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芳
- 作品数:24 被引量:157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血清降钙素原在细菌性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细菌性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5年6月收住于南京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的300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其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分为non-AKI和AKI组,AKI组患者根据RIFLE分级分为Risk、Injury、Failure组。再根据ACCP/SCCM脓毒症诊断标准,将各组根据有无脓毒症进一步分为非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组,然后分析各组中用于诊断脓毒症的PCT水平。结果:(1)在non-AKI与AKI各组中,脓毒症患者PCT水平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患者(P〈0.001);(2)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得出:在non-AKI组中,PCT用于诊断脓毒症的值为0.59 ng/ml(敏感度96.3%,特异性92.6%),曲线下面积为0.985;在Risk、Injury、Failure组中,PCT值分别为1.01 ng/ml(敏感度100.0%,特异性80.0%)、3.44 ng/ml(83.3%,99.9%)、4.17 ng/ml(敏感度100.0%,特异性88.9%),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7、0.955、0.982。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肾功能损伤程度明显相关,将其作为诊断脓毒症的血清标志物,就需要根据肾功能的受损程度应用的不同PCT水平阈值。
- 颜瑶郭晓芳施青山顾勤
-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脓毒症急性肾损伤
-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早期急性肾损伤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早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50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早期有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1)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早期AKI发病率为68.00%,根据KDIGO指南AKI分级诊断标准,急性肾损伤1期、2期、3期的发生率分别为48.04%、16.67%、35.29%,其中15例患者由2期发展为3期,76.47%患者30 d内肾功能恢复正常,AKI组病死率为12.75%。(2)AKI组和非AKI组原发感染灶部位、APACHEⅡ评分、腹痛至开始外科手术时间、腹痛至抗生素使用时间、手术持续时间及手术中出血量是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上述六项指标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腹痛至开始外科手术时间(OR=0.49,P=0.02)、原发感染灶部位(OR=74.34,P=0.00)、APACHEⅡ评分(OR=0.49,P=0.00)、手术持续时间(OR=7.93,P=0.02)四个因素与AKI的发生明显相关。结论:AKI是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病死率较高,腹痛至开始外科手术时间、原发感染灶部位、APACHEⅡ评分、手术持续时间是急性弥漫性腹膜炎AKI发生的危险因素。
- 郭晓芳陈鸣顾勤
-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 重症患者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监测分析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通过分析重症患者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的变化,探讨重症患者最优化的伏立康唑给药方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入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使用伏立康唑并监测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的重症患者,从性别、年龄、体重、APACHE2评分、剂量、总胆红素、白蛋白与浓度相关性,浓度分布情况、质子泵抑制剂对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的影响及疗效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9例患者,监测150例次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其中仅76.00%(114/150)达目标范围1~5.5 mg/L,<1 mg/L占13.33%(17/150),>5.5 mg/L占12.67%(19/150);高龄患者(年龄≥60岁)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与中青年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除年龄外(P=0.000),性别、体重、体重标准化剂量、APACHE2评分、总胆红素及白蛋白对血药谷浓度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是否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与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165),联用泮托拉唑患者血药浓度呈上升趋势(P=0.054),联用泮托拉唑与艾司奥美拉唑相比伏立康唑谷浓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36);伏立康唑达标者与未达标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9,P=0.809)。结论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个体差异大,因此临床有监测的必要,年龄、联用质子泵抑制剂对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影响较大,制定给药方案时需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 梁培郭晓芳
- 关键词:重症患者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
- 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脂水平对血浆置换反应性因素及预后分析被引量:38
- 2020年
- 目的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具有不良预后。文中探讨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HL-SAP)患者血脂水平对血浆置换反应性因素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研究南京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2010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70例HL-SAP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血浆置换治疗,并根据血清三酰甘油(TG)水平下降幅度分为高反应组(>60%)和低反应组(<60%)。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Ranson评分、临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发病至血浆置换开始时间、置换血浆量、血流速度、血清淀粉酶、清蛋白、血红细胞压积(Hct)、血浆置换前血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行χ^2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性别、发病至血浆置换开始时间、TG、Hct纳入Log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70例患者血浆置换前TG水平10.10~53.60 mmol/L,平均(21.45±13.56)mmol/L;置换后为1.97~20.00 mmol/L,平均(6.10±3.58)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TG下降幅度为12.75%~89.43%,并纳入高反应组46例、低反应组24例。与低反应组相比,高反应组患者性别、发病至血浆置换开始时间、血清淀粉酶、置换血浆量、血红细胞比容及置换前血脂、TC、HD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L-SAP经血浆置换后血脂水平变化与性别、发病至血浆置换开始时间、血红细胞比容及置换前血脂呈显著相关性(P<0.05)。与低反应组相比,高反应组急性肾损伤、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发病至血浆置换开始时间、血红细胞比容及置换前血脂是血浆置换治疗HL-SAP的影响因素;低反应组患者具有较高的急性肾损伤及不良预后发生率。
- 郭晓芳尤勇朱章华
- 关键词: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血浆置换预后
- 腹腔内压力监测在危重患者预后分析中的作用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监测腹腔内压力(IAP)在危重患者预后分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我院ICU患者221例,采用经膀胱尿管间接测定方法每天监测患者IAP,连续7d。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比较各预后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判断。结果存活患者IAP呈逐渐降低趋势,而死亡患者IAP则呈逐渐升高趋势,其中第5、6、7天死亡患者IAP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0.05或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入ICU后第7天的IAP水平与危重患者的预后相关(OR=1.278,95%CI1.065~1.534,P=0.008)。患者入ICU第7天IA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1±0.041,明显低于APACHEⅡ评分的0.921±0.021和SAPS评分的0.914±0.021(P<0.05或P<0.01)。IAP对预后的截断值为12.13mmHg,预后评价的敏感性为43.9%,特异性94.4%。结论观察IAP的变化有助于评估危重患者的预后情况。
- 俞隼顾勤刘宁高健婷郭晓芳
- 关键词:腹腔内压力重症患者预后评价ROC曲线
- 一种用于自主呼吸激发试验的呼吸器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自主呼吸激发试验的呼吸器;包括分别储存有高压二氧化碳和高压氧气的第一气源和第二气源,第一气源和第二气源分别通过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与气体混合控制器连接,气体混合控制器通过第三管路连接呼吸控制器,呼吸控制器...
- 朱章华虞文魁王妍郭晓芳陈鸣
- 文献传递
- p53对缺血再灌注导致的急性肾损伤小鼠细胞凋亡的影响
- 目的探讨p53在缺血再灌注导致的急性肾损伤小鼠肾脏不同部位的表达及p53抑制剂Pifithrin-a(PFT-a)对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24只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急性肾损伤(AKI)组和...
- 郭晓芳顾勤刘宁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AKI急性肾损伤P53细胞凋亡凋亡小体
- 文献传递
- ICU重症感染患者发生多黏菌素B相关性急性肾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2
- 2020年
-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泛耐药革兰阴性菌(XDR-GNB)感染患者使用多黏菌素B治疗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多黏菌素B治疗3 d以上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AKI依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标准诊断。比较AKI组与非AKI组基线、治疗期间及预后相关指标,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和重要的临床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期间有72例患者接受多黏菌素B治疗>3 d,最终49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32例发生多黏菌素B相关性AKI,发生率为44.4%。AKI组与非AKI组基线资料均衡,且预后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死亡或自动出院(例):14比6,好转出院(例):18比11,χ^2=0.329,P=0.566〕。多黏菌素B相关性AKI发生于用药后1~14 d,平均(6.8±3.8)d。32例AKI患者中,2例好转出院后肾功能失访,18例肾功能恢复,12例未恢复;肾功能未恢复者预后明显差于肾功能恢复者〔死亡或自动出院(例):12比2,好转出院(例):0比16,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AKI组多黏菌素B日剂量高于非AKI组(mg:151.6±23.7比132.4±30.3);日剂量≥150 mg、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严重低蛋白血症(白蛋白≤25 g/L)的例数均显著多于非AKI组(例:29比10,18比4,9比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黏菌素B日剂量≥150 mg、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是多黏菌素B相关性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37.466,95%可信区间(95%CI)为2.676~524.586,P=0.007;OR=22.960,95%CI为1.710~308.235,P=0.018〕。结论发生多黏菌素B相关性AKI者较未发生者更多合并严重低蛋白血症,且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多黏菌素B日治疗剂量更高;多黏菌素B日剂量≥150 mg、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为多黏菌素B相关性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 王妍陈显成郭晓芳曹科朱章华张北源梁培虞文魁
- 关键词:多黏菌素B急性肾损伤
- NF-κB信号通路在急性肾损伤小鼠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通过四氢化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脂(PDTC)阻断核转录因子-KB(NF—KB)信号传导通路,探讨NF.KB信号传导通路对急性肾损伤(AKI)小鼠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18只C57BL/6小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正常组、AKI组和PDTC组,采用夹闭双侧肾蒂45min后再开放的方法建立小鼠AKI模型,PDTC组在再开放时腹腔注射NF—KB抑制剂PDTC50mg/kg,操作均在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洁净手术区进行。于造模后48h采外周血用生化检测仪检测尿素氮和肌酐,并取肾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改变,运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肾组织中NF—KB-065、Bcl-2、TNFRl、caspase-3的含量,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肾脏细胞凋亡指数。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1)PDTC组较AKI组肾组织损害减轻,肾脏病理PMlers评分、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均显著降低[(2.83±0.41)vs.(4.50±0.55)分,(61.65±3.06)VS.(77.78±5.82)mmo^L,(74.33±9.83)VS.(152.00±16.55)μmoL/L,P=0.000,0.000,0.000]。(2)AKI组肾组织匀浆中NF—KB活性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35.83±3.06)%VS.(3.88±0.75)%,P=0.000],PDTC组较AKI比较NF—KB活性显著降低[(20.33±2.34)%VS.(35.83±3.06)%,P=0.000]。(3)PDTC组较AKI组肾组织凋亡细胞数显著降低[(16.67±1.15)%VS.(28.00±2.01)%,P=0.001]。(4)PDTC组较AKI组促凋亡蛋白easpase-3、TNFRl水平显著降低[(7.00±1.26)VS.(11.00±1.26),(5.55±0.82)VS.(9.75±0.76),P=0.000,0.000],而抗凋亡蛋白bel.2水平则显著升高[(10.50±1.38)VS.(1.83±0.98),P=0.000]。结论NF—KB信号传导通路促进AKI小鼠细胞凋亡的发生,特异性阻断NF—KB信号通路可减轻肾脏细胞凋亡,改善肾�
- 俞隼顾勤刘宁郭晓芳
-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细胞凋亡缺血再灌注
- 一种用于自主呼吸激发试验的呼吸器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自主呼吸激发试验的呼吸器;包括分别储存有高压二氧化碳和高压氧气的第一气源和第二气源,第一气源和第二气源分别通过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与气体混合控制器连接,气体混合控制器通过第三管路连接呼吸控制器,呼吸控...
- 朱章华虞文魁王妍郭晓芳陈鸣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