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阮晔

作品数:47 被引量:310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糖尿
  • 10篇糖尿病
  • 9篇老年
  • 8篇老年人
  • 7篇2型糖尿
  • 7篇2型糖尿病
  • 6篇血糖
  • 5篇影响因素
  • 5篇糖尿病患者
  • 5篇患病
  • 5篇患病率
  • 5篇病患
  • 4篇衰弱
  • 4篇糖耐量
  • 4篇慢性病
  • 4篇2型糖尿病患...
  • 3篇代谢
  • 3篇代谢综合
  • 3篇代谢综合征
  • 3篇社区管理

机构

  • 39篇上海市疾病预...
  • 10篇复旦大学上海...
  • 5篇复旦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湖北省疾病预...
  • 2篇上海市预防医...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山东省疾病预...
  • 2篇陕西省疾病预...
  • 2篇浙江省疾病预...
  • 2篇吉林省疾病预...
  • 2篇云南省疾病预...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上海市闵行区...
  • 1篇上海市松江区...
  • 1篇上海市青浦区...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 1篇上海市虹口区...
  • 1篇上海市黄浦区...
  • 1篇上海市卫生健...

作者

  • 39篇阮晔
  • 23篇施燕
  • 18篇郭雁飞
  • 15篇杨群娣
  • 14篇黄哲宙
  • 12篇郑杨
  • 12篇黎衍云
  • 11篇施亮
  • 11篇李锐
  • 10篇吴凡
  • 3篇程旻娜
  • 3篇刘晓侠
  • 2篇俞敏
  • 2篇张庆军
  • 2篇朱颖俐
  • 2篇严青华
  • 2篇顾凯
  • 2篇王玉恒
  • 2篇王颖
  • 2篇刘茶珍

传媒

  • 13篇中华流行病学...
  • 7篇环境与职业医...
  • 3篇中华疾病控制...
  • 2篇中华内分泌代...
  • 2篇中国慢性病预...
  • 2篇中国卫生资源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阿尔茨海默病...
  • 1篇中华糖尿病杂...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8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0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海市部分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效果评价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评价上海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项目实施效果,为在社区推广、开展该项目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年8—9月,在上海市徐汇、闵行、松江及金山区的8个社区招募250名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参加自我管理活动。对活动前后糖尿病防治知识、健康行为、健康状况和自我效能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测空腹血糖和血压。比较自我管理活动前后的知识、行为和自我效能的变化采用两配对样本Mc Nemar检验,比较活动前后血糖、血压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参加自我管理的患者中男性85人(34.0%),女性165人(66.0%);平均年龄为(68.04±8.91)岁;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和糖尿病足5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分别为1.6%、11.2%、7.2%、3.6%和1.2%,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高血脂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种慢性病的患病率分别为25.6%、12.4%、75.2%、26.0%和0.8%。活动前后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46.7%和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结束时患者平均每周有3 d以上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平均每周有5 d以上遵循糖尿病健康饮食要求、平均每周有5 d以上进行30 min或以上的有氧运动和按时服药的比例较活动前明显升高(均P<0.05)。活动结束时患者自我效能得分较活动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结束时患者空腹血糖平均水平较活动开始前下降了0.93 mmol/L;过去30 d内由于疾病和紧张、压抑等不良情绪造成的健康状况不良的天数比活动前分别下降了0.77和0.51 d(均P<0.05)。[结论]自我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对糖尿病认知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效能,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健康状况。
黎衍云李锐仲伟鉴杨群娣施亮阮晔
关键词:糖尿病2型自我效能慢性病
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中国项目进展被引量:21
2019年
我国老龄化程度在不断加深加快,迫切需要有代表性的、可信的、可比的中老年人健康及完满状态的数据,一方面是因为改善中老年人健康、降低发病率需要丰富的中老年人群数据资料分析的经验,另一方面规划社会保障体系(如健康和养老系统)满足我国不断增大的中老年人群的需求也需要基于证据的决策依据.同时,基于大样本长时间追踪的队列研究也在中老年人常见慢性病和失能状况的病因学研究方面拥有优势.本文将介绍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中国项目背景、项目内容和基线,以及项目的优劣势和发展前景等.
郭雁飞施燕阮晔吴凡
关键词:老龄化队列研究
上海市50岁及以上人群膳食模式与衰弱关联的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索上海市≥50岁人群膳食模式并分析其与衰弱的关联。方法利用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队列研究上海项目第三轮调查资料(2018-2019年),采用食物频率问卷法收集食物的摄入频率和平均摄入量,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居民的膳食模式,采用健康缺陷累计总评分与所考虑35个健康相关变量的比值构建衰弱指数并进行分组,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膳食模式与衰弱的关联性。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3274人,男性1971人(60.2%),女性1303人(39.8%),年龄(67.9±9.2)岁。共提取4种膳食模式:高蛋白坚果模式、薯豆蔬果模式、禽畜肉模式、高油盐模式。调整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高油盐模式相比,高蛋白坚果模式人群与更高程度衰弱的发生风险呈负相关(OR=0.743,95%CI:0.580~0.951)。在不同性别人群中,未发现以上膳食模式与衰弱有关;在50~64岁人群中,高蛋白坚果模式和薯豆蔬果模式相较于高油盐模式与更高程度衰弱的发生风险呈负相关;在低水平体力活动人群中,高蛋白坚果模式相较于高油盐模式与更高程度衰弱的发生风险呈负相关(OR=0.509,95%CI:0.361~0.720),但在中高水平体力活动人群中,未发现其他膳食模式对更高程度衰弱的发生风险有显著影响。结论相较于高油盐模式,多摄入高蛋白坚果类和薯豆蔬果类的饮食模式可能与50~64岁居民发生更高程度的衰弱风险更低有关,同时可能对较低水平体力活动的人群保护效果更显著。提示多摄入高蛋白类食物、坚果、薯豆类和蔬果类膳食可能有助于减轻和延缓衰弱的发生风险。
蒋安丽阮晔郭雁飞孙双圆董俣君汪嘉琦施燕吴凡
关键词:膳食模式衰弱
50岁及以上人群无牙症与认知功能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 分析≥50岁人群无牙症和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数据来源于WHO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中国项目第一轮基线调查.认知能力测试包括词语回忆、语言流畅度、顺序数字跨度、倒序数字跨度.采用两水平(个体层面和社区层面)线性模型分析无牙症和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12 843名调查对象,年龄(63.0±9.3)岁.无牙症比例为11.0%.无牙症者词语回忆、语言流畅度、顺序数字跨度、倒序数字跨度、认知能力总分均值分别为4.55、10.88、6.25、2.96和49.15,均低于非无牙症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调整年龄、性别、地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水平、慢性病共患情况、BMI和吸烟、饮酒等因素后,无牙症与词语回忆(β=-0.216,95%CI:-0.370-0.062)、顺序数字跨度(β=-0.186,95%CI:-0.293-0.078)和认知能力总分(β=-1.703,95%CI:-3.025-0.381)均呈负相关.结论 无牙症与≥50岁人群认知功能较低有关.
阮晔郭雁飞俞敏刘峰朱颖俐孙双圆黄哲宙郑杨施燕吴凡
50岁及以上人群手握力与空气污染的关联研究
2019年
目的分析室内、外空气污染与≥50岁人群手握力的关联.方法采用WHO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中国项目第一轮基线调查,室外空气污染以PM2.5平均浓度(基于卫星遥感数据进行估计)进行描述,室内空气污染通过燃料和烟囱使用情况进行描述,采用两水平(个体层面和社区层面)线性模型分析室内、外空气污染与中国≥50岁人群手握力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3175名≥50岁中老年人.手握力为(26.67±0.54)kg.调整性别、年龄、居住地区、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水果蔬菜摄入状况、吸烟、饮酒和体力活动后,室外PM2.5浓度与手握力呈负相关(β=-0.23,95%CI:-0.31-0.14).在农村,相比使用固体燃料(非清洁),使用清洁燃料可以提高手握力值(β=1.41,95%CI:0.36~2.46).但在城市地区,未发现使用清洁燃料对手握力值有显著影响(β=0.19,95%CI:-0.95~1.32).结论室外PM25与室内污染合并暴露与≥50岁人群低手握力显著相关,提示了慢性长期空气污染暴露有可能是我国中老年人较低机体功能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郭雁飞阮晔林华亮马文军张庆军孙双圆黄哲宙郑杨施燕吴凡
关键词:空气污染
50岁及以上人群生活质量与体力活动的关联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上海市≥50岁人群体力活动水平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使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5个区8872名≥50岁的中老年人,使用全球体力活动问卷和WHO生活质量量表8项版(WHOQoL-8)评估体力活动水平和生活质量,并获取社会人口学及健康、社会参与等信息,采用两水平(个体层面和社区层面)线性模型分析不同年龄段的中老年人群其体力活动水平与幸福感的关系.结果共纳入有效样本8454份,年龄为(63.16±9.74)岁,体力活动水平较低的人群占59.95%,中等体力活动水平的人群比例为28.00%,高体力活动水平者仅占12.05%.WHOQoL-8生活质量得分为43.91±0.69,体力活动水平越高,WHOQoL-8得分越低,生活质量越好(P=0.00).在控制社会经济因素和健康状况、社会参与等混杂因素后,对<80岁各个年龄段的中老年人群而言,体力活动水平的增高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显著作用(P<0.05),然而对≥80岁的高龄人群,和低水平体力活动相比,中水平和高水平的体力活动对提升生活质量不具备有意义的影响,P值分别为0.06及0.47.结论上海市≥50岁且<80岁的人群中,较高的体力活动水平与较好的生活质量相关.
孙双圆郭雁飞阮晔郑杨黄哲宙施燕吴凡
关键词:生活质量
50岁及以上人群睡眠时间与衰弱的关联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了解中老年人群睡眠时间与衰弱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WHO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中国项目第一轮基线调查,采用健康缺陷累计数与所考虑的40个健康相关变量的比值构建衰弱指数,采用两水平(个体层面和社区层面)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自报睡眠时间与衰弱的关系,并对年龄、性别和居住地区进行分层分析.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绘制自报睡眠时间与衰弱关系的剂量-反应曲线.结果共纳入13175名≥50岁中老年人,在未调整任何混杂因素的情况下,相比正常睡眠时间,睡眠时间较短或者较长均显著增大衰弱发生风险(OR=2.05,95%CI:1.71~2.44;OR=1.35,95%CI:1.12~1.63),在调整了性别、年龄、居住地区、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水果蔬菜摄入状况、吸烟、饮酒和体力活动后,相比正常睡眠时间,只有睡眠时间较短与衰弱发生风险显著正相关(aOR=1.60,95%CI:1.27~2.01).对性别、年龄和居住地区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调整了性别、年龄、居住地区、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水果蔬菜摄入状况、吸烟、饮酒和体力活动后,相比正常睡眠时间,只有睡眠时间较短与衰弱发生风险显著正相关.此外,在≥65岁人群中,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相比正常睡眠时间,睡眠时间较短人群衰弱的发生风险增加91%(aOR=1.91,95%CI:1.46~2.49).平均睡眠时间与衰弱发生呈近似“U”形关系.结论睡眠时间较短可能与衰弱发生有关.
郭雁飞阮晔肖义泽郭晓雷孙双圆黄哲宙施燕吴凡
关键词:睡眠时间衰弱
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静坐时间与衰弱的关联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分析≥50岁人群中每日静坐时间与衰弱发生的关系.方法利用WHO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中国项目第一轮基线调查,采用两水平(个体层面和社区层面)logistic回归模型按城乡进行分层分析每日静坐时间与衰弱的关系,并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分析两者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共纳入13175名≥50岁中老年人进行分析.城市(OR=1.22,95%CI:1.17~1.27)及农村(OR=1.11,95%CI:1.05~1.18)地区人群每日静坐时间与衰弱发生均显著相关.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显示,每日静坐时间与衰弱发生存在近似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结论每日静坐时间与衰弱发生显著相关,并呈近似线性关系.
郭雁飞施燕阮晔孙双圆黄哲宙郑杨李甘吴凡
关键词:衰弱
上海市社区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及血脂控制情况分析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评估上海市社区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及血脂控制情况,为优化社区糖尿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市社区管理的1 62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防治指南的综合控制目标,评估血糖、血压和血脂的达标情况。结果 1 624例被调查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平均值为7.5%±1.7%。患者Hb A1C达到控制目标(Hb A1C<7.0%)的比例为43.6%,血压达标率(<130/80 mm Hg)为14.3%,血脂3项[甘油三酯(TG)<1.7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1.0 mmol/L,女性>1.3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 mmol/L]达标率为13.2%,Hb A1C、血压和LDL-C同时达标的患者仅占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血糖达标的因素为郊区、年龄小、病程长、不控制饮食及中心性肥胖;影响血压达标的因素为郊区、年龄大及超重;影响血脂达标的因素为女性、超重及中心性肥胖。结论目前上海市社区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和血脂控制达标率不够理想,尤其需关注郊区、超重或中心性肥胖的患者。
杨群娣阮晔黎衍云施亮李锐
关键词:血糖血压血脂
2型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者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发展过程中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2—2014年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招募的387例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型糖尿病(T2DM)患者65例、糖耐量减低(IGT)者112例、正常对照210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提取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端粒长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端粒长度变化的因素。[结果]T2DM组和IGT组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但其端粒相对长度分别为0.70±0.09和0.88±0.10,均低于对照组(1.06±0.22)(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2DM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与端粒相对长度呈负相关(b=-0.042、-0.006、-0.037、-0.034,均P<0.05);IGT组的年龄和餐后2h血糖与端粒相对长度呈负相关(b=-0.041、-0.042,均P<0.05)。[结论]端粒长度缩短可能是T2DM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端粒长度缩短不仅受到年龄和体质量指数的影响,而且受到血糖水平的影响。
刘茶珍阮晔朱佩云葛军孟健王文静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耐量减低端粒长度年龄体质量指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