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佩珍

作品数:18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天体
  • 8篇天体测量
  • 7篇射电
  • 5篇射电星
  • 4篇星表
  • 3篇星表系统差
  • 3篇射电源
  • 3篇FK5系统
  • 2篇均匀化
  • 1篇地极坐标
  • 1篇星等
  • 1篇依巴谷星表
  • 1篇照相天体测量
  • 1篇世界时
  • 1篇天体测量学
  • 1篇天文
  • 1篇天文常数
  • 1篇望远镜
  • 1篇绝对星等
  • 1篇空间天体测量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15篇陆佩珍
  • 15篇须同祺
  • 5篇王叔和
  • 5篇金文敬
  • 3篇廖德春
  • 2篇唐正宏
  • 1篇储宗元

传媒

  • 5篇天文学报
  • 4篇中国科学院上...
  • 3篇天文学进展
  • 2篇测绘学报
  • 1篇云南天文台台...

年份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7颗射电星的自行结果
1996年
由上海天文台的射电星观测,以及其他仪器的射电星观测结果,求得16颗射电星在FKS系统中的自行,同时将以前发表过的部分射电星的自行,利用相应的星表系统差,亦统一化算到FK5系统,得到了27颗射电星的自行结果。
陆佩珍须同祺
关键词:星表系统差射电星FK5系统
FK5系统中60颗射电星自行
1996年
本文利用较长时间段的两期照相观测资料,对60颗射电星进行坐标系统和参考星表的系统统一后,求得它们在FKS系统中的自行。这些射电星的平均自行精度在赤经和赤纬方向上分别为主0”.0043/yr和±0”.0042/yr,比原来SAO星表的自行精度±0”.o11g/rr和±0”.0113/yr高2.7倍左右。
王叔和须同祺陆佩珍唐正宏
关键词:照相天体测量射电星FK5系统
河外射电源光学对应体的“自行”和岁差常数被引量:1
1995年
本文用有较长观测间隔的射电源光学对应体的光学观测结果,再次讨论了岁差常数值。由于现用岁差值的不精确,需把这些射电源光学对应体在不同历元的观测结果统一归化到共同参考系统J2000.0,并对它们各自的参考星表都归化到FK5系统,即可得到这些源在FK5系统中的所谓“自行”.由所得“自行”对岁差常数的改正作了估计。本文还分别对44颗源和25颗源作了估算,其相应的岁差改正为-2.67±1.33mas/年和-3.31±1.62mas/年,将这些值和由新技术观测所得结果作了比较,两者之间符合得相当好。
王叔和须同祺陆佩珍
关键词:河外射电源
31颗射电星的位置和自行
1997年
在1985年至1988年间,用佘山40cm天体照相仪进行了射电星观测,得出了31颗射电星在FK5系统中的位置和自行。
陆佩珍须同祺
关键词:天体测量射电星
FK5星表和依巴谷星表的比较被引量:4
1999年
由FK5星表和依巴谷星表在不同历元上的比较、检测和讨论了FK5星表的系统差.结果表明,FK5星表的自行系统差可能是影响FK5星表位置系统差的主要来源.在一些研究工作中,例如在依巴谷星表系统中研究地球自转的长期变化或以前的照相观测结果的重新归算。
陆佩珍须同祺
关键词:天体测量星表参考系依巴谷星表
1962—1988年我国综合世界时的均匀化被引量:1
1993年
本文讨论并给出1962—1988年期间我国综合世界时均匀化所要加的修正.其中光行差常数变化对我国综合世界时的影响主要是幅度约1.7毫秒的常数项;FK5-FK4星表系统差的影响表现为平均幅度约—0.7毫秒的常数项和平均振幅为1.7毫秒的周年项;章动模式变化影响的周年振幅在0.5—1.5毫秒之间,受章动长周期项制约。比较表明,由于FK5-FK4星表系统差影响中的常数项,使均匀化以后的我国综合世界时对于国际时间局B87C02序列的年平均偏离较之均匀化以前的相应结果略有增大,但大多数年份的均方波动都减小了.
廖德春金文敬须同祺陆佩珍
天琴RR型变星的绝对星等与运动学参数被引量:1
2000年
对天琴RR型变星绝对星等与运动学参数的测定及其对确定距离、球状星四年龄估计的 影响,并对它们和其他距离指示器求得的结果的比较作了评述。由于不同作者采用的方法和 资料不同,结果的不确定性较大。例如由直接和间接测定方法决定的天琴RR型变星的绝对 星等分成较暗和较亮两类,由天琴RR型变星和其他距离指示器决定的大麦哲伦云(LMC) 的距离模数和球状星团年龄估计并不完全一致。这表明还有一些天体测量和天体物理问题 需要深人研究。新的空间视差卫星和地基干涉测定计划将可能有助这些问题的解决。
须同祺陆佩珍
关键词:天体测量绝对星等
依巴谷卫星和哈勃空间望远镜的天体测量观测结果被引量:1
1996年
综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依巴谷卫星30个月观测资料(占总观测量的80%)的初步处理结果;(2)空间望远镜精密导星传感器(FGS)的性能测试;(3)依巴谷卫星和空间望远镜近期在观测和仪器改进上的进展;(4)我们开展空间天体测量工作的概况。
王叔和须同祺金文敬陆佩珍
关键词:天体测量望远镜哈勃空间望远镜
射电星的光学位置和自行
1997年
1980~1981年期间,上海天文台Ⅱ型光电等高仪和丹容等高仪(OPLNo.14)共观测了15颗射电星。在FKS星表系统中得到了这些射电星的位置,并由这些观测位置与它们在其他星表例如GC,CAMC和WS/50中的相应位置进行比较,求得了这些射电星的自行。把我们求得的这些射电星的自行和PPM及CAMC星表中的相应自行作了比较,相互符合很一致。
须同祺陆佩珍
关键词:天体测量射电星
GC和SAOC星表的系统差讨论
1997年
应用Bien等人计算星表系统差的方法,计算了GC和SAOC星表相对于FKS星表的系统差。计算结果与GC经FK4星表作中间星表所得的结果作了比校;两者比较的结果表明只要有较多的共同星,两种方法获得的结果基本一致。并且将SAOC星表和AGK3,Perth70星表的系统差也进行比较,除近天极附近的区域外,所得结果一般都符合得较好。
陆佩珍须同祺
关键词:星表系统差GC星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