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荣寿
- 作品数:70 被引量:8,987H指数:41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希望马拉松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女性乳腺癌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34
- 2017年
-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索女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为制定乳腺癌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1148例初诊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年龄和月经史按1∶2频数匹配健康对照2229例,收集两组的人口学特征资料和体重指数(BMI)、治疗前雌二醇(E2)检测结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乳腺癌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绝经患者占40.59%,对照组绝经者占39.08%。单因素分析中,妊娠、生育、流产、哺乳次数多,初潮年龄晚者,罹患乳腺癌风险降低(P﹤0.05);BMI越高,罹患乳腺癌的风险越高(P﹤0.05);而E2水平与罹患乳腺癌风险无关(P﹥0.05)。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初潮年龄、妊娠次数、生育次数均为保护因素。结论女性乳腺癌发病与月经、生育史有关。妊娠或生育均为乳腺癌的保护因素,初潮年龄越早,罹患乳腺癌的风险越高。
- 张柏林吴金其郑荣寿齐军刘海净郭阳王一澎陈峰吕文月韩彬彬王翔
- 关键词:乳腺癌绝经病例-对照研究
- 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和生存状况被引量:877
- 2015年
- 目的:通过对肿瘤登记数据的分析,了解中国女性乳腺癌的流行现况及生存状态。方法: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资料,评估全国乳腺癌的流行情况,并分析乳腺癌长期变化趋势及生存状况。结果:2011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人数约24.9万,发病率37.86/10万,近10年发病呈上升趋势,年龄调整后上升减缓。每年死亡约6.0万,死亡率9.21/10万,近10年乳腺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年龄调整后上升幅度减缓。乳腺癌患者的1、3和5年观察生存率分别为90.5%、80.0%和72.7%,5年相对生存率为73.0%(95%CI为0.712~0.749)。结论:乳腺癌是威胁我国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疾病负担依然日益加重,应进一步加强乳腺癌的防治工作。
- 陈万青郑荣寿
- 关键词:乳腺癌发病率死亡率
- 2008-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地区脑及神经系统肿瘤发病与死亡分析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描述中国肿瘤登记地区2008-2012年脑及神经系统肿瘤发病与死亡水平。方法对全国135个肿瘤登记处的数据进行汇总,计算脑及神经系统肿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结果 2008-2012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脑及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为6. 21/10万,中国人口标化率(以下简称中标率)为3. 93/10万,世界人口标化率(以下简称世标率)为3. 87/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2. 19%,位居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第11位。男性发病率为9. 45/10万(中标率为6. 31/10万),女性发病率2. 88/10万(中标率1. 72/10万)。城市和农村地区,脑及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分别为7. 59/10万和4. 07/10万(发病中标率分别为4. 60/10万和2. 78/10万)。2008-2012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脑及神经系统肿瘤死亡率为2. 48/10万(中标率和世标率都为1. 40/10万),在各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中排列第12位。男性的死亡率为3. 71/10万,女性为1. 21/10万。城市和农村地区脑及神经系统肿瘤死亡率分别为2. 91/10万和1. 81/10万(中标死亡率分别为1. 53/10万和1. 16/10万)。结论脑及神经系统肿瘤是危害中国居民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应加强脑及神经系统肿瘤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 查震球刘志荣郑荣寿陈万青叶冬青
- 关键词:死亡率流行病学研究
- 2003~2007年中国宫颈癌发病与死亡分析被引量:160
- 2012年
- [目的]分析2003~2007年中国宫颈癌的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利用2003~2007年中国32个肿瘤登记地区的宫颈癌统计数据,分析不同地区和年龄组的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水平及其变化。[结果]2003~2007年宫颈癌发病率为9.62/10万,中标率为5.71/10万,世标率为6.75/10万,在癌症发病构成中排列第7位。同期宫颈癌死亡率为2.54/10万,中标率为1.31/10万,世标率为1.67/10万,在癌症死亡原因中排列第14位。全国宫颈癌年龄别发病率在40~岁组达到高峰,然后下降。但宫颈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80~岁组达到高峰。2003~2007年间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且城市地区发病和死亡的增长趋势高于农村地区。[结论]中国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处于相当高的水平,宫颈癌是肿瘤防治中需重点关注肿瘤之一。
- 李霓郑荣寿张思维邹小农曾红梅陈万青
- 关键词:宫颈癌发病率死亡率流行病学
- 2003~2007年中国前列腺癌发病与死亡分析被引量:35
- 2012年
- [目的]分析中国肿瘤登记地区2003~2007年前列腺癌发病和死亡流行趋势。[方法]利用2003~2007年中国32个肿瘤登记地区发病和死亡数据,分析前列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及其构成、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和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发病及死亡顺位、发病及死亡变化趋势等,并与世界184个国家和地区的发病和死亡水平进行比较。[结果]2003~2007年中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为8.60/10万,中标率为4.05/10万,世标率为5.91/10万;死亡率为3.29/10万,中标率为1.44/10万,世标率为2.30/10万。前列腺癌在全部癌症发病和死亡构成中分别占2.93%和1.56%,分别位列第7位和第12位。与世界184个国家和地区相比,2003~2007年中国登记地区前列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处于较低水平,但5年间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结论]2003~2007年中国前列腺癌发病和死亡在世界上仍处于较低水平,但存在明显上升趋势,应加强对其预防和控制。
- 韩仁强武鸣陈万青张思维郑荣寿
- 关键词:前列腺癌发病率死亡率
- 中国食管癌发病状况与趋势分析被引量:206
- 2016年
- 目的:通过对中国肿瘤登记地区食管癌发病数据进行分析,了解中国食管癌的发病现状和变化趋势,为食管癌的防治提供基础信息。方法提取全国肿瘤登记中心2012年的食管癌发病数据,分析不同地区、性别和年龄别食管癌的发病率,结合2012年全国人口数据估计食管癌发病情况。对22个有连续数据登记处的2000—2011年食管癌的发病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登记地区食管癌发病率的变化趋势。结果2012年中国食管癌新发病例数约为28.67万,发病率为21.17/10万;中国人口标准化发病率(中标率)为14.73/10万,世界人口标准化发病率(世标率)为14.93/10万;0~74岁患者的累积发病率为1.91%。2000—2011年,中国22个肿瘤登记地区食管癌发病率平均每年降低0.9%[年平均变化率(AAPC)为-0.9%,95%CI为-1.6%~-0.1%],其中城市地区无明显变化,农村地区平均每年升高1.3%(95%CI为0.2%~2.5%)。调整人口结构后,食管癌世标率平均每年以4.0%的幅度下降(AAPC 为-4.0%,95%CI 为-5.5%~-2.6%),其中城市地区 AAPC 为-3.8%(95%CI为-4.9%~-2.7%),农村地区AAPC为-1.7%(95%CI -3.0%~-0.4%)。结论食管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是肿瘤防治工作的重点,多年来通过对高发区主要危险因素的预防控制以及食管癌筛查技术的有效开展,中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 左婷婷郑荣寿曾红梅张思维陈万青赫捷
- 关键词:食管肿瘤发病率
- 中国食管癌死亡状况和生存分析被引量:124
- 2016年
- 目的:通过对中国肿瘤登记地区人群食管癌死亡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为中国食管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提取全国肿瘤登记中心肿瘤登记数据中的食管癌资料,分城乡、性别、年龄别估计全国食管癌的死亡情况。利用2000—2011年22个有连续数据登记处的食管癌死亡数据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 AAPC),分析食管癌死亡变化趋势。对17个肿瘤登记处2003—2005年的食管癌生存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全国食管癌死亡约21.09万(其中男性14.90万,女性6.19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9.65%,食管癌死亡率为15.58/10万,中标率为10.62/10万,世标率为10.67/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28%,居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第4位,食管癌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50岁以后开始快速升高。22个肿瘤登记地区2000—2011年食管癌死亡率略有下降,死亡率的AAPC为-1.1%(95% CI为-1.8%~-0.5%)。22个肿瘤登记地区食管癌死亡世标率下降明显,AAPC为-4.6%(95%CI为-5.7%~-3.6%),城市地区世标率的AAPC为-3.8%,农村地区为-2.4%。食管癌的5年相对生存率为20.9%(95%CI为20.2%~21.7%),1年、3年和5年观察生存率分别为54.0%、25.5%和18.4%。结论中国食管癌死亡负担依然十分严重,在食管癌重点高发地区开展早诊早治工作十分必要。
- 张思维郑荣寿左婷婷曾红梅陈万青赫捷
- 关键词:食管肿瘤死亡率
- 中国4个食管癌高发区上消化道癌的流行现状被引量:31
- 2011年
- [目的]描述我国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和胃癌亚部位的流行特征,为高发区上消化道癌的病因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河北省磁县、涉县、河南省林州和山东省肥城4个食管癌高发区2006~2008年的登记资料进行重新复核,分析食管癌、胃癌的亚部位分布及流行趋势。[结果]4个肿瘤登记处2006~2008年食管癌新发病例7025例,男性4267例(60.7%),女性2758例(39.3%):胃癌新发病例共计5473例,其中男性3778例(69.0%),女性1695例(31.0%)。食管癌亚部位以食管中段较多,共2707例,占38.5%;胃癌亚部位以贲门癌发病为主,共2935例,占全部胃癌新发病例的53.6%。食管癌、胃癌3年的发病变化相对稳定:而亚部位发病中,贲门癌在胃癌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升高。[结论]贲门癌在食管癌高发区比例较高,且发病有上升趋势,应加强对高发区贲门癌病因学的研究。肿瘤亚部位提供重要信息,应在肿瘤登记处加强对亚部位的收集。
- 陈万青郑荣寿陈志峰孙喜斌贺宇彤温登瑰赵德利
- 关键词:食管癌胃癌贲门癌肿瘤登记
- 1989-2008年中国肝癌发病性别、地区及年龄变化分析被引量:38
- 2014年
- 目的 利用1989-2008年中国肿瘤登记地区人群肝癌发病数据,研究不同年份肝癌发病的性别、城乡地区差异和变化,并对平均发病年龄进行分析.方法 利用全国肿瘤登记中心肝癌发病数据,1989-2008年肝癌共发病181 097例,登记覆盖人口合计为711 843 051人年.根据不同性别和地区进行分层,运用Poisson回归模型,分析发病率性别比值、城乡比值和平均年龄的变化特征.结果 调整年龄因素后,中国肿瘤登记地区肝癌男女发病比为3.0左右(范围是2.64 ~3.54),20年比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0);肝癌的城乡发病比值由1989年的0.51上升到2008年的0.61(P <0.01).1989年男性肝癌平均发病年龄为57.14岁,女性为61.69岁,2008年男性肝癌平均发病年龄为60.34岁,女性为66.47岁,20年间肝癌平均发病年龄升高(P<0.01).结论 中国1989-2008年肝癌发病率男女差异变化不明显,城乡差异在缩小,平均发病年龄在后移.
- 张思维郑荣寿曾红梅陈万青
- 关键词:发病率肝肿瘤登记
- 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全球模式:一项基于人群的2000–2020年肿瘤登记数据分析研究被引量:126
- 2022年
-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导致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然而不同国家和地区乳腺癌的发病特点和趋势也不尽相同。本研究旨在评估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全球模式并分析其时间趋势变化,为乳腺癌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数据来自GLOBOCAN 2020数据。乳腺癌趋势分析数据来源于五大洲发病率数据库、国际癌症研究署肿瘤死亡数据和中国肿瘤登记乳腺癌死亡数据,通过Joinpoint回归分析2000±2015年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年平均变化百分比。通过线性回归估计人类社会发展指数与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2020年,全球有230万乳腺癌新发病例和685,000例乳腺癌死亡病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因国家而异,年龄标化发病率范围从最高的比利时的112.3/100,000到最低的伊朗的35.8/100,000,年龄标化死亡率从最高的斐济的41.0/100,000到最低的韩国的6.4/100,000。部分亚非国家的乳腺癌发病高峰年龄比欧美国家早10年以上。就乳腺癌的趋势而言,2000±2012年期间,中国和韩国的年龄标化发病率显著上升,而美国则呈下降趋势。2000±2015年,中国和韩国的年龄标化死亡率显著上升,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呈下降趋势。结论全球乳腺癌疾病负担迅速上升,各国之间差异较大。中国和韩国的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迅速上升,美国则下降。提高公众健康意识、有效的预防策略和改善获得医疗的机会对于遏制快速增加的乳腺癌疾病负担尤为重要。
- 雷少元郑荣寿张思维王少明陈茹孙可欣曾红梅周家琛魏文强
- 关键词:乳腺癌死亡率发病率肿瘤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