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翔

作品数:39 被引量:105H指数:7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3篇口腔
  • 8篇细胞
  • 6篇口腔修复
  • 5篇修复学
  • 5篇视网膜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5篇网膜
  • 5篇纤维桩
  • 5篇口腔修复学
  • 5篇教学
  • 5篇复学
  • 4篇牙本质
  • 4篇生物材料
  • 4篇糖尿病视网膜
  • 4篇硫氧还蛋白
  • 4篇口腔生物材料
  • 3篇学法
  • 3篇粘结
  • 3篇粘结强度

机构

  • 36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昭和大学

作者

  • 36篇任翔
  • 22篇胡书海
  • 19篇左恩俊
  • 11篇李晓杰
  • 6篇孔力
  • 5篇许诺
  • 3篇丛明
  • 3篇董明
  • 3篇尹伟
  • 3篇马国武
  • 3篇牛卫东
  • 3篇刘冬
  • 2篇李娇
  • 2篇张磊
  • 2篇贵林
  • 2篇马海英
  • 2篇杨洋
  • 2篇张晓红
  • 1篇张成鸿
  • 1篇施海兰

传媒

  • 6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生物医学工程...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国际口腔医学...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第八届全国口...
  • 1篇全球华人口腔...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年份

  • 2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卓越医师教育”背景下口腔修复学的教学改革与思考被引量:5
2014年
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教育部为培养未来高水平医学人才的措施,我校口腔医学院在"卓越医师教育"背景下适时提出卓越口腔医师培养计划。根据口腔修复学专业特点,为培养合格的卓越口腔医师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李晓杰周万春马国武牛卫东孔英尹伟左恩俊任翔胡书海
关键词:口腔修复学教学改革
硫氧还蛋白对糖尿病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自噬的影响
2021年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主要的并发症之一。近年发现,自噬功能紊乱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是一类小分子蛋白,有促进细胞增殖、抗氧化、抗凋亡等作用,并且其表达降低可能是DR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利用高糖模拟人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环境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探究Trx对高糖环境下RPE细胞自噬作用的影响及相关机制,为临床治疗和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新的靶点和理论依据。
刘天合李娇任翔孔力
关键词:硫氧还蛋白高糖环境RPE细胞自噬作用
独立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体会
2014年
目前国内的本科生导师制尚处于摸索阶段,随着我国医学及医学技术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达国家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接轨,对于培养医学技术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大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以修复工艺专业本科生为试点,连续四年在理论课、实践课、实习过程中开展"导师制"教学,收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李晓杰许诺张晓红董明尹伟马国武牛卫东左恩俊任翔胡书海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本科生导师制
多载体教学模式结合PBL教学法在口腔修复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在口腔修复学实验教学中,传统教学法的局限性,分析应用多载体教学模式结合PBL教学法的优越性和应该注意的问题。为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经验。
左恩俊胡书海任翔贵林
关键词:PBL口腔修复学实验教学
文献传递
不同桩表面处理对玻璃纤维桩与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被引量:21
2010年
[目的]评价不同的桩表面处理对玻璃纤维桩表面形貌及其与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颗尺寸近似的离体单根管前牙,常规根管治疗后去除牙冠,完成根桩牙体预备后,粘固MATCHPOST玻璃纤维桩至根管内。根据粘固前桩表面处理方法,将20颗离体牙随机均分至如下4组:氢氟酸组(HF组);二氯甲烷组(CH组);过氧化氢组(HO组);硅烷偶联剂组(S组)。用慢速金刚石切割机将每个牙根垂直于牙长轴切割出3个3 mm厚的片段作为测试样本。于万能材料试验机上对各组(n=15)样本加载直至纤维桩被完全推出。对实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观察样本的破坏模式。[结果]4个实验组的粘结强度值(MPa)由高到低如下:HO组(10.00±3.17);CH组(7.98±2.46);HF组(6.15±1.87);S组(5.82±1.76)。除了HF组和S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P>0.05),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样本的失败模式主要为混合破坏。[结论]用过氧化氢和二氯甲烷进行桩表面处理可提高玻璃纤维桩与牙本质的粘结强度。
赵志华李晓杰左恩俊任翔胡书海
关键词:玻璃纤维桩表面处理粘结强度
基质金属蛋白酶-7和c-my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与c-my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法分别检测MMP-7和c-myc在49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和5例正常口腔黏膜上皮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MMP-7和c-my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7%和77.6%。2)在不同病理分级、不同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转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MP-7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不同病理分级和有无淋巴转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myc阳性表达率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4)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MP-7和c-myc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MMP-7和c-my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均有高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病过程中,其高表达具有协同效应,共同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
任翔朱恩新肖晶刘婷姣曲虹苏颖颖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7C-MYC口腔鳞状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
硫氧还蛋白Trx与糖基化终末产物诱导Neuro 2a细胞凋亡相关性研究
任翔齐辉马海英孔力
磁性附着体在下颌全口覆盖义齿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评价磁性附着体应用于下颌全口覆盖义齿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采用Magfit EX-400/600磁性附着体为固位装置对18例患者行下颌全口覆盖义齿修复,进行义齿满意度调查,并对应用磁性附着体后义齿出现的问题进行6~24个月随诊观察。[结果]18例患者对磁性附着体义齿的总体满意度达94.4%,与义齿满意度相关的各项内容的满意度均较磁体粘固前有显著提高。随访中出现2例龈缘炎,1例继发龋,1例基托折裂。基牙松动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磁性附着体能有效改善下颌全口覆盖义齿的临床修复效果。
左恩俊任翔李晓杰胡书海
关键词: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满意度
基于咬合动力学的磨牙点接触高副等效建模与评价被引量:1
2020年
牙颌模型作为口颌系统与咀嚼机器人系统的代表性部件,其建模方式是影响此类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准确度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咀嚼机器人右侧第一磨牙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由V型面与球面构成的点接触高副等效建模方式。首先,利用有限单元法对原始模型的3种静态接触工况(咬入接触、正中接触、咬出接触)与动态咀嚼工况进行咬合动力学分析,得到期望咬合力;其次,运用赫兹接触模型建立点接触高副等效模型静态接触工况的咬合力解析式,根据期望咬合力对解析式内法向量与咬合刚度等参数进行等效设计;最后,对等效模型在静态接触与动态咀嚼工况中的咬合力表现进行评价。本文结果表明,等效模型能够实现静态接触工况8项期望咬合力的等效,同时对动态咀嚼工况初期与末期咬合力变化吻合良好,中期引入一定程度的冲击,但可通过后续轨迹规划进行弱化。本文所提出的牙颌模型等效建模方案,进一步提升了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准确性,也为人体其他复杂接触的动力学建模提供了新思路。
秦文龙丛明任翔刘冬
关键词:磨牙有限单元法
纤维桩修复漏斗状前牙根管3种方法的比较被引量:6
2014年
背景:纤维桩具有与天然牙本质接近的弹性模量,在受外力时能够与根管壁保持广泛面接触,与牙本质形成一同质的整体,使应力沿根管壁均匀传导,减少根折的发生。目的:观察纤维桩3种使用方法在前牙漏斗状残根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8例上前牙根管呈漏斗状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单根纤维桩、复合树脂重塑根管后应用纤维桩及纤维桩主桩加辅桩进行桩核冠修复,随访2年,观察桩核松动、折断和牙根折断情况。结果与结论:单根纤维桩组发生桩核松动4例、桩核折断4例,修复成功率为64%;复合树脂重塑根管后应用纤维桩组发生桩核松动2例、桩核折断1例,修复成功率为90%;纤维桩主桩加辅桩组发生桩核松动2例,修复成功率为93%。单根纤维桩组修复成功率低于复合树脂重塑根管后应用纤维桩组与纤维桩主桩加辅桩组(P<0.05),复合树脂重塑根管后应用纤维桩组与纤维桩主桩加辅桩组修复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使用单根纤维桩直接修复漏斗状残根临床效果不佳,复合树脂重塑根管和纤维桩主桩加辅桩修复前牙漏斗状根管临床效果较好,且纤维桩主桩加辅桩的修复方法临床操作更简单。
左恩俊李晓杰任翔胡书海
关键词:生物材料口腔生物材料纤维桩桩核上颌前牙微渗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