关键词:染发剂毒理学化妆品
对苯二胺对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效应及其皮肤致敏性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对苯二胺原料和含对苯二胺的染发剂经皮肤接触对实验动物淋巴细胞的免疫效应和皮肤致敏作用。[方法]取浓度为0.3%、1.0%、3.0%、6.0%的对苯二胺原料和含对苯二胺为0%、1.5%、3.0%、6.0%的染发剂涂抹于小鼠耳背,连续3d,d4小鼠腹腔注射BrdU,d5摘取小鼠耳部淋巴结,制取单细胞悬液并计算淋巴细胞数,采用ELISA技术测定BrdU标记指数;取含对苯二胺为0%、1.5%、3.0%、6.0%的染发剂进行豚鼠皮肤变态反应实验。[结果]与阴性(溶剂)对照组小鼠相比,对苯二胺原料和含对苯二胺的染发剂处理的小鼠淋巴结重量、淋巴细胞数和BrdU标记指数均有显著的增加,在3.0%、6.0%浓度时均判为致敏性阳性;豚鼠皮肤变态反应实验结果显示含对苯二胺的染发剂在0%、1.5%、3.0%、6.0%浓度时致敏率分别为0%、0%、5%、15%,3.0%、6.0%浓度时致敏强度为弱致敏和轻度致敏。[结论]对苯二胺经皮肤接触可引起小鼠淋巴细胞明显增殖,含3.0%、6.0%对苯二胺的染发剂具有潜在的皮肤致敏性。
何国群郑穗生谢晓萍李庆古梅英谭小华张龙杰
关键词:对苯二胺淋巴细胞增殖皮肤致敏性
局部淋巴结实验BrdU-ELISA法作为皮肤变态反应试验替代方法的研究
背景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用于评估化学物皮肤接触致敏性,是化学物危害鉴定的重要项目之一。由于受到国际上动物保护政策的影响,研究符合"3R"(减少Reduction、Refinement优化、替代Replacement)原则的化...
何国群黄俊明郑穗生谢晓平古梅英谭小华张龙杰李庆
关键词:化学物ELISA皮肤变态反应
文献传递
BrdU掺入法评估化学物皮肤致敏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BrdU掺入法在检测和评价化学物对小鼠皮肤接触致敏性的应用。方法选择24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受试物为2,4-二硝基氯苯(DNCB)和三氯乙烯(TCE),对照组受试物为AOO溶剂。将受试物连续3d涂抹于小鼠双耳背,第4天腹腔注射BrdU标记液,第5天摘取小鼠耳部淋巴结,称重,然后制备淋巴细胞悬液,用ELISA检测技术测定BrdU掺入淋巴细胞的水平,将实验组的小鼠耳部淋巴结重量和BrdU标记指数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方差分析比较。结果溶剂对照组的小鼠淋巴结重量为(0.0060±0.0015)g,0.10、0.25、0.50、1.00%浓度的DNCB实验组的淋巴结重量为(0.0120±0.0014)、(0.0137±0.0006)、(0.0156±0.0017)、(0.0241±0.0035)g,20%TCE实验组的小鼠淋巴结重量为(0.0155±0.0017)g;溶剂对照组的BrdU标记指数为0.157±0.023;各浓度的DNCB实验组的BrdU标记指数分别为0.349±0.009、0.412±0.013、0.445±0.009、0.536±0.026;20%TCE实验组的BrdU标记指数为0.433±0.025。DNCB各浓度组、TCE组的淋巴结重量和BrdU标记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BrdU掺入法作为一种改良的局部淋巴结实验方法,它具有评估化学物皮肤接触致敏性的能力。
何国群黄俊明黄琼郑穗生李庆谭小华古梅英谢晓平
关键词:BRDU淋巴细胞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