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来军
- 作品数:36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一起CVT电容分压器介损测试结果小于零的原因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本文分析了一起典型110 kV CVT整组电容介损测试中出现"-tanδ"的异常情况。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是测试中补偿电抗器L两端的保护用MOA未被拆除,从而使得部分信号电流经MOA支路直接流入大地,改变了信号电流的相位。进一步的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对该结构类型的CVT进行整组电容介损测试时普遍存在这一问题,需引起试验人员的注意。为了避免保护用MOA对CVT整组电容介损测试造成不良影响,建议在测试过程中将其拆除。
- 吴昊赵来军
- 关键词:介损
- 电触点间隙动态特征测量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触点作为构成开关电器的主要部件,工作过程中其表面形貌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开关电器的工作情况。本文利用触点双向拍摄系统,对直径为4 mm的Ag Ni触点进行拍摄试验,实现了每秒50帧、1200×1024像素双向拍摄触点在通断过程的表面形貌。同时,采用MATLAB软件对拍摄系统所得照片进行处理,提取触点边缘轮廓线,分析了触点间最短距离、表面最大凸尖高度随着操作次数增加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操作次数的增加,触点间最短距离波动减小,触点表面最大凸尖高度波动增高。
- 杨晓铖王茜刘金友李震彪刘春赵来军王丹江蔡冰冰
- 关键词:触点触点间隙表面形貌
- 微间距气隙放电路径对击穿电压的影响
- 2025年
- 为研究微米尺度下击穿电压曲线“平台期”出现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在20μm~100μm的电极间距,1 kPa~100 kPa的气压范围内,设置三组不同电极进行气体放电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在不同电极曲率半径的条件下,随气压变化,击穿电压曲线偏离Paschen曲线,均出现“平台期”。“平台期”是带电粒子在电极边缘附近通过对路径的改变,从而满足最低击穿电压时的Pd_(min),且“平台期”范围受电极边缘曲率半径大小的影响。而将电极边缘进行绝缘处理后其击穿电压曲线与Paschen曲线一致,微米间距下击穿路径并非沿电极间最小间距。
- 马国凯赵来军王国达张昊孙岩洲
- 一种低压串联故障电弧检测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压串联故障电弧检测系统,包括电压检测电路、信号调节电路和运放发射电路,电压检测电路采集低压串联故障电弧电压,信号调节电路运用运放器AR1和二极管D1、二极管D2组成均值电路筛选出均值信号,同时运用三极管...
- 余琼芳杨艺余琼霞赵来军胡亚倩路文浩
- 文献传递
- 小样本下基于CNN-DCGAN的电缆局部放电模式识别方法被引量:4
- 2022年
- 在电缆局部放电模式识别过程中,传统人工特征提取依赖特定领域的知识及经验,特征选择和优化工作量较大。针对该问题并为了避免非均衡小样本数据下分类器的过拟合,文中提出了一种在小样本的情况下基于CNN-DCGAN的电缆局部放电模式的识别方法。利用滑动时间窗将局部放电时域信号转化为二维图像信息,构建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在原始数据集的基础上进行样本增强,将原始样本和增强样本作为系统输入,构造卷积神经网络,利用其非线性编码器自动提取局部放电特征,并通过Softmax层训练特征分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人工特征,基于自动特征提取的CNN分类器识别准确率提高了4.18%。相较于原有数据集,基于样本增强数据集的系统识别准确率提高了3.175%。
- 孙抗轩旭阳刘鹏辉赵来军龙洁
- 关键词:局部放电模式识别绝缘缺陷
- 一种用于谐振接地系统故障选线的方法
-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与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谐振接地系统故障选线的方法;包括:采集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各线路的零序电流电压的暂态信号;利用小波包变换分解零序暂态信号并从幅值和极性两个角度提取多个...
- 李佳迪赵来军邹文磊余诚诚
- AR-MED共振特征增强的风电齿轮箱故障诊断
- 2024年
- 针对风电齿轮箱故障时脉冲成分往往淹没在其他频率分量中,早期故障特征难以有效提取的问题,提出一种自回归最小熵解卷积(AR-MED)共振特征增强的风电齿轮箱故障诊断方法,并结合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实现齿轮箱高精度故障诊断。首先,使用共振稀疏分解算法(RSSD)将振动信号分解成含有噪声和谐波成分的高共振分量和含有故障冲击成分的低共振分量;其次,对低共振分量使用自回归最小熵解卷积运算,增强低共振分量中微弱的周期性冲击成分;最后,构建自回归最小熵解卷积共振特征增强的1DCNN模型,将分解得到的谐波分量和周期性冲击分量进行特征融合以及有针对的训练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故障诊断模型相比,所提方法在提取风电齿轮箱的故障特征信息以及提高故障诊断精度方面具有有效性和优越性。
- 孙抗史晓玉赵来军杨明
- 关键词:风电齿轮箱
- 一种低压串联故障电弧检测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压串联故障电弧检测系统,包括电压检测电路、信号调节电路和运放发射电路,电压检测电路采集低压串联故障电弧电压,信号调节电路运用运放器AR1和二极管D1、二极管D2组成均值电路筛选出均值信号,同时运用三极管...
- 余琼芳杨艺余琼霞赵来军胡亚倩路文浩
- 文献传递
- 基于脉冲细分的多参量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
- 2025年
- 现有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通常只针对单一参量,当实际运行于复杂环境时,需要多种传感系统与技术集成以监测多个参量。利用相敏光学时域反射仪(φ-OTDR)和布里渊光学时域反射仪(BOTDR)对不同物理参量敏感的特性,设计了一种集成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并基于瑞利散射与布里渊散射信号同时传感分离检测,在单根传感光纤上实现同一调制脉冲下的振动、温度、应变多参量监测。为了在维持集成系统脉冲的同一调制下提升BOTDR空间分辨率,采用脉冲细分叠加原理分析布里渊散射信号,在不改变脉冲宽度的基础上突破声子寿命限制,提升空间分辨率。经实验验证系统表明,在50 km传感距离下,基于瑞利散射以10 m空间分辨率可实现振动定位,基于布里渊散射引入脉冲细分叠加可将空间分辨率提升至1 m检测温度与应变,且布里渊频移量与温度、应变变化具有较高的线性拟合度,实现了多参量监测。
- 孙抗赵雯婧赵来军
- 关键词:多参量光纤传感空间分辨率在线监测
- 基于气压及间距变化的微间距放电特性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微间距放电特性是影响设备微型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深入探究微间距放电在不同环境下的特性,搭建试验平台,进行了微间距不同气压气体放电及沿聚酰亚胺薄膜(PI)表面放电试验。在1~100 kPa气体放电试验中,发现电极间距大于10μm时的击穿电压随气压的走势与间距小于10μm时的走势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原因是电极间距小于10μm时,击穿过程受到离子增强场致发射效应影响。间距大于10μm时,击穿电压随气压变化的敏感度与电极间距成正相关;而间距小于10μm时,由于碰撞电离程度较低,其敏感度显著降低,且随着气压的升高而下降。大气压下对比纯气隙与沿PI表面放电,电极间引入PI薄膜后,击穿电压有了一定的降低,相较于纯气隙放电,沿面击穿电压对电极间距的敏感度更低。
- 贾斌赵来军李彦森陈芸孙岩洲
- 关键词:气体放电气压敏感度表面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