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军事

主题

  • 7篇死亡率
  • 4篇慢性病
  • 4篇患病
  • 4篇患病率
  • 3篇肿瘤
  • 3篇恶性
  • 3篇恶性肿瘤
  • 3篇儿童
  • 3篇成年居民
  • 2篇血压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早死
  • 2篇膳食
  • 2篇摄入
  • 2篇摄入量
  • 2篇死因
  • 2篇死因顺位
  • 2篇肿瘤登记
  • 2篇疾病监测
  • 2篇高血压

机构

  • 21篇青海省疾病预...
  • 4篇首都儿科研究...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陕西省疾病预...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河南省疾病预...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青海大学
  • 1篇吉林省疾病预...
  • 1篇云南省疾病预...
  • 1篇湖南省妇幼保...

作者

  • 21篇郭淑玲
  • 15篇周敏茹
  • 11篇周素霞
  • 10篇许志华
  • 8篇马福昌
  • 5篇李晓萍
  • 4篇李瑞莉
  • 4篇岳建宁
  • 2篇杨慧敏
  • 2篇王利红
  • 2篇政晓果
  • 2篇朱莉琪
  • 2篇徐韬
  • 2篇陈博文
  • 2篇张晟
  • 2篇胡广宇
  • 1篇徐莉立
  • 1篇王金桃
  • 1篇付鹏钰
  • 1篇王硕

传媒

  • 5篇现代预防医学
  • 4篇中国慢性病预...
  • 2篇卫生研究
  • 2篇中国肿瘤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营养学报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首都公共卫生
  • 1篇伤害医学(电...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7—2021年青海省居民恶性肿瘤死因监测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2017—2021年青海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方法]根据2017—2021年青海省死因监测及历年常住人口资料,对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进行分析,使用Excel 2021和SPSS 21.0软件计算粗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简称中标率)、死亡构成、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2017—2021年青海省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89.64/10万,中标率为103.17/10万,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胃癌居恶性肿瘤死亡首位,其次为肝癌、肺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等,前10位恶性肿瘤死亡病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总死亡的83.73%。恶性肿瘤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不同年龄组主要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不同。牧区恶性肿瘤死亡率最高,其次为农村和城市,不同地区主要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不同,农村和牧区首位死因为胃癌,城市为肺癌。[结论]青海省胃癌、肝癌和肺癌死亡率较高,是重点防控的主要癌种,应根据疾病在不同地区和人群间的流行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控策略,以降低青海省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
范宁许志华沙琼玥郭淑玲
关键词:恶性肿瘤死亡率死因顺位
青海省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了解青海省居民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流行情况,为青海省糖尿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1 080户,调查内容包括问卷、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结果青海省18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4.29%,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χ2=41.92、P=0.000);男女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02、P=0.888);地区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城市明显高于其他地区(χ2=64.56、P=0.000)。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2.84%,地区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17.11、P=0.001)。随着体质指数的增加,糖尿病患病率也随之增加(χ2=19.90、P=0.000);有、无高血压者糖尿病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χ2=7.69、P=0.006);有、无血脂异常者糖尿病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χ2=3.353、P=0.067);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糖尿病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046、P=0.830);饮酒者与不饮酒者糖尿病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408、P=0.523);不同职业体力活动者糖尿病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χ2=0.45.705、P=0.000)。有糖尿病家族史与无糖尿病家族史的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χ2=27.144、P=0.000);有高血压家族史与无高血压家族史的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χ2=3.954、P=0.047);有心脑血管病家族史与无心脑血管病家族史的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χ2=7.991、P=0.005)。结论青海省糖尿病患病情况较严重,危险因素流行广泛,已经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应积极落实干预措施,降低危险因素流行强度。
韦文会周敏茹沙琼玥周素霞许志华张晟郭淑玲
关键词:糖尿病患病率
青海省成年居民身体活动水平及其与慢性病的关系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 分析青海省疾病监测点成年居民身体活动水平和特点,为在人群中推广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青海省“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010)”调查中慢性病患病和身体活动部分数据,对3个国家级疾病监测点的1 792名18岁及以上居民身体活动时间的分布特征、活动水平及其与慢性病的关系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用秩和检验。结果 调查对象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29.9%、8.9%、29.6%、4.9%和47.6%(标化率分别为29.2%、8.5%、26.2%、4.3%和47.5%)。城市、农村和半农半牧地区调查对象每周总身体活动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10、1 100和1 380 min/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8~44岁年龄段调查对象每周高强度职业性身体活动时间多于高年龄段调查对象,而其每周交通性身体活动时间少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查对象中有50.2%的人身体活动水平为活跃,15.0%的人身体活动不足;随着年龄和学历的升高,调查对象身体活动不足的比例逐渐增加,经趋势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值分别为19.3和27.2,P〈0.01);单因素分析发现,身体活动不足是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其患病风险分别为身体活动水平活跃者的1.69、1.41、2.48和1.78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身体活动不足是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青海省成年居民的身体活动以职业性和交通性身体活动为主,休闲性锻炼时间少,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应结合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大力倡导城乡居民在休闲时间积极参加身体锻炼活动。
马福昌周敏茹岳建宁沙琼玥周素霞郭淑玲
关键词:疾病监测身体活动慢性病
青海省部分地区成年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率及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了解青海省部分地区成年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及知晓、治疗和控制状况,为制定相应防治措施提供政策和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青海省地域、经济特点,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0年10月抽取1 792名18岁及以上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对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患病及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调查对象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29.6%、4.9%和47.6%(全国标化率分别为29.0%、4.8%和47.4%,全省标化率分别为26.2%、4.3%和47.5%)。血脂异常以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为主,其患病率分别为41.5%和14.5%;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9.4%、24.0%和8.7%,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64.6%、56.1%和28.0%,血脂异常患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分别为8.4%和5.3%。调查对象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χ2值分别为261.60和43.35,P<0.01)。结论青海省部分地区成年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率水平较高,而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应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以降低慢性病的发病和死亡。
马福昌周敏茹岳建宁沙琼玥周素霞郭淑玲
关键词:患病率治疗率控制率
青海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了解青海省高血压流行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高血压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6月~2009年5月,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青海4个经济类型县(区)的2633名18岁以上人群进行调查。结果青海省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0.81%,男性患病率22.25%,女性患病率19.63%(χ2=2.726、P=0.099),随年龄的增加患病率显著升高(χ2=403.845、P=0.000),不同经济类型地区间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99、P=0.001),随着体质指数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也随之增加(χ2=181.38、P=0.000),有高脂血症者高血压患病率(28.16%)明显高于无高脂血症者高血压患病率(19.52%)(χ2=11.058、P=0.001),有糖尿病者高血压患病率(34.85%)明显高于无糖尿病者高血压患病率(20.60%)(χ2=7.69、P=0.006)。不同职业性体力活动者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79、P=0.000)。有高血压家族史的高血压患病率(26.58%)明显高于无高血压家族史的患病率(19.10%)(χ2=15.740、P=0.000),有冠心病家族史的高血压患病率(25.42%)与无冠心病家族史的患病率(20.36%)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4、P=0.067);有脑卒中家族史的高血压患病率(35.20%)明显高于无脑卒中家族史的患病率(20.10%)(χ2=16.482、P=0.000)。结论青海省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应控制肥胖、糖尿病和血脂异常,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从而防治高血压。
韦文会周敏茹沙琼玥周素霞许志华张晟郭淑玲
关键词:高血压患病率
青海省疾病监测点成年居民膳食结构和膳食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1-2])。研究证明,不合理膳食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3])。为掌握青海省不同地区居民膳食结构和膳食行为特点,科学指导居民合理膳食,本研究利用“2010年青海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中膳食情况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马福昌周敏茹岳建宁沙琼玥周素霞郭淑玲
关键词:疾病监测点膳食结构
我国20省市0~23月龄婴幼儿大运动发育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 了解0~23月龄婴幼儿大运动发育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儿心量表-Ⅱ”对全国20省市3 739名0~23月龄婴幼儿大运动发育商进行测查,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婴幼儿及其抚养人的相关信息。结果 出生体质量(β=-0.666,P=0.002)、主要抚养人(β=-0.395,P=0.000)、喂养方式(β=-0.250,P=0.011)、添加辅食(β=0.441,P=0.000)及家庭月均收入(β=0.189,P=0.005)与儿童大运动发育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出生体质量不利于儿童大运动发育,母亲作为主要抚养人且家庭月均收入较高对孩子的大运动发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喂养方面,坚持纯母乳喂养、适时添加辅食有助于大运动发育。
李林林李瑞莉政晓果王利红杨慧敏崔佳音朱莉琪郭淑玲赵璐赵文华杨振宇张倩徐韬王育英陈博文
关键词:影响因素发育商
1975-2015年青海省居民死亡率变化及其差别分解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了解1975-2015年青海省居民死亡率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全省卫生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Vfp 6.0软件对青海省1975-2015年3次死因回顾性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年龄别死亡率,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同时用Excel 2010软件采用死亡率差别分解法计算青海省人群死亡率变化中人口因素与非人口因素所占的比例。结果近40年来青海省人群粗死亡率先降后升,其中1975-2006年下降了31.64%,2006-2015年上升了5.08%;但标化死亡率逐年下降,其中1975-2006年下降了30.77%,2006-2015年下降了21.01%。分年龄别死亡率结果表明,1975-2006年70岁以前各年龄组死亡率均下降,70岁及以后则上升;而2006-2015年,除25~岁年龄组略有上升外,各年龄组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率的差别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975-2006年粗死亡率的下降全部为非人口因素,人口因素反而使其上升,二者作用综合后使死亡率下降了257.24/10万;2006-2015年非人口因素同样使死亡率持续下降,但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综合非人口因素后使死亡率上升了28.26/10万。结论青海省将逐步面临人口老龄化,但非人口因素(医疗保障、疾病预防控制及诊疗水平)的作用也将进一步增强,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青海省人群总死亡率将维持在目前水平或略有升高。
周敏茹岳建宁许志华沙琼玥李晓萍马福昌周素霞郭淑玲郑莹
关键词:死亡率标化死亡率
1975—2020年青海省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及预测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青海省1975—2020年四类慢性病的死亡情况及早死概率,探讨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健康中国2030”)目标需要在既往基础上提高的比例。方法收集1975、2006、2015和2020年4次死因调查数据,计算四类慢性病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等指标,预测2030年青海省四类慢性病的早死概率。结果1975—2020年青海省四类慢性病粗死亡率由210.16/10万增长至465.16/10万,标化死亡率由491.67/10万增长至636.42/10万,均呈现上升趋势(P均<0.05),除1975年外,男性四大类慢性病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同期女性(P均<0.001)。青海省四类慢性病的早死概率从1975年的23.75%下降至2020年的19.74%。女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死概率呈现下降趋势(AAPC=-1.29%,P=0.039),牧区糖尿病的早死概率呈现上升趋势(AAPC=5.98%,P=0.014),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青海省2030年预期早死概率高于目标值,以实现“健康中国2030”为目标,需将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的下降速度在既往的基础上提高0.37%。结论1975—2020年青海省四类慢性病的早死概率逐年下降,糖尿病是慢性病防控的重点,同时应关注男性、牧区人群健康,加快早死概率的下降速度,努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
张明慧徐莉立范宁许志华史雪莹沙琼玥郭淑玲周素霞
关键词: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
2013年青海省城市、农村、牧区不同地区特征恶性肿瘤死亡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2013年青海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死亡情况,为青海省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青海省6个登记地区上报2013年恶性肿瘤死亡资料,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对肿瘤登记数据质量要求,对数据质量较好的3个地区(西宁市区、湟中县、海南州)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纳入分析的3个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14.53/10万(男性144.78/10万,女性84.21/10万),中标率为110.44/10万。死亡率前十位依次是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子宫颈癌、女性乳腺癌、胰腺癌、子宫体癌和脑瘤。结论胃癌、肝癌、肺癌、子宫颈癌、食管癌是青海省肿瘤登记地区最多发的肿瘤,应作为防治工作的重点。
周素霞周敏茹马福昌郭淑玲
关键词:恶性肿瘤肿瘤登记死亡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