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诚
- 作品数:62 被引量:162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航天医学工程预先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动物模拟低重力锻炼装置
- 本发明属于一种动物实验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模拟低重力条件的动物实验设备。动物模拟低重力锻炼装置,包括:立体支架(11);滑轨(12);滑轮(13);力传感器(21);数字表头(22);弹簧(26);长度调节器;动物束缚衣(...
- 王林杰李志利李海清王惠娟陈文娟张剑锋王颜晴赵琦何思扬谈诚刘书娟
- 文献传递
- 45天-6°头低位卧床实验中下肢肌肉力量和MMP-2的关系
- 航天员功能良好的骨骼肌肉系统是成功的、长期载人空间飞行不可或缺的保证。尽管有研究表明长期空间飞行会导致航天员骨骼肌质量减少,力量下降和疲劳增加,但是对长期失重状态下的下肢骨骼肌功能改变程度和内在机制仍然有待更深入研究。头...
- 黄轻飏谈诚刘红菊曹毅赵琦张鹏李凡陈文娟王政王春慧陈善广陈晓萍
- 关键词:卧床实验MMP-2
- 冲击力作用下的人体力学模型研究
- 苏伟路敦勇张春林孔凌嘉谈诚李志香高嵩峰
- 人体动力学模型的正确建立是进行人体冲击动力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是进行损伤机理分析的前提和基础。现有的有关研究,主要还是停留在通过低量程的人体试验进行有关人体在冲击力作用下响应的评估,使得有关人体损伤机理的研究只能处于表征...
- 关键词:
- 关键词:动力学模型
- 人体运动生物力学仿真分析系统总体规划被引量:1
- 2006年
- 描述人体运动生物力学仿真分析系统的总体框架,包括软件结构、产品选择、系统内核三方面,并给出系统内核的关键组件(系统控制中心、ADAMS接口、ANSYS接口、参数化模型和数据中心)的基本设计思想,从软件系统规划上保证了人体生物力学的研究从线性到非线性的合理过渡,从刚体研究到柔性体研究的合理过渡。
- 高嵩峰张春林廉莹谈诚
- 关键词:OPENGLADAMSANSYSNET
- 45d-6°头低位卧床对人体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及红景天的防护作用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明确45 d-6°头低位卧床(head-down bed rest,HDBR)模拟失重效应对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及红景天的防护作用。方法 16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人)和中药组(8人),中药组和对照组在45 d卧床期间,每天分别服用红益胶囊和安慰剂。在卧床实验前、中、后分别进行人体运动心肺功能和运动心电测量。结果与卧床前相比,1)卧床45 d对照组最大耗氧量显著降低(-18.26%;P<0.01),中药组最大耗氧量无显著差异(-10.04%;P>0.05)。2)对照组最大公斤耗氧量在卧床30 d、45 d和卧床后10 d均较卧床前显著下降(P<0.01),而中药组下降均不明显(P>0.05)。3)卧床期间对照组和中药组的最大心率均无显著变化,但在卧床后10 d,对照组最大心率明显下降(P<0.05),中药组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45 d-6°头低位卧床引起人体运动心肺功能明显下降,中药红益胶囊可有效对抗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效应的人体运动心肺功能下降。
- 李景龙刘红菊张晓东赵琦谈诚唐志忠任维陈善广陈晓萍
- 关键词:头低位卧床最大耗氧量最大心率
- 人体坐姿上肢不同拉力负荷时足底的压力分布被引量:2
- 2011年
- 背景:足底压力测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力学的步态研究,但多数研究都集中在正常行走或穿各种鞋时的步态时间特征和足底压力分布方面。目的:探讨人体坐姿条件下上肢在不同拉力负荷过程中足底压力分布的特征。方法:应用Seat16/53mFLEX足底压力测试系统记录40名健康受试者以坐姿在不同拉力负荷条件下的足底压力分布信号,分析在30%,50%,80%,100%最大随意肌力的拉力负荷下,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受试者足底压力的分布。结果与结论:在不同的拉力负荷下,青年组男性受试者的足底压力值明显大于女性(P<0.05),而中年组男性和女性的足底压力值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所有受试者均表现出左右足底受力不均一的现象。其中,青年组男性右脚足底压力明显小于左脚,而青年组女性均显示出右脚足底压力大于左脚的情况(P<0.05)。中年组男性和女性左脚的足底压力在30%~80%最大随意肌力拉力负荷下变化不大,但在100%最大随意肌力拉力负荷下明显减小(P<0.05)。说明年龄和性别对不同拉力负荷下人体足底压力均有影响。
- 杨建鑫马超赵自强谈诚张春林
- 关键词:足底压力坐姿生物力学
- 中药X方剂对7d尾部悬吊大鼠心血管脱锻炼的对抗效应
- 2009年
- 目的揭示模拟失重大鼠心血管脱锻炼病理生理学变化;探索中药X方剂对抗模拟失重大鼠心血管脱锻炼的效应。方法-30°7d尾部悬吊模拟失重的生理效应。雄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成3组:自由活动对照组(Con)、7d尾部悬吊组(TS7)和7d尾部悬吊用药组(TS7+X-方剂)。头向上倾斜90°60min模拟立位应激时的生理效应。TS7+X-方剂组用X-方剂灌胃给药,其它组灌注等量的生理盐水。PowerLab生理记录系统检测模拟立位60min颈动脉压、Ⅱ导心电,记录胸主动脉流量,分析计算心率、平均动脉压、每搏指数、心指数和总外周阻力。结果TS7大鼠模拟立位期间心率和总外周阻力升高不足,平均动脉压、每搏指数和心指数降低更明显;TS7+X-方剂组大鼠以上变化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TS7组大鼠出现心血管脱锻炼,X-方剂能较好改善TS7大鼠心血管脱锻炼作用,与其改善颈-心反射和外周阻力贮备有关,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 汪德生唐国华袁明李志利谈诚王惠娟袁敏
- 关键词:失重模拟尾吊
- 抗阻力锻炼对8周尾吊大鼠骨丢失的对抗作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抗阻力锻炼对8周模拟失重大鼠骨丢失的防护效果。方法 4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尾吊组(HU)、尾吊+站立组(HU+ST)、尾吊+站立抗阻力锻炼组(HU+RE)。尾吊时间8周,尾吊期间锻炼组大鼠每周以65%~75%1RM进行抗阻力锻炼5 d,每天4组×12次。尾吊后分别用MicroCT和三点弯曲实验测量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参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8周尾部悬吊大鼠松质骨骨密度、骨体积分数和骨小梁厚度明显降低,骨小梁分离度增大,股骨最大载荷和刚性系数也显著降低。悬吊组和站立组大鼠股骨各测量参数之间没有显著区别。抗阻力锻炼明显提高了松质骨骨密度、骨体积分数和骨小梁厚度,降低了骨小梁分离度。锻炼组大鼠股骨最大载荷和刚性系数明显高于悬吊组和站立组;刚性系数高于悬吊组,与站立组没有明显差别。结论抗阻力锻炼能够有效对抗尾吊大鼠骨密度的降低,减缓了骨强度的下降。
- 李志利王惠娟陈文娟谈诚丁叶祝郁汪德生马红磊姜世忠王军杨鸿慧
- 关键词:失重模拟尾吊骨丢失
- 7天-6°头低位卧床中下肢顺应性的变化及双下肢静脉加压套带的影响被引量:7
- 2001年
- 目的 通过研究模拟失重情况下下肢顺应性的变化及双下肢静脉加压套带的影响 ,探讨模拟失重后立位耐力下降的机理和静脉加压套带防护作用的机理。 方法 6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了两次 7d- 6°头低位卧床试验。第一次试验时 3名受试者卧床中使用双下肢加压充气套带 ,压力40 mm Hg,每天 8:0 0~ 2 0 :0 0使用 12 h;另 3名受试者不使用任何对抗措施。第二次试验时两组受试者互换。在卧床前和卧床第 7d进行的立位试验中测量了受试者右侧小腿截面积的变化 ;在卧床前、第6 d和起床后第 2 d应用静脉阻断法测量了在阻断压力分别为 2 0、30、5 0、70和 80 mm Hg时受试者右侧小腿截面积的变化。 结果 立位试验和静脉阻断法中较高阻断压力时 ,卧床后对照组下肢顺应性明显增加 (立位 10 min时 ,P<0 .0 5 ) ,而套带组有下降趋势。 结论 下肢顺应性的增加可能是模拟失重后立位耐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双下肢加压套带阻止头低位卧床后立位耐力的下降 。
- 梁文彬姜世忠蒋昌林谈诚杨明浩古华光黄大威
- 关键词:失重模拟卧床试验
- 30°仰卧位不同G值冲击下真人和假人的动态响应输出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研究30°仰卧位下,真人与假人接受不同量程的冲击过载条件时输出响应的变化,探讨假人替代真人进行冲击实验的可行性。方法在冲击塔上进行真人5人次,3量程(4.67,8.96,11.33G)共15次的冲击,以及HybridⅢ型汽车碰撞假人6量程(6.77,10.39,16.93,21.11,24.98,31.11G),共12次的冲击,冲击波形为脉宽40~60ms的半正弦波。实验中实时监测真人实验前、中、后心电图变化。结果真、假人的额头和胸部的输出响应随平台输入G值的增大而增大,但真人在低G冲击下动态响应变化与假人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真人在冲击过程中有一过性心率增高,实验后迅速恢复。结论假人在一定程度上与真实人体存在差别。真人的心电图变化主要是由精神紧张引起。
- 谈诚国耀宇杨鸿慧姜世忠
- 关键词:加速度