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遵伟
- 作品数:14 被引量:62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卫生厅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流行性乙型脑炎致双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例
- 2005年
- 李义召高华宋成忠朱士文谢遵伟李宝伟
- 关键词:昏迷流行性乙型脑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头痛
- 脑白质稀疏症与脑梗死患者记忆障碍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观察脑白质稀疏症(LA)与脑梗死(CI)患者临床记忆障碍特点。方法:随机选取LA患者60例作为试验组,其中单纯LA29例,并发CI患者31例,另以健康老年人30例作为对照组,均采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等编制的临床记忆量表进行记忆能力测评。结果:试验组患者均存在明显的记忆障碍,表现为联想学习、指向记忆、无意义图形再认、图像自由回忆、人像特点联系回忆及记忆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并发CI患者明显低于LA患者(P<0.05,0.01),但随着LA病变程度的加重记忆障碍明显加剧。结论:LA对人类记忆活动有直接、明显的影响,提示及早发现LA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谢遵伟李义召宋成忠崔贵祥
- 关键词:脑白质稀疏症脑梗死记忆障碍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初步研究被引量:12
- 2006年
-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SCI)、脑外伤(TBI)、Parkinson’s病(PD)和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脊髓伤病6例,TBI3例,MS1例,PD1例,经骨髓穿刺采集白体骨髓222~350ml,分离提取MSCs后经静脉途径和/或蛛网膜下腔内一次性或分次注射。干细胞治疗前、后对患者神经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分别进行评价。结果 自体MSCs治疗脊髓伤病6例,5例有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改善。治疗TBI3例,2例运动功能明显改善,1例持续植物状态患者PVS评分由5分提高到8分。治疗PD和MS各1例,PD患者震颤减轻,肌张力明显降低;MS患者运动功能明显改善。症状和体征改善最早出现在治疗后2d,多数患者在治疗后2周有明显改善。MSCs移植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发热(7/11例)、头痛(2/11例)、腹胀(1/11例);1例于蛛网膜下腔内注射时出现双下肢麻木、脑膜刺激征。结论 M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TBI、PD和MS等近期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较少,但其远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随访和观察。
- 崔贵祥李义召高华朱士文宋成忠谢遵伟张效霞时庆侯怀水沈伯钧
- 关键词:脑外伤多发性硬化
- 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浆神经肽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动态变化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观察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肽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peptide,CGRP)水平改变及其动态变化,探讨神经肽Y、CGRP参与老年脑梗死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脑梗死患者42例,依病情轻重分为轻型12例,中型18例,重型12例。依病灶大小分为大灶组22例,小灶组20例。按病程分为≤24h组19例,1~3d组22例、4~7d组27例、8~15d组21例及>15d组18例。按伴发病积分分为<6分组25例与≥6分组17例。按有无高血压史分为有高血压史组18例与无高血压史组24例。选择30例健康老人查体者作为对照组。用放免法检测血浆神经肽Y与CGRP浓度。结果:神经肽Y的变化:老年脑梗死组神经肽Y水平犤(590.66±305.45)ng/L犦显著高于对照组犤(114.76±65.92)ng/L犦(t=5.2846,P<0.0001),于发病后24h内犤(439.13±237.80)ng/L犦显著升高,1~3d犤(668.54±261.44)ng/L犦达高峰,8~15d犤(528.59±215.67)ng/L犦开始下降,15d犤(372.80±200.96)ng/L犦后仍在较高水平;重型犤(698.96±206.85)ng/L犦与大灶组犤(769.61±296.48)ng/L犦显著高于轻型犤(488.60±201.75)ng/L犦与小灶组犤(483.40±312.31)ng/L犦(P<0.01),发病积分≥6分组犤(631.28±286.86)ng/L犦显著高于<6分组犤(573.35±337.64)ng/L犦(t=2.9687,P<0.
- 李义召曹秀玲宋成忠朱士文谢遵伟孙琳张东君刘爱芬刘建伟孙若鹏
- 关键词:老年脑梗死CGRP血浆神经肽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发病
- LMWH-SOD对IL-6转基因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 正常中枢神经组织中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比例是10~50:1。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对进一步阐明缺血性损伤的机制和药物干预治疗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用白介素-6(IL-6)转基因小鼠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了脑缺血再...
- 李义召张效霞谢遵伟李丽王凤山崔贵祥朱士文谢克勤
- 关键词:白介素-6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星形胶质细胞
- 文献传递
- 脊髓损伤致体像障碍1例报告被引量:2
- 2005年
- 崔贵祥李义召宋成忠朱士文高华李保伟谢遵伟
- 关键词:体像障碍脊髓损伤双下肢麻木大小便失禁刮宫产术腰椎麻醉
- 脑卒中患者血浆神经降压素水平及其动态变化
- 2005年
- 目的:观察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水平改变及其动态变化,探讨NT参与各型脑卒中及其伴发病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对功能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2002-03/2003-09,实验在济南长城医院神经内科、山东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与泰山医学院微循环研究所完成。选择脑卒中138例,其中脑出血组46例,脑梗死组6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组30例。病例依病情轻重、病灶大小、病程、伴发病积分、有无高血压史等分组,选择28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用放免法检测血浆NT浓度。结果:脑梗死组NT水平(467.31±363.42)ng/L显著高于对照组(76.54±59.53)ng/L(t=4.638,P<0.0001),于发病后24h内显著升高(228.10±123.13)ng/L,4~7d达高峰(648.01±337.38)ng/L,8~15d开始下降(525.67±264.11)ng/L,15d后仍在较高水平(392.57±262.35)ng/L;重型(762.91±446.0)ng/L与大灶组(404.39±206.49)ng/L显著高于轻型(153.86±130.47)ng/L与小灶组(200.27±137.64)ng/L(P<0.01),伴发病积分≥6分组NT水平(623.11±377.97)ng/L显著高于<6分组(236.74±132.22)ng/L(t=3.506,P<0.001),高血糖组NT水平(673.26±331.00)ng/L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328.16±216.69)
- 李义召曹秀玲孙琳卢林孙若鹏朱士文宋成忠谢遵伟夏作理
- 关键词: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初步研究
- 目前,脊髓损伤的治疗仍然是神经科学领域中一大难题。已经证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丧失是SCI后脊髓功能永久性障碍的主要原因。但是,随着神经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脊髓损伤的病理机制和神经干细胞的研究不...
- 谢遵伟沈伯钧李义召李宝伟朱士文宋成忠崔贵祥高华时庆侯怀水
-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生物学神经干细胞
- 文献传递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疗效观察被引量:14
- 2007年
-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04/2006-02在山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24例,采用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组11例,对照组13例,均经CT或MRI确诊并行手术治疗。两组在年龄、病程、损伤程度(ASIA分级)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组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经髂骨穿刺采集自体骨髓156~180mL,分离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经静脉途径和/或蛛网膜下腔1次性或分次注射。对照组仅给予综合康复治疗。两组均于入院当天、治疗后7,15,30,60,90d进行运动与感觉、日常生活能力、膀胱功能评定。结果:2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组1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②治疗组ASIA分级A级8例,有2例在第60天、1例在第90天评估中恢复为B级。C级1例,在第30天评估中恢复为D级,第90天评估中恢复为E级,能独立行走,生活完全自理。D级2例,其中1例在第90天评估中恢复为E级。对照组A级9例,1例在第90天评估中恢复为B级。B级1例,治疗后无变化。C级2例,1例在第90天评估中恢复为D级。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低热(7/11例)、头痛(2/11例)、腹胀(1/11例),其中1例于蛛网膜下腔注射后出现双下肢麻木和脑膜刺激征,均于两三天内自行消失。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近期有一定疗效而且安全,但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谢遵伟崔贵祥李义召李保伟朱士文宋成忠时庆侯怀水沈伯钧
- 关键词:骨髓细胞干细胞脊髓损伤
- 强迫疗法联合想像疗法治疗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观察“强迫疗法”联合“运动想像”疗法对脑损伤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120例脑损伤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强迫疗法组、想像疗法组、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相应的康复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易上肢功能检测(STEF)、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前,4组患者的STEF、上肢FMA评分及MB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强迫疗法组、想像疗法组的STEF、上肢FMA评分及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强迫疗法”“运动想像”疗法可促进脑损伤患者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联合治疗效果更佳。
- 朱士文李义召宋成忠谢遵伟陈荣燕玄飞张金莉
- 关键词:强制性运动疗法上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