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丽

作品数:37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2篇电图
  • 12篇动脉
  • 12篇心电
  • 12篇心电图
  • 12篇肺动脉
  • 12篇肺动脉高压
  • 11篇血管
  • 8篇儿童
  • 7篇血管重构
  • 3篇心血管
  • 3篇心血管疾病
  • 3篇血管疾病
  • 3篇沙坦
  • 3篇鼠肺
  • 3篇束支
  • 3篇束支传导阻滞
  • 3篇氯沙坦
  • 3篇卡托普利
  • 3篇雷公藤
  • 3篇雷公藤甲素

机构

  • 29篇四川大学
  • 4篇泸州医学院附...
  • 4篇成都市第一人...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泸州医学院
  • 2篇遵义医学院
  • 2篇成都市儿童医...
  • 1篇成都市妇女儿...

作者

  • 29篇魏丽
  • 16篇周同甫
  • 12篇刘斌
  • 11篇王献民
  • 9篇华益民
  • 7篇刘瀚旻
  • 6篇乔莉娜
  • 6篇王晓琴
  • 5篇卢永义
  • 5篇石坤
  • 4篇刘童
  • 4篇叶强华
  • 4篇王晓
  • 3篇乔丽娜
  • 3篇赵姗姗
  • 3篇郑志洁
  • 2篇周开宇
  • 2篇张奎
  • 2篇王川
  • 2篇王一斌

传媒

  • 5篇中华妇幼临床...
  • 3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四川医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职业卫生与病...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QT离散度在儿童室性早搏间的比较
2008年
观察儿童心电图室性早搏(室早)QT离散度(QTd)与不同类型室早的关系,探讨其对预测和评价儿童各类室早的危险眭是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魏丽赵姗姗卢永义张晋周同甫王晓
关键词:QT离散度儿童室早同类型
实验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HOXB7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同源盒基因HOXB7在大鼠肺动脉高压(PH)模型肺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SD大鼠左肺切除,术后第7天项背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MCT,60mg/kg),建立PH模型,于术后第1、21和35天分别检测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RV/(LV+S)比值和肺小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WT%);弹力纤维染色观察肺小血管新生内膜形成情况;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OXB7在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大鼠肺切除术后第35天,右肺腺泡内小血管出现了新生内膜病变,对照组没有形成新生内膜。与对照组比较,PH模型组第21、35天mPAP、RV/(LV+S)、WT%均显著增加(P<0.0001)。两组第1天mPAP、RV/(LV+S)、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结果显示PH模型组在第21天HOXB7表达开始上调,在第35天表达增高趋势更明显;PCNA染色结果显示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肺血管平滑肌细胞。结论肺切除+MCT诱导的PH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人类严重PH肺血管重构模式。HOXB7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可能在PH肺血管重构中起着重要作用。
刘斌沈兴贾鹏孙玉琴魏丽王献民刘文君刘瀚旻华益民周同甫
关键词:转录因子血管重构肺动脉高压
心电图检查车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心电图检查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表面设置有滑动式阅读板,所述车体内部设置有隔间,所述车体的一侧面设置有出纸口,所述出纸口处设置有心电图图纸收纳装置,所述车体底部设置有滚轮,...
叶强华魏丽
文献传递
单纯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左心室电压和QT间期QT离散度变化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单纯室间隔缺损(VSD)患儿介入封堵缺损前后心电图左室电压和QT间期、QT离散度(QTd)的变化。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到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心脏介入治疗中心接受以对称型VSD封堵器介入封堵的VS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心电图资料,对90例接受经皮VSD封堵术且手术前后均未发生心律失常患儿的术前、术后1、3、5 d及1个月心电图的RV5(V5导联R波)、SV1(V1导联S波)、(RV5+SV1)电压和QT间期、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c)、QTd及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QTcd)进行分析。结果 VSD封堵后左室电压(RV5+SV1)降低,且在术后第3天后均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Tc在术后第5天之后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Td和QTcd在术后1个月与术前、术后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导联RV5、SV1电压及QT间期在术前、术后1、3、5 d和1个月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经皮VSD封堵术且手术前后均未发生心律失常的患儿术后左室电压会逐渐降低,QTc、QTd和QTcd会有缩短。
魏丽卢永义乔莉娜华益民王一斌王晓严淞王凤阳刘菊芳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QT间期QT离散度
杜氏肌营养不良男性患儿486份心电图特征病例系列报告被引量:1
2023年
背景心血管并发症已成为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患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心电图正逐步成为监测DMD心肌受累的早期敏感指标。目的 分析DMD患儿的心电图特征。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 分析304例基因确诊的DMD患儿486份心电图特点和指标,并与112份按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心电图参数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结局指标DMD患儿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及其类型。结果 DMD患儿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38.7%(188/486);心电图异常类型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速、左室高电压/左室肥厚、右室肥厚、双室肥厚、ST-T改变、T波改变、病理性Q波、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CRBBB)、室内传导阻滞、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短PR综合征,未见长QT综合征及其他类型传导阻滞;DMD患儿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与正常儿童相比,DMD患儿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DMD患儿均心率显著增快、PR间期显著缩短、RV1和RV5振幅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 心电图异常是DMD患儿的常见表现,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生率逐渐升高;心率增快、PR间期缩短以及RV1振幅增高是DMD患儿心电图异常的早期以及特征性改变。
张琳玲王川谢佩环邵淑冉魏丽周晖蔡晓唐周开宇
关键词:肌营养不良心电描记术儿童
儿童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早期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相关指标的变化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观察单纯室间隔缺损(VSD)患儿介入封堵术后早期发生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儿的心电图变化。方法纳入21例行膜周部VSD介入封堵且术后早期出现CLBBB的患儿,同时以性别、年龄及封堵器大小进行1:1配对,纳入同时期术后未合并任何心律失常的单纯膜周部VSD的患儿2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组间及组内术前、术后1 d、术后3 d、术后5 d、术后30 d心电图左室电压、QT间期、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c)、QT离散度(QTd)、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QTcd)、JT离散度(JTd)和心率校正的JT离散度(JTcd)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左室电压、JTcd随手术时间的变化而变化(P<0.05);左室电压及QTd变化存在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的交互效应(P<0.05);CLBBB组与对照组的JTc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BBB组与对照组的左室电压在术后3 d和术后5 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患儿介入封堵术后有无CLBBB者早期心电图指标左室电压和JTcd有差异,其中JTcd可能对预测术后早期CLBBB的发生有参考作用。
魏丽卢永义华益民周开宇叶强华王川王晓严淞刘菊芳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儿童
426例大型货运机动车职业驾驶人员心电图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通过对从事大型货运机动车职业驾驶人员心电图异常改变的类型、特点的分析,为该人群早期发现并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5年1月426例在某院体检的大型货运机动车职业驾驶人员的心电图检查。采用统一诊断标准进行心电图的分析,统计各类心电图异常情况并对心电图异常检出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异常心电图总检出率为35.68%,主要为窦性心律不齐、ST-T改变、左室高电压等;(2)男性的心电图总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3)年轻年龄组和中年年龄组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型货运机动车职业驾驶人员心电图改变明显,加强心血管系统健康监护对早期发现和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罗丽霞姜光瑶魏丽郑志洁
关键词:心电图心血管疾病
儿童与成年人心电图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探讨儿童与成年人心电图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的年龄、病因、合并阻滞类型分布及心电图QRS波宽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12月于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及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心电图室门诊或住院确诊为RBBB的8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年龄分为儿童组(n=330,〈18岁)与成年人组(n=500,≥18岁)。统计学比较2组受试者年龄、病因、合并阻滞类型分布及心电图QRS波宽。结果 ①儿童组RBBB患者中,3-7岁者为132例,占儿童组总人数的40.0%(132/330);成年人组RBBB患者中,50-70岁者为204例,占成年人组总人数的40.8%(204/500)。②儿童组RBBB患者中,以先天性心脏病为最主要的病因,先天性心脏病术前者占29.1%(96/330),术后者占56.4%(186/330)。成年人组RBBB患者中,慢性肺部疾病或明确有心脏病史者占65.6%(328/500)。③儿童组与成年人组RBBB合并其他阻滞类型的发生率分别为16.4%(54/330)与50.4%(252/500)。2组患者RBBB合并其他阻滞类型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0,P=0.993)。成年人和儿童RBBB均以合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FB)最为常见。④儿童组不完全性RBBB(IRBBB)患者QRS波宽为(78.2±12.6)ms,低于成年人组IRBBB患者的(98.9±9.3)ms,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3,P=0.013)。儿童组完全性RBBB(CRBBB)患者QRS波宽为(118.4±8.9)ms,低于成年人组CRBBB患者的(148.2±21.4)ms,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4,P=0.012)。结论 儿童与成年人RBBB患者的年龄、病因、心电图QRS波宽分布不同,但是RBBB合并其他阻滞类型比较无差异。
刘童秦方郑志洁乔莉娜卢永义魏丽
关键词:束支传导阻滞心电描记术儿童成年人
某公交运输公司体检人员心电图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对某公交运输公司体检人员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进行分析,预防早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方法对2 839例体检者心电图检查报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28.64%,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律不齐、ST-T改变、左室高电压等。结论定期心电图检查对早期发现和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大意义。
郑志洁沈茳唐承志魏丽宋萍王晓蓉刘忠华
关键词:心电图体检心血管疾病
高原肺动脉高压190例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高原肺动脉高压(PH)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借鉴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1996-2005年出院诊断为高原PH的住院病例资料及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的1994~2005年国内文献报告临床病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收集190例病例资料,其中17例来自四川大学第二医院儿科病历记录,173例来自国内文献报告。该病主要发生于移居高原的1岁以内小儿,男童较多见,种族差别明显。主要症状有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主要体征有右心衰和PH。结论高原PH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超声心动图对该病诊断很有帮助,需加强认识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王献民赵珊珊刘斌魏丽周同甫
关键词:高原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不全儿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