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早早
- 作品数:52 被引量:263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中国预算绩效管理的双重内涵——绩效预算理论“中国化”的创新、发展与反思被引量:24
- 2023年
- 中国政府提出“预算绩效管理”概念以区别于西方国家常用的“绩效预算”,集中反映了中国预算管理制度创新中所具有的鲜明本土化特征。此概念蕴含了中国改革实践的内在变化路径,即以管理向度为初衷和主线,逐步向政治向度扩展,且促进双向度协同以推动“政府预算的绩效管理”和“绩效导向的预算体制管理”共同发展。未来,中国要特别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双重内涵的理论阐释,持续推进管理向度的改革、重视管理向度与政治向度的协同发展、创新改革路径。
- 赵早早何达基
- 关键词:预算绩效管理绩效预算政府预算绩效管理
- 《预算法实施条例》解读
- 2020年
- 背景材料: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对施行20年的预算法做出全面修改。2020年8月3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2020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从2015年6月发布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迄今,历时超过5年。
- 李建军李建军周振赵早早赵早早
- 关键词:征求意见稿实施条例《条例》
- 有力推进第三方机构预算绩效评价监管工作——解读《第三方机构预算绩效评价业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 2021年
- 2021年8月1日,《第三方机构预算绩效评价业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颁布实施。《办法》是在总结我国近二十年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多轮多角度征询意见和论证后制定的。该《办法》为依法推进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规范各方参与者行为,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打下了基础,明确了标准。
- 赵早早
- 关键词:预算绩效管理第三方机构监督管理体系预算绩效评价《办法》
- 从绩效预算到绩效预算管理——基于理论与实践的分析被引量:14
- 2019年
- 本文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制度主义框架,用其分析不同国家几十年来的绩效预算实践与挑战。基于理论与实践分析,提出一系列应对制度和组织障碍的策略。通过用绩效预算管理来代替绩效预算这个专业术语,提出应将多年期预算规划、财政风险评估、政策计划、部门预算周期、项目预算周期、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常规性支出审查以及绩效审计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将有助于帮助政府应对长期财政挑战,以便更好地应对公众要求政府少花钱多办事的压力。绩效预算是一种制度变革。绩效预算影响预算执行过程和部门内部资源分配。很少有实践会机械地将绩效与预算分配结果关联起来。绩效预算不一定会取代传统的条列单项预算。
- 何达基赵早早王锦花
- 关键词:绩效管理绩效预算绩效预算管理行政改革
- 绩效预算改革国际经验与中国未来发展——2018绩效预算比较研究国际研讨会综述被引量:7
- 2018年
- 中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已经过15年时间,是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历程中不能被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此项改革缘起于中国对西方经验的学习与借鉴,但经过15年探索努力,中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已显露出与西方新绩效预算理论与实践并不完全趋同的路径和个性特点。这些特点与地方实践密切相关,各地实践不仅是理解中国改革的重要视角,而且也是形成中国特色绩效预算理论的源泉。本专栏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2018绩效预算比较研究国际研讨会”所讨论的内容为基础组稿而成。一方面介绍了绩效预算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观点,另一方面介绍了广州市、四川省、河北省、山东省的地方案例。这四篇案例是由四个地方的实践者在会议发言基础上整理而得。从代表性来讲,这四个地方的改革与发展经验能够代表中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中的地方差异性。本专栏希望借此研究助力中国的改革深化、理论升华、促成理论创新与改革实践在良性交互中齐头并进,同时为绩效预算国际比较研究提供中国故事和中国经验。
- 赵早早
- 关键词:新绩效预算预算改革绩效管理
- 政策评价中成本效益分析初探被引量:1
- 2022年
- 政策评价或事后评价(post-evaluation)是指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依据一定的事实标准和价值标准,对政策方案、政策成本、政策效益及政策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行为,目的在于为政策的制定、调整和优化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提高政策决策的质量和效率。政策评价是迈向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 赵早早梁燕明
- 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框架中的支出标准体系建设——以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为例
- 2024年
- 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具有双重意义,既为合理高效编制预算和使用财政资源提供标准,也为优化科研经费管理提供标准化依据。本文利用参与式观察研究方法,提出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框架内,以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为标准体系建设主体,构建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框架,即以机构为主体,以科研工作为核心,首先按照业务工作与科研成果之间的相关性,将机构业务类型划分为科研类、科研辅助类和科研服务类,然后参考既有法律法规建立分类支出标准,同时确保支出标准体系可以根据工作质量标准和绩效管理目标的变化进行适时的动态调整。
- 赵早早
- 关键词:预算绩效管理哲学社会科学
- 澳大利亚政府预算改革与财政可持续被引量:5
- 2014年
-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财政风险上升,个别国家还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这使得各国普遍认识到一个国家拥有严格且有效的财政纪律的重要性,尤其是强有力的财经纪律对稳定金融市场的重要性。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澳大利亚经济与财政表现稳健,受到广泛关注。这种稳健性与澳大利亚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推动的财政预算改革密不可分,更是1998年《财政预算诚信章程》颁布实施后,在新的财政规则约束下积极实施中期财政框架的直接结果。澳大利亚的经验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赵早早
- 关键词:预算改革
- 我国人大社保基金预算监督制度优化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人大预算监督是社保基金预算中的重要一环。本研究通过考察和辨明立法机关在社保基金预算审查中的权力与作用,阐释并分析了我国人大在社保基金预算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如预算信息不完整和不透明阻碍人大监督质量的提升,人大系统缺乏专业人员导致社保基金预算监督不力等。针对这些问题,未来我国应该从两个层面进行制度完善:一是持续完善并加强人大社保基金预算监督制度,细化预算审查批准和执行预算监督两个重要环节,积极开展预算前期的专题调研和专项审议,同时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以针对性地进行预算监督;二是督促政府加快完善社保基金预算制度,不断完善社保基金基础信息的搜集、整理与分析,加大信息公开和网络建设。
- 张岌赵早早
- 关键词:预算监督社会权利
- 国家审计与全国人大预算监督——基于1998-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的文本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全国人大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审计署作为行政机构的内部监督机构,都被赋予相应的权力来监督与审查中央政府预算。全国人大预算监督涵盖预算全过程,其中对于中央政府预算执行结果或决算的审查工作,主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而审计署的审计工作主要是一种事后的预算监督。这两种不同的预算监督机制,在中国政治体制下究竟体现为何种关系?本文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1998-2014年"中央政府年度决算审计报告"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财经委"年度决算书面审查报告"等公开发表的文件进行分析,客观揭示国家审计与全国人大预算监督之间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可以产生并且已经产生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两种预算监督制度可以在优势互补的情况下形成合力。这对推动中国政府预算改革走向深入,构建现代预算管理制度将起到积极作用。
- 赵早早
- 关键词:国家审计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