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波
- 作品数:21 被引量:119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传染病的病原学监测实验室网络工作规范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传染病的病原学监测实验室网络工作规范,为实验室病原学监测的高效、有序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传染病病原学实验室监测和检测技术及特点,探讨实验室病原学监测的共性和关键,探讨病原学监测实验室网络工作规范要素。结果传染病的实验室病原学监测网络工作规范要素包括管理措施,标准操作规范,人员培训,质量控制,考核与评估,实验室安全和各成员单位的有效合作。结论传染病的病原学实验室监测应该实行网络化,病原学监测实验室网络工作规范是传染病病原学实验室监测的成功实施和运转的关键。
- 阳波卢亮平冯岚万康林
- 关键词:传染病病原学监测实验室网络
- 中国西南3省(自治区)伤寒/副伤寒流行的时空聚集性特征及变迁研究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 分析云南、贵州、广西3省(自治区)伤寒/副伤寒流行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变迁规律.方法 收集3省(自治区)2001-2012年以县为单位的伤寒/副伤寒发病数据,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并绘制病例分布地图.采用SaTScan时空聚类统计学方法分析3省(自治区)伤寒/副伤寒发病的时空聚集性.结果 2001-2012年3省(自治区)伤寒/副伤寒发病呈现总体下降趋势,2001-2006年发病率由30.15/10万降至10.83/10万(年均发病率21.12/10万);2007-2012年发病率趋于稳定,波动于4.75/10万~6.83/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5.73/10万).夏秋季为3省(自治区)伤寒/副伤寒流行的高发季节.发病地图显示,3省(自治区)伤寒/副伤寒发病的聚集性明显:云南、贵州两省的高发县集中于玉溪至贵阳的带状区域,广西壮族自治区高发县集中于桂林地区.时空扫描统计分析显示,2001-2003年3省(自治区)伤寒/副伤寒发病的一级聚集区位于贵州省中西部的遵义、安顺等县(市);2004-2012年一级聚集区迁移并固定于云南省中部的玉溪等县(市).结论 我国西南3省(自治区)伤寒/副伤寒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高发聚集区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中部的带状区域.2004年以后主要发病聚集区由贵州省转移至云南省.
- 王鲁茜阳波闫梅英唐雅清刘重程王瑞琴李飒马琳阚飙
- 关键词:聚集性
- 钩端螺旋体病预警指标体系研究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建立钩端螺旋体病预警指标体系。方法首先采用文献调研和专家会议法拟订钩体病预警指标体系初始框架和指标,然后应用德尔菲法确定预警指标和指标权重,权重法比较各指标间作用的大小。结果共筛选出7个一级预警指标、27个二级预警指标,并针对钩体病流行区及暴发流行潜在风险地区分别建立预警指标体系,同时从理论上探讨了用于征兆预警、早期预警和发布预警三级预警的指标组合模式。结论初步建立了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预警指标体系,可对该病的预测、预警提供参考。
- 马芬卢亮平王丽曾宪嘉阳波潘利万康林李辉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病预警德尔菲法
- 布鲁杆菌病爆发流行预警指标体系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 建立布鲁杆菌病爆发流行预警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和专家会议,拟定布鲁杆菌病爆发流行预警指标的初始框架和指标,应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预警指标和指标权重,权重法比较各指标间作用.结果 专家从事布鲁杆菌病防控工作平均年限为(25.10±8.80)年.2轮咨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5%和68%.2轮咨询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35、0.54,协凋系数检验X2R值分别为81.31、285.27,P均〈0.01.布鲁杆菌病预警指标体系共包括5个一级指标(宿主动物、高危人群、社会环境、指示病例、既往发病水平)和13个二级指标,5个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分别是0.21、0.22、0.17、0.21、0.19.结论 初步建立了适用于我国布鲁杆菌病防控的预警指标体系,建议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布鲁杆菌病的预警指标体系,制订预警方案.
- 卢亮平王丽马芬阳波曾宪嘉潘利万康林李辉
-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德尔菲技术
- 人兽共患传染病暴发流行预警指标体系的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建立人兽共患传染病暴发流行预警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方法采用文献调研和专家会议法拟订人兽共患传染病的初始框架;通过Delphi专家咨询法完成预警指标体系指标的筛选及其权重评分。结果共对55名专家进行了2轮问卷调查,确立了包括宿主动物及媒介、病原、气象因素、易感人群、社会环境、新发病例、发病水平等7个一级预警指标,一级指标下又包括主要宿主动物数量和/或密度等在内的22个二级预警指标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暴发流行预警指标体系。结论该预警指标体系可为人兽共患传染病的早期预警提供理论基础,但需要利用历史疫情对该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进行评价,并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完善。
- 卢亮平马芬王丽阳波曾宪嘉潘利李辉万康林
- 关键词:人兽共患病预警指标体系
- 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和多位点可变数量串联重复序列分析在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评价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及多位点可变数量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方法在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24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分别采用Spoligotyping及MLVA方法进行基因分型,比较两种方法的分型效果,评价两种方法在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结果使用Spoligotyping方法,224株结核分枝杆菌呈现出55种基因型,39株具有独特的基因型,其余185株菌呈现出16种基因型;使用MLVA方法时,224株结核分枝杆菌呈现出160种基因型,132株具有独特的基因型,余下的92株菌呈现出28种基因型;当两种方法联合使用时,224株结核分枝杆菌呈现出179种基因型,159株结核分枝杆菌具有独特的基因型,余下的65株菌表现为20种基因型。湖南省和安徽省的菌株中北京家族菌株所占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安徽省北京家族菌株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湖南省。结论MLVA在结核分枝杆菌株水平的鉴定方面,其分辨能力高于Spoligotyping,但是Spoligotyping在鉴定北京家族菌株和M.bovis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将Spoligotyping方法作为一线分型技术,MLVA作为二线分型技术联合应用时,将提高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监测效果。不同地区的菌株有不同的特点。
- 董海燕刘志广赵秀芹阳波万康林
-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基因分型
- 高通量半自动化细菌传代系统的初步构建
- 2016年
- 目的建立高通量半自动化的细菌传代体系。方法使用自动液体处理器、可丢弃性机械手枪头以及带有二维码的顶旋冻存管建立高通量半自动化的细菌传代体系,比较不同参数下构建体系细菌的交叉污染率。结果原始菌液与新鲜细菌储存液的混匀体积、活塞移动速度、可丢弃型机械手枪头及液面间的位置关系与菌种交叉污染相关;高通量半自动化的细菌传代体系效率高于手工方法。结论高通量半自动化的细菌传代体系可提高细菌保存的工作效率,简化了菌种保藏实验室的工作流程,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罗成旺逄波阳波
- 关键词:交叉污染菌种保藏
- 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预警指标体系研究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 用德尔菲(Delphi)法征求专家意见,构建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的预警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和专家会议法初步拟定该病流行预警指标的初始框架和预警指标,对来自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25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根据指标重要性的均值大小筛选指标,权重得分的均值大小确定其权重,并用权重法确定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结果 专家从事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控工作的平均年限为(23.80±11.70)年,两轮咨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和72%.两轮咨询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50(x2R=148.95,P<0.01)和0.54(x2R=212.63,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全部专家对整个评价指标意见趋于一致,咨询已经满足预测的要求;肾综合征出血热预警指标体系共包括4个一级指标(宿主动物、高危人群、社会环境和病例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4个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分别是0.28、0.23、0.23和0.26.结论 初步建立了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预警指标体系,可对该病的预测、预警工作提供参考.
- 卢亮平王丽马芬阳波曾宪嘉潘利万康林李辉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预警疾病暴发流行
- 2014年全国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特征及西南5个省份空间聚类分析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分析2014年全国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特征,探索西南5个省份疫情聚集区域。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大疫情报告系统的2014年伤寒/副伤寒疾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使用ArcGis 10.5软件绘制病例地理分布特征图,采用SaTScan时空聚类方法扫描分析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和广东5个省(自治区)的伤寒/副伤寒疫情的时空聚集性。结果 2014年我国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13 768例,总发病率为1.02/10万,与2013年相比,总发病率下降1.92%,无死亡病例,其中伤寒10 460例(75.97%),副伤寒3 308例(24.03%),发病数与2013年相比,伤寒降低了2.44%,副伤寒降低了3.10%;伤寒/副伤寒的发病高峰为6—9月,占全年病例数的46.23%;伤寒/副伤寒病例均以农民为主,其次为散居儿童和在校学生。西南5省(区)时空扫描分析显示,一类和二类聚集区主要分布在相邻省份的县(市、区)。结论我国伤寒/副伤寒发病率逐年降低,高发省份伤寒/副伤寒的防控不能放松,尤其是非监测点的疫情上升应引起重视,调查并探索危险因素,根据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综合防控策略。高发省相邻省份之间病例聚集明显,可能存在跨地域传播。
- 阳波廖巧红阚飙闫梅英
- 关键词:伤寒副伤寒
- 抗结核分枝杆菌38kD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荧光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制备抗结核分枝杆菌单克隆抗体,经纯化后标记荧光素,建立直接免疫荧光法用于痰标本的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常规方法制备单克隆抗体。ELISA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用免疫印迹法确认。单克隆抗体采用饱和硫酸铵粗提和SephadexG-50层析纯化。单抗纯化后采用直接法标记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后的荧光抗体用于临床痰涂片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结果经筛选获得4株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ELISA检测小鼠腹水单克隆抗体效价达到1∶6400—1∶12800。免疫印迹实验表明4株单抗均为抗结核分枝杆菌38kDa蛋白单抗,其中两株产生较强的免疫反应条带。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纯化的单抗,建立直接免疫荧光检测法,对41份结核病患者的痰标本进行检测,阳性率为90.24%,与抗酸染色法比较,直接荧光检测法敏感性显著高于抗酸染色法(P<0.05)。结论应用抗结核分枝杆菌38kD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建立直接免疫荧光检测法,应用于临床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对于辅助诊断结核病具有一定价值。
- 刘志广魏云芳赵秀芹张媛媛阳波万康林
-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单克隆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