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俊利
- 作品数:27 被引量:128H指数:8
- 供职机构:承德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adua模型联合D-二聚体诊断恶性肿瘤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价值
- 2021年
- 探讨Padua模型联合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检测在诊断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承德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中确诊为VTE的150例患者和同时期住院的非VTE的15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基本资料,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探究两组Padua模型评分、血浆DD检测值及两者联合诊断恶性肿瘤住院患者VTE的价值。 结果:Padua模型诊断恶性肿瘤住院患者VTE的准确性为80.00%,特异性为90.67%,敏感性为69.33%;血浆DD检测值诊断恶性肿瘤住院患者VTE的准确性为68.33%,特异性为50.67%,敏感性为86.00%;两者联合诊断恶性肿瘤住院患者VTE的准确性为92.00%,特异性为87.33%,敏感性为96.67%。结论:Padua模型联合血浆DD检测能更好的预测恶性肿瘤住院患者VTE的发生风险。
- 王莹莹周硕袁亚杰代俊利
- 关键词:D-二聚体静脉血栓栓塞症
- 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37例临床调查分析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7例肺癌合并VT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同期不伴有VTE的37例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37例肺癌合并VTE患者中,29例单纯深静脉血栓,5例深静脉血栓合并肺血栓栓塞症,3例单纯肺血栓栓塞症。肺癌确诊后前6个月内发生21例(56.76%)。37例患者溶栓和(或)抗凝治疗总有效率为78.38%。肺癌合并VTE患者1年生存率为43.24%,12个月血栓复发率为21.05%。肺癌合并VTE患者的1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未合并VTE的肺癌患者(P<0.05)。结论肺癌确诊后前6个月内VTE高发,肺癌合并VTE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肢体肿胀。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增加病死率,血栓复发率高,抗凝治疗仍是基本的治疗方法。对于肺腺癌和ⅢB~Ⅳ期肺癌患者要警惕VTE的发生。
- 李金玲代俊利姜峰郑洪飞张艳敏勾建强
- 关键词:血栓栓塞肺肿瘤静脉血栓形成抗凝
- 沙利度胺、甲羟孕酮联合昂丹司琼防治化疗致胃肠道毒副反应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观察和分析沙利度胺、甲羟孕酮联合昂丹司琼防治化疗所致胃肠道毒副反应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6月承德市中心医院放化疗中心收治的化疗患者100例,化疗方案中均含中、高度致吐化疗药物,按照分层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化疗周期内联合应用沙利度胺、甲羟孕酮、昂丹司琼注射液,对照组单独应用昂丹司琼注射液,根据CTCAE标准,分类评价两组患者化疗所致胃肠道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及程度,并做安全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食欲减退、腹泻、延迟性恶心和延迟性呕吐的发生率及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恶心、急性呕吐、腹胀的发生率及程度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乏力、便秘、血栓、皮疹的发生率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观察到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心脑血管合并症。结论沙利度胺、甲羟孕酮联合昂丹司琼用于防治化疗所致食欲减退、腹泻、延迟性恶心、延迟性呕吐的疗效确切,且未观察到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增加的风险,安全可靠。
- 郭叶代俊利齐曼宋冀
- 关键词:沙利度胺甲羟孕酮昂丹司琼化疗毒副反应
- 大肠不同部位恶性上皮肿瘤中错配修复蛋白表达及意义
- 2020年
- 目的:探讨大肠中不同部位大肠癌组织中错配修复蛋白(Mismatch repair,MMR)的表达及MMR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标记大肠癌组织中错配修复蛋白(MSH1、MSH2、MSH6及PMS2)的表达并分析其意义,同时分析MMR蛋白在不同部位大肠癌中的表达意义。MSH1、MSH2、MSH6及PMS2四种蛋白中的1种及以上表达缺失判定为错配修复基因缺陷(dMMR),全部表达判定为错配基因完整(pMMR)。结果:在168例大肠癌组织中,pMMR为141例(83.93%),dMMR 27例(16.07%),78例癌旁正常大肠黏膜组织MMR蛋白表达缺失组(dMMR)56例(71.79%),MMR蛋白无缺失组(pMMR)为22例(28.21%)(P<0.05)。同时分析发现,在大肠癌组织中,dMMR与大肠癌发病部位有相关性,在47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中,dMMR共有19例(40.42%),左半结肠癌92例当中,dMMR共有5例(5.43%),在29例直肠癌组织中,dMMR有3例(10.34%)。而且dMMR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关系,经分析有淋巴结转移组,侵透肌层组dMMR要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侵犯肌层组(P<0.05)。结论:错配修复蛋白在大肠癌中表达高于正常肠黏膜,而且错配修复蛋白在不同部位大肠癌中表达不同,不同错配修复蛋白状态与大肠癌的进展有一定相关性,而且提示具有错配修复蛋白缺失的大肠癌预后可能会更好。
- 段运动代俊利
- 关键词:大肠癌错配修复蛋白
-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肠外营养的治疗效果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肠外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干预效果。方法: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实验组术前7 d开始给予肠外营养,对照组常规给予糖电解质输液;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等氮等热量的肠外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7 d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前1 d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值、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和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实验组患者的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fold thickness,TSF)值、血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PA和TF值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存在营养风险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给予肠外营养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
- 周路琦孙超程艳芬王艳新李玲代俊利
- 关键词:胃肠道恶性肿瘤体重指数白蛋白前白蛋白
- 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静脉血cfDNA总浓度及长片段DNA浓度的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fDNA总浓度及长片段DNA浓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12月承德市中心医院胸外科60例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实验组,分别于手术前1 d、手术后7 d、手术后20 d采集外周静脉血液标本,同期于承德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选择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外周静脉血液标本,定量检测两组标本血液中cfDNA总浓度及长片段DNA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前1 d外周静脉血中cfDNA总浓度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7 d外周静脉血中cfDNA总浓度较术前1 d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20 d外周静脉血中cfDNA总浓度较术前1 d、术后7 d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前1 d外周静脉血中长片段DNA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7 d外周静脉血中长片段DNA浓度较术前1 d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20 d外周静脉血中长片段DNA浓度较术前1 d、术后7 d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静脉血cfDNA总浓度及长片段DNA浓度可间接反映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负荷状况,有望成为非小细胞肺癌辅助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 贾殿军王利军程险峰刘毅代俊利宋冀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 四种不同量表对住院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应用Padua、Caprini、Wells DVT及Autar评分量表分别评价住院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测价值,并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承德市中心医院并通过多普勒超声诊断为DVT的150例住院肿瘤患者作为血栓组,同期选择150例无DVT的住院肿瘤患者作为阴性对照。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Padua、Caprini、Wells DVT和Autar量表进行评分及比较,进一步绘制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进行两两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根据量表所得评分进行比较:血栓组Padua、Caprini和Wells DVT量表所得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而Autar量表所得评分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704);Padua量表AUC明显高于Caprini(P<0.0001)、Wells DVT(P<0.0001),Caprini量表AUC高于Wells DVT量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结论:Padua、Caprini和Wells DVT评分量表均可较准确地预测住院肿瘤患者发生DVT的风险,其中Padua量表预测价值最高,Caprini量表次之。
- 代俊利李金玲孙同友
- 关键词:住院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急诊科培训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被引量:10
- 2016年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主要形式,从制度的正式建立到体系的完善尚需要较长时间,造成了各级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急诊急救人才的匮乏。总结承德市中心医院急诊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与探索,为社会特别是基层医院培养更多的急诊急救人才奠定基础。
- 张艳利程瑞年王利民代俊利轩玉宏李国伟高萌
-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急诊科
- 穿龙薯蓣皂苷元对CIA小鼠脾脏Treg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在胶原性关节炎小鼠模型中初步探讨穿龙薯蓣皂苷元对其脾脏Treg细胞的影响。方法:通过将鸡Ⅱ型胶原乳剂与弗氏完全佐剂混合后免疫DBA1/J小鼠,建立胶原性关节炎(CIA)模型。通过免疫磁珠分离法(MACS)分选CIA小鼠脾脏中的CD4+CD25+Treg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的纯度,并体外培养。穿龙薯蓣皂苷元作用48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比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ELISA法检测相关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结果:成功建立CIA模型小鼠。MACS法分选CIA小鼠脾脏Treg细胞纯度达90%以上。穿龙薯蓣皂苷元作用48h后,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Treg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Foxp3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细胞上清中IL-10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穿龙薯蓣皂苷元能显著提高CIA小鼠脾脏中Treg细胞的比例、转录因子Foxp3和相关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
- 梁秀军代俊利李强郭亚春高亚贤宋鸿儒
- 关键词:薯蓣皂苷元
- 中药外敷加口服治疗宫颈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液渗出及预防淋巴囊肿形成的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研究中药外敷加口服治疗宫颈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液渗出及预防淋巴囊肿形成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宫颈癌行根治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第三天引流液(24 h)超过100 ml的患者75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药外敷结合中药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中药外敷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3 d后腹腔引流量和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3 d后腹腔引流平均值(18.39±7.82 ml)较对照组(28.90±13.17 ml)明显减少;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率低(5.56%)明显低于对照组(23.08%),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外敷加口服治疗宫颈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液渗出效果优于单纯中药外敷,并且可有效预防盆腔淋巴囊肿的形成。
- 代俊利李杰杨松梅刘雷杨宝英赵泽金张艳利段雪光
- 关键词:宫颈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淋巴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