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平
- 作品数:54 被引量:225H指数:9
- 供职机构: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冠状动脉痉挛引起恶性心律失常致死1例
- 2008年
- 患者女性,52岁。因反复夜间出现胸闷、胸骨后疼痛1周就诊。胸痛程度较剧烈,每次持续2~3min自行缓解,发作多在03:00~05:00,隔日发作1次。高血压史2年,平时未服药治疗,否认糖尿病、消化性溃疡病史。体检:BP150/100mmHg。心界无扩大,心率68次/min,心律齐,各辨膜区未闻及杂音,A2〉P2。常规心电图检查正常。
- 杨庆君万书平
- 关键词:恶性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痉挛致死胸骨后疼痛心电图检查高血压史
- 新活素治疗慢性终末期心力衰竭病人18例观察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观察难治性心力衰竭病人应用新活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8例终末期心衰病人,使用新活素后观察病人临床症状及测量用药前后心功能。结果用药3 d^7 d,11例病人心功能明显改善,心功能达Ⅱ级~Ⅲ级。18例难治性心力衰竭病人用药前和用药后48h超声心电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P<0.01)。结论对于其他药物无效的终末期病人,新活素仍可使部分病人病情改善,可选择性应用。
- 高启军刘曼华尹琼万书平魏辉
- 关键词:难治性心力衰竭新活素终末期病人心功能
- 巯甲丙脯酸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9
- 1993年
- 巯甲丙脯酸Captopril(简称CPT)又称卡托普利、开搏通,是第一代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ACEI)。它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即通过抑制剂转化酶,阻止心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但它对AngⅡ本身无抑制作用,AngⅡ减少后减轻了对小动脉血管的收缩。自CPT1981年试用于临床时,主要用于高血压的治疗,以后用于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有较显著效果,现巳被广泛用于高血压病及充血性心衰的治疗。近年来国内外报道CPT还可用于缺血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肾病综合征等病的治疗。本文仅就其临术应用进展作一概述,以供同道参考。
- 万书平
- 关键词:巯甲丙脯酸血管紧张素
- 急性肺栓塞4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误诊情况及治疗方法,以提高确诊率,改善预后。方法选用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确诊APE病例47例,对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发病年限分为2组,比较两组的确诊时间及预后。结果APE患者极易误诊,首诊误诊情况依次为心力衰竭10例(21.3%),肺部感染8例(17.0%),急性冠脉综合征(ACS)7例(14.9%),脑梗死2例(4.3%),漏诊1例(2.1%),使用修正的Geneva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早期确诊率得到明显提高。结论APE可并发于多种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误诊漏诊,使用修正的Geneva评分对患者进行筛选,可提高早期确诊率。
- 刘曼华尹琼万书平魏辉杨广龙高启军肖琴容孔海英
- 关键词:急性病误诊
- 麝香保心丸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与麝香保心丸加阿司匹林组,每组45例。测定患者服药前及服药一月后血浆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观察其变化。结果用药前阿司匹林组血小板聚集率为(47.54±12.56)%,血小板活化因子为(40.86±11.74)nmol/L;麝香保心丸加阿司匹林组血小板聚集率为(48.98±12.71)%,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为(41.33±12.09)nmol/L,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阿司匹林组血小板聚集率为(35.47±9.08)%,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为(27.65±9.84)nmol/L,麝香保心丸加阿司匹林组血小板聚集率为(21.38±7.53)%,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为(12.22±7.86)nmol/L,较基线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麝香保心丸加阿司匹林组下降更为明显,与阿司匹林组相比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能有效抑制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
- 杨广龙万书平周会霞蒋艳荣
- 关键词:稳定型心绞痛麝香保心丸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活化因子
- 甲状腺功能减退致QT间期延长综合征并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2例被引量:1
- 2004年
- 尹琼万书平解为慈李格
-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QT间期延长综合征
- 心可舒片治疗冠心病PCI术后焦虑抑郁效果观察被引量:19
- 2013年
- 目的探讨心可舒片治疗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焦虑抑郁的效果。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80例PCI术后并发焦虑抑郁障碍患者进行评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抗焦虑、抑郁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心可舒片,治疗4周后再次进行SAS、SDS评分。结果治疗组焦虑、抑郁障碍均有明显改善,SAS由53.42分±9.15分降至29.57分±6.74分,SDS由52.17分±10.82分降至34.22分±8.26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可舒片可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焦虑抑郁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万书平杨广龙尹琼魏辉吴安爽汪凛罗劲勇
-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抑郁焦虑心可舒片
- 急性肺栓塞误诊为心力衰竭3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APE)误诊为心力衰竭的原因,以便减少APE误诊率,为APE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APE 103例,对其中误诊为心力衰竭的3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对APE临床表现、误诊原因进行讨论。结果 37例APE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具有典型肺梗死三联征者<10%,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37例(100%),心动过速32例(86.48%),胸闷胸痛11例(29.72%),烦躁不安8例(21.62%)。所有患者均给予抗凝治疗,死亡5例。结论 APE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误诊漏诊,对于有呼吸困难、心动过速、严重低氧血症的患者应及时行肺动脉CT造影检查,可提高早期确诊率。
- 万书平夏旭辉万超汪凛陈礼学杨广龙魏辉尹琼
- 关键词:肺栓塞急性误诊心力衰竭
- 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室性心动过速15例
- 2008年
- 目的探讨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治。方法回顾分析乌头碱中毒32例,其中发生室性心动过速15例的诊治经过。结果13例患者经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终止,恢复窦性心律,临床症状消失;2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洗胃和导泻以减少毒素的进一步吸收,运用阿托品和利多卡因可终止室性心动过速的发作,发生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给予硫酸镁和异丙肾上腺素尤为重要。
- 杨广龙万书平陈礼学
- 关键词:乌头碱中毒室性心动过速
- 芝麻素对冠心病大鼠脂代谢、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及VCAM-1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9年
-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芝麻素对冠心病大鼠脂代谢、血管内皮功能、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药物及浓度不同,分为芝麻素低剂量组(L组)、中剂量组(M组)、高剂量组(H组,另设基础对照组(C组),冠心病模型组(CHD组)。C组大鼠仅给予普通基础饲料喂养,其他4组大鼠建立大鼠冠心病模型,给予高脂饲料饲养。C组和CHD组采用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L组、M组和H组依次采用芝麻素芝麻素40mg/kg、80mg/kg、160mg/kg灌胃。观察治疗6周后大鼠脂代谢、血管内皮功能、VCAM-1变化。结果CHD组大鼠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高于C组,CHD组TC含量显著高于L组、M组、H组,随着芝麻素剂量的增加,TC下降程度也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各组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大鼠血管最大舒张程度由(99.82±3.06)%降低至高剂量组的(52.06±5.15)%。随着芝麻素使用剂量的增加,血管最大舒张程度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给予10^-8~10^-4mol/L累积浓度的酸化NaNO2,各组间血管张力无显著差异(P>0.05)。CHD组、L组、M组、H组VCAM-1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P<0.05),随着芝麻素使用剂量的增加,VCAM-1表达量显著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芝麻素可改善冠心病大鼠脂代谢、血管内皮功能,降低VCAM-1水平,随着治疗剂量的增加,上述改善效果更明显。
- 董素娟万书平杨广龙
- 关键词:冠心病芝麻素脂代谢血管内皮功能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