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娜
- 作品数:21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论巴黎外方传教会对天主教中国本土化的影响被引量:4
- 2006年
- 巴黎外方传教会档案材料显示,巴黎外方传教会的形成是十七世纪罗马为了落实天主教远东本土化政策和力排葡萄牙远东保教权而采取的一系列努力行动的结果。虽然巴黎外方传教会在传教经费来源上与法国政府具有一定的资助关系,但就其本质而言,它首先是一个在组织上直属于罗马的传教团体(Association),而非宗教修会(Congrégation),其主要目的是协助传信部建立远东土著教会,因此巴黎外方传教会入华对天主教中国本土化过程曾经产生过推动作用。
- 郭丽娜陈静
- 关键词:天主教巴黎外方传教会
- 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的中国学研究及其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巴黎外方传教会的中国学研究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它侧重于汉族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地方文化尤其是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描述和研究。19世纪之后,巴黎外方传教会的中国学研究渐趋专业化。尽管这一研究深受传教会的传教立场影响,但是它客观上不仅推动过法国中国学的发展,而且对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知识体系的重建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和参考作用。
- 郭丽娜
- 关键词:巴黎外方传教会中国学中法文化交流
- 法属印度支那税收体制特征剖析被引量:2
- 2006年
- 税收是法国在印度支那推行的殖民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梳理了法国海军殖民地部的部分税务档案,认为法属印度支那的税收体制具有如下基本特征:税收名目多,税额重;在直接税征收上一直推行“集体纳税人”制和包税方式;在间接税征收上长期奉行以鸦片和盐酒专卖税为主的政策。这一具有浓厚殖民主义色彩的税收体制是法属印度支那畸形单一经济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 郭丽娜谭欣欣
- 关键词:税收体制殖民主义
-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社会文化内涵及其培养被引量:5
- 2003年
- Michael Byram和Genevieve Zarte提出了社会文化能力观的四个构件——“处世能力”、“沟通能力”、“知识体系”和“运用能力”,表明社会文化能力具有综合性和多向度性,跨文化交际学习是一个需要外语学习者主动参与的知识增长和素质提高的过程。
- 郭丽娜蒲志鸿邓月明
- 关键词:社会文化能力文化中介处世能力沟通能力
- 晚清贵州教区教务长童文献的中国观被引量:1
- 2016年
- 童文献认为中国优越于法国的主要原因是宗教伦理和家庭观念发挥了正面的社会作用,并促成一套与此相适应的君主政体,保证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他建议法国向中国学习,并发展中法贸易关系。童文献的中国观是近代法国的东方视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纠正西方中心主义观念,也有助于以经贸关系为主线的中法关系的形成。
- 郭丽娜
- 关键词:中法关系
- 巴黎外方传教会与天主教的中国本土化历程被引量:7
- 2006年
- 巴黎外方传教会是17世纪在巴黎形成的一个传教团体。从巴黎外方传教会档案材料分析,巴黎外方传教会直接听命于罗马教廷,肩负协助教廷传信部制衡葡萄牙保教权和建立远东土著教会的使命赶赴远东。巴黎外方传教会入华对天主教中国本土化产生过正面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法文化交流的发展。
- 郭丽娜
- 关键词:天主教巴黎外方传教会中法文化交流
- 20世纪上半叶法国在广州湾的鸦片走私活动被引量:3
- 2015年
- 广州湾是法国在东亚鸦片贸易链条上的重要环节。在有名无实的"自由港"制度下,鸦片贸易实为鸦片走私;随着法属印度支那联邦总政府的鸦片专控方式从专营转变为专卖,鸦片走私逐步从商贾走私走向官方走私。官方的长期隐性或直接的参与是广州湾毒品走私经济形成的根本原因。毒品走私严重地扭曲了广州湾的经济体系,也是法国在东亚殖民大溃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 郭丽娜
- 关键词:自由港
- 中国古代的“四海”意识与艾儒略《四海总说》
- 2017年
- 中西交流是以地理知识的沟通揭启序幕的,但来华传教士所带来的西方地理新知识,往往难以一时被中国古代士人所接纳。其中诸多细节,体现了两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与冲突,例如中西关于"四海"的诠定。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中的"四海"从传统的经史体系而来,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意识。而在利玛窦、艾儒略等传教士的地图和著述中,"四海"从西方的航海大发现而来,用来唤醒中国古代士人的世界意识。两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反映了中西交流的曲折历程。
- 郭丽娜郑莹
- 关键词:艾儒略
- 法国彝学研究述评被引量:5
- 2012年
- 法国彝学是在天主教的传播和殖民势力的扩张共同作用下促成的学科。它以彝文化一致性为前提,遵循如下原则进行研究:以汉籍为主要依据,结合彝文本和碑文来识别族群,推测历史变迁;对语言进行共时比较研究;以复述传说的方式探讨族源;观察和记录社会风俗习惯;使用体质人类学方法测量人种特征。法国彝学的族群识别,有着早期殖民利益介入的企图,考虑到彝族群内部的文化趋同,隐含了一种文化融合研究重于种族甄别的描述性研究模式。
- 郭丽娜
- 入滇法籍传教士田德能考
- 田德能(Alfred Liétard)是清代入滇的法国传教士,他在云南彝区传教,牵涉彝汉争端,著有不少关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语言的文章,留下人类学专著《云南倮倮泼》,被西方彝学研究界视为国际彝学开山始祖之一.田德能也是滇西...
- 郭丽娜
- 关键词:天主教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